Quantcast
Channel: 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82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
0
0
     
    红楼梦灯谜谶语,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灯谜谶语是《红楼梦》全书的重点之一,因为不仅宝钗念的《寄生草》表明了宝玉出家、乞讨的结果。而且,众人写的灯谜诗也被认为是暗示了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和结局。
    其中惜春所打的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猜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佛前海灯,即长明灯,供于寺庙佛像前,灯内大量贮油,中燃一焰,长年不灭。海灯在此处成了隐喻惜春出家为尼之谶,含有看破红尘、遁人空门之意。
    其实这个谜底还可以猜作“木鱼”。
    木鱼,其“前身”为“木”(树木),现世为“鱼”。但是缘“木”之名而无“木”之实,缘“鱼”之名而无“鱼”之实,“木鱼”已非“前身”之“木”(树木),而现世之“色相”又不是“鱼”。也就是说,“木鱼”既非“木”,亦非“鱼”;既当不成“木”,又当不成“鱼”,所以说“前身、色相总无成”。
    “木鱼”有“鱼”之名而无“鱼”之实,如果它是真的鱼,掉尾鼓鳍于湖塘池沼,它就能够听到采菱女子的“菱歌”了。“木鱼”无“鱼”之实,却毕竟有“鱼”之名,所以从“木鱼”之名很自然地能够想到真的“鱼”,想到真的“鱼”,也就很自然地联想到池塘湖水,联想到芰荷菱藕,联想到采菱女子,联想到“菱歌”;向相反方向,就会想到徒有“鱼”名的“木鱼”是听不见“菱歌”的,听不见“菱歌”的"木鱼”却能听见念“佛”诵“经”之声。所以说“不听菱歌听佛经”。强调一下:这都是从“菱歌”考虑到的。“菱歌”是针对“鱼”的,是为了引导通向"鱼”的思路的,所以替换不得,不能随便用“山歌”、“莺歌”替换。“渔歌”也指向“鱼”,引导往“鱼”上考虑,但是也不能用“渔歌”替换“菱歌”,因为谜底既然有“鱼”字,谜面是不能出现“渔”字的:“渔”字是涉嫌与“鱼”字相犯的。
    “木鱼”陪伴诵经念佛生涯。佛经又称“内典”,“内典”在某种含义上等同于“玄学”。玄是黑色,玄又为水之色,而水之所归渊薮为大海,所以“玄学”可以用“黑海”影射,“内典”也就可以随“玄学”而以“黑海”影射了。“内典”与“外典”相对,内者“沉”,外者浮;“木鱼”既然日常耳濡于“内典”(不听菱歌听佛经),自然不是浮于“外典”,而是“沉”于“内典”,也就是“沉”于“黑海”。所以说“莫道此生沉黑海”。
    物之本性,原是天授的:天授于物,物受自天。强调天授,又叫“天赋”、“天资”;强调物受,又叫“秉性”。天赋之性、秉性、本性,又可以简单以一个字出之,就是“性”。“木鱼”本于“木”,“木”就是“木鱼”的本性、秉性、天赋之性,也就是"木鱼”的"性”。木之性可以点燃着火(按传统五行相生理论,木生火),光明四射,所以说“性中自有大光明”。
    所以惜春的灯谜,谜底还可以是“木鱼”。雪芹安排惜春出此“木鱼”之谜,是暗示:即使出家,也摆脱不了“薄命”;以出家求解脱,不过是缘“木”求“鱼”。
    海灯看似暗淡无光,内中自有光焰在;木鱼常伴青灯古佛,却可以警醒修行人。这些都借以作宗教的说教。《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性,佛家认为人的自身中本来存在着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性”,问题在于能不能觉悟到并保持住它。
    学佛非帝王将相所能之事,而一个大智慧人尤其需要菩萨低眉的慈悲和金刚怒目的无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有时想要跳出三界外是不可能的,学佛也要在世间成就,更何况普渡众生了。所以“众生”二字我们学佛者要时刻把它挂在心头!那么学佛都想寻觅清净之地,但是真正的清净来自内心!毛泽东年轻时曾在闹市桥头读书以磨练自己的心性,所以只要自己不起心动念,即使身处红尘,也无一不是清净的所在!各位若是看过《维摩诘经》自然就能懂得火焰化红莲的道理,但是前提是你自己一定要真有修行,譬如像维摩诘一样,否则,此身堕在黑海而不自拔,则万劫不复矣!这是一个学佛者所特别要加以留意的!很多自诩为大智慧者莫不最后淹没于红尘俗世的滚滚洪流,实属可惜复可悲哉。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