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82

行者的思考

$
0
0


    旅行回来,心仍没有收下,还在规划下一次出行。经常爱旅行的人,都会感到心情舒畅,眼界开阔,回来后,也会感觉居室狭小,这是心受到了束缚。其实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解脱,谁都不愿受到束缚和捆绑,修行也是为了打开心灵的桎梏。而修行又包含了见地(理解)、工夫(定)和行愿(做人做事)。尤其学佛更重见地,你的见地不高那么修行也会大打折扣,这就是修行的偏差。很多经律论三藏都是修行路上的钥匙和指引。而得遇明师更是三生有幸,我们很多学佛者就因为没有遇到明师,所以才走了很多弯路。有那么一句话:念身不求无病,无病则贪欲易生;修行不求无障,无障则佛道难成。我们在实地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烦恼和障碍,这里面有自身的烦恼,譬如贪嗔痴无明引起的烦恼和欲望;而我们所遇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就更大了。修行实际就是处理好心理和生理(内心和外境)的关系,进而达到一种和谐和默契。只要我们天天不会感到昏沉和散乱,心没有向外驰骋,就会法喜充满,六时吉祥。修行的喜悦不是向外求得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充实和宁静。
    很多人学佛没有信心和定力,这都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佛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圣人和小偷其实都有各自生存的目标和动力,只是圣人肩挑众生的烦恼,而小偷不劳而获,侵占别人的利益罢了。所以学佛先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学佛不都要最终成佛吗!这不就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吗?可是佛不是容易作成的!要我们付出毕生的努力才成,往往还要三大阿僧祗劫。所以有人临阵退缩,学佛倒退是很容易的,有那么一句话说得好: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所以学佛要坚定信念,你要做什么样的人!不要轻易降低自己的人生标准,随波逐流很容易,人很容易就堕落了。那么如何坚定自己学佛的信念呢?要时常保有旅游的心态,什么意思呢?旅游的时候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眼界开阔、心境大开,我们要时常保有这样的心态。不要像回到蜗居的感觉。佛的境界无远弗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佛都是无量寿、无量光,也就是与无尽的时间和空间一样浩渺博大,我们虽然一时无法企及,但要有这样的气魄和胸襟才行。
    很多人喜欢去西藏朝拜圣殿,可是外来的游客尽管也效仿当地人磕长头的五体投地,却永远不能达到当地信徒的那份虔诚,而这份虔诚还不是刻意的,是自然而然的胸次流露。只要你对佛永远在心地之中保有一种信念和坚持,那么天长日久你也会变得虔诚,而非临时抱佛脚。所以学佛还不是赶时髦和应付差事。没有谁逼你学佛,学佛是很自然的自发的事情,如果你学佛感到痛苦,那是因为你无法做到佛教的戒律导致,可是没有戒律哪里有定和智慧!所以佛教的戒律、五戒十善还要老老实实不能有半点马虎。所谓修行就是不断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思想,吾日三省吾身,敦促自己防非止过。其实学佛仍旧是做人。做人没有基础奢谈学佛!修行的行愿就是做人做事,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完成每一项任务和工作,修行没有捷径!我们的智慧还要靠行动来完成!有人对待工作马马虎虎,不恪尽职守,平时三心二意,心不在焉,这种人往往一事无成,因为他不明因果。我们都是在因果链上的一个因素,我们的职业际遇都是因为我们所作的每一个因子来决定,这里面就有三世因果的关系。既然你做了这份工作,在没有离开这份工作之前就要做好它。《易经》中说:敬业乐群。敬业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乐群是搞好同志关系,和谐生活,任运自在。
    脚踏实地仍是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修行尤其要脚踏实地,不能得过且过,我们每天的每一分每一刻都不能荒废和虚度,不能耽于嬉乐而颠倒人生,不能光沉迷欲望而堕入深渊。学佛不是表面风光,要注重实地修持。而定力最为重要,人不能没有定力,在欲望面前,没有定力就会受到种种诱惑,有了定力才能得到人生的智慧,定力往大里说是禅定净慧,这要配合《达摩禅经》安那般那的呼吸法门来修。通俗的讲就是这件事我不能去做,一些行为和想法我不能有!所谓君子有所为也有不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是人生的大学问,这首先要做到每个人对自己有深入而具体的了解,先要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了解自己的性向和特点,知道自己的人生趋向,明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是圣人不是小偷。你给自己定的标准高一点,你的成功几率就会大一些。譬如说我学佛要以佛菩萨和高僧大德为标准,不能按一般人来要求自己。反过来说人人都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个社会就会进步,而人类最终向更高一级文明进化也要给自己制定更高的标准。
    很多人学佛往往只顾着自己,却忽略了众生。其实看一个人修行的境界就是看他是否心系众生,他一定不会是自私自利的小乘信徒。众生的成就才是我的成就。没有这个信念就不是真的佛子。我们在社会中明白助人为乐的道理,学佛还要加个更字!佛菩萨的大悲大愿岂是我们一般人小智小慧所能了知和窥见。学佛不能发起慈悲心就不能说是学佛!慈悲心比起一般的恻隐之心还有不同,所谓恻隐之心还有同情和怜悯的味道,而慈悲心就是和众生心心相印,众生的悲苦就是我的悲苦,众生的喜乐就是我的喜乐。慈悲心也能转化我们身体的细胞,让我们变得柔软和轻安,如何又不能延年益寿呢?天下还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只要你有慈悲心,只要你以助人为乐,你一定能够祛病延年。当然学佛不是为了长寿,《金刚经》中说无寿者相,佛法早就说明了生死无常的道理,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帮助他人和造福社会,因为诸法无我。亲爱的佛子,让我们从今天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板一眼,马虎不得。严格的说没有一件事是小事,对于学佛者每一件事都是因果,都是大事。佛就是为一大事因缘而来,什么事呢?就是心系众生,甘愿奉献自己,为众生寻找一条解脱之道。我们学佛就是要效仿他老人家的苦心孤诣,就是要让我们生存的社会更加进步和完善,让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涅槃寂静。

                                                              2014.08.10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