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是个东西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关于孔子的这句话,曾经有一种打趣的说法,将“君子不器”解释为:君子不是个东西。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在我看了关于“君子不器”的诸般解读之后,却觉得“君子不是个东西”一点也不无聊,不应当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之资,反而应当堂而皇之地拿到端庄、严正的讲坛之上大讲特讲,狠狠地给那些“君子”专家们醒醒神!
因为,在好些专家们的解读中,都是一面口口声声地认为“君子”不应当是一种器具,一面却在七弯八绕之后,不知不觉中还是把“君子”描述成了一种器具!
比如: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这种说法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不应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应成为博学、多能的通才。
这是一种很有影响的说法。不过,却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如同专用钥匙是钥匙,万能钥匙也是钥匙一样,专才是“器”,通才就不是“器”了吗?
又如:孔子说:“君子不应是一个仅供日常用途的平庸的器具。”
这种说法认为,孔子曾经有过反对“学稼”的论述,因此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应当是品行高尚,身具治世大才,肩负社稷重任的人,而不应当如日常器具般,忙碌于“稼”、“圃”之类的凡俗之事。
同上一种说法一样,这种解释也面对一个问题:低级器具是“器”,高级器具就不是“器”了吗?
再如:孔子说:“君子应有江海般宽广的胸襟,其气度不应如器具一般有容量的限定。”
这种说法将着眼点放在“器”的容量上,认为孔子是以“器”的容量暗喻“君子”的胸怀,而不管是怎样的“器”,其容量终究是肉眼可观的,高尚的“君子”怎么能如此小气呢?
这是一种“器”用说之外的新理解,但还是要面临一个类似的问题:小器是“器”,大器就不是“器”了吗?
再如:孔子说:“君子不应该沦为器具,只应作为人而存在。”
这种说法认为,“君子”首先应当是一个人,有着天赋的自我存在的价值,不应当为了非自我的目的而被异化,成为具有某种特定用途的器具。
这是一种很有哲学高度的说法,看起来似乎将“君子”彻底从“器”的泥潭里拔了出来,但我还是有一个疑问:被利用的是“器”,不被利用的就不是“器”了吗?
再如: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一样表露赤裸裸的功利性,而应当从形而下的物欲中解脱出来,去崇尚形而上的道体。”
这种说法将“器”理解为形而下的、物质的、功利性的东西,认为“君子”既然是高尚的,就应当脱离低级趣味,去追求形而上的、精神的、普世价值的“道”。
这一说法似乎也帮“君子”解除了“器”的嫌疑,但还是逃不开这样的疑问:凡器是“器”,神器就不是“器”了吗?
看吧,按专家们内心里的想法,“君子”本来应该不是个东西的,可说来说去,偏偏又把“君子”说成了个东西!这怎么叫人不揪心呢?
而且,按照上面各种说法的逻辑,专攻于某一领域的,就不能是君子吗?致力于日常事务的,就不能是君子吗?气度小一点的,就不能是君子吗?有特定用途的,就不能是君子吗?食人间烟火的,就不能是君子吗?
如果是这样,君子还真不是个东西!因为,这种种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这样的君子根本就没法去做!
那么,对于“君子不器”,孔子的本意应当是怎样的呢?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将“君子”定义为:一心为了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严于自律的人。
并据此给“君子”找了几个新特征:
(一)“君子”以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但并不一定就是人格完善的人。公认为人格完善的人应该是“圣人”。
(二)“君子”的本质在于严于自律,一心向善,而不是人格完善的程度。
(三)“君子”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成就君子就在一念之间。
(四)虽然成就君子就在一念之间,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行的,成就君子需要坚定的信念。
(五)“君子”是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自我追求,而不是具体的可以让人志得意满的修养成就。
依照这样的思路来看,孔子的意思或许是:
孔子说:“君子的成就不应该如同器的生产一样有一种固定的模型。”
或者简单一点为:孔子说:“君子不应器化。”
如果是这样,“君子”的概念就是个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概念。“君子”将如同其主体“人”一样,也有一个孕育、出生、并逐渐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像“器”一样,一开始就按照特定的模型制作,一出产就以固定的面目存在。
如果是这样,“君子”就确实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修养成就,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无从做起。而顺着《论语》前文的意思,“为政”的理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让每个人都成为“有耻且格”的君子,也有了切实可行的基础。
如果是这样,“君子”将真正如大家所愿,不再是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