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82

金庸作品逐个数之《笑傲江湖》

$
0
0


    ——撰曲者:刘正风、曲洋
    刘正风是衡山派莫大掌门的师弟,曲洋是魔教长老。这两人由音律之好而结为生死之交,却因江湖上正邪不两立,而为名门正派之辈所不容,最终落得双双毙命于荒野之中。但是两人临死之际,琴箫合奏这《笑傲江湖》之曲,端的惊天动地,鬼神相泣,不由不令人叹惋!正邪之间的划分究竟如何?是根据世俗的人云亦云来划分?是根据几个人的意愿来划分?是照自己的判断来划分?“正”是什么?“邪”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
    《笑傲江湖》是金庸作品中非常独特的一部,这部书在金庸作品中颇有新意。众所周知,金庸最擅长历史和虚构相糅合的创作方法,从这一点上表现了他创作上多方面的才能,但也只有《笑傲江湖》方脱落于这一特定的形式。当然有历史背景的小说才愈有其真实性。不过总有些束缚,像《书剑恩仇录》中乾隆皇帝的阴险狡诈;《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的野心勃勃,让人觉得无可奈何,大有郁结不快之感。金庸好似也体会到了这一点,于是在《笑傲江湖》里他方真正的潇洒了一回。没有历史朝代的小说更让人看得无拘无束,兴之所至,无往而不利!当然庆幸的一点是金庸绝不是一般武侠作者,即使是这一部无拘无束的武侠作品也写得落落大方,有板有眼(有好事者研究《笑傲江湖》是明朝背景,从刘正风所授官名和书中人物发型而言之凿凿,以本人所看,实无此必要,既然金庸有意做此无历史背景的小说,那么探索它就毫无意义!)
    《笑傲江湖》绝不是突出江湖之中某一派、某一人,就连令狐冲也绝不是金庸笔下着意刻画的主角,只是一个联络全书主脉络的主要人物。换言之,这部书所要描绘的其实是江湖,是正邪纷立的江湖。这由书名当可得知。而作者工心于此,特别安插了刘正风、曲洋一段公案,主要在阐述一点:江湖中正邪是非原无定论,并无一个分明的界限。这在金庸以往的书中虽然有个别描写人物时也曾试图借鉴,但却是很模糊,不明确。那时在他构思人物及情节时这一点当未作成熟之考虑。这次创作的主旨就是在此,所以在他笔下的正派人物,以左冷禅、余沧海、岳不群等为首,将这些所谓江湖正派英雄着实丑化奚落了一个彻底。这里面有伪君子,也有真小人,当然金庸刻画岳不群这个人着墨的心计很深。一个外表君子风范的华山掌门其实骨子里也是一般地虚伪奸诈。这在岳不群派二弟子和女儿去福建,阴谋野心就已成竹于胸(此时岳不群已知二弟子劳德诺是左冷禅手下卧底,故派女儿沿途监视。)后来收林平之为徒更为独霸《辟邪剑谱》铺了一条成功之路。从这点上少林掌门方证大师早已看出他的机心,并直言青城掌门虽然也是欲图剑谱,但却远远不及岳不群机巧智慧了。
    随着情节发展,岳不群的种种虚伪机诈渐渐败露,直到他挥刀自宫,已全然与开篇的君子剑判若两人。岳不群戏弄左冷禅于鼓掌之中,利用劳德诺盗去假剑谱而夺五岳派掌门,让人着实对此人的心计咋舌。岳不群这个人物描写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反差极大,给人的印象自然极深。与之相反,嵩山派左冷禅的野心勃勃欲建霸业的权欲之心并无稀奇之处。这是个真小人,阴险之处比之岳不群却万万不及了!左冷禅勾结旁门左道杀正教弟子,逼五岳各派服从于自己,手段残忍、暴戾,哪有丝毫正派之气?余沧海为了剑谱杀林平之满门镖局,这几个人全是所谓的正教英雄人物!但从金庸笔下邪教中的人物也有大批正义之士,如魔教长老曲洋,这个人风雅之极,而且义气深重,虽笔墨不多,但从他弹琴之曲韵之中自有一股正气,让人心仪。
    任我行的女儿盈盈也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侠义女子。她自现身以来,一直以婆婆的面目出现,弹琴为令狐冲疗伤,已让人有了平和亲近之感。任盈盈在开始时所遇自己的情感表现了尊贵少女的矜持,对令狐冲已有满腔情意,但不知令狐冲心中早有恋人。她故作大方,但作得如此纯真,一点也不忸怩作态,将内心感情埋于心底,而且也不嗔怪令狐冲喜欢岳灵珊而不喜欢她。甚至到了最后,令狐冲和她相恋已成事实,但令狐冲一见到岳灵珊,仍然有点魂不守舍、旧情未忘的样子以至于重伤在岳灵珊剑下,任盈盈仍然一点怒意也没有。若论对男子心理了解之透彻,世上只怕少有女子如任大小姐者。任盈盈在感情上能有这样的表现,是基于对所爱的人的信任和对自己的极度自信。试想想,要是任盈盈忽然对岳灵珊吃起醋来,那是多么不堪!任盈盈是即使心中黯然也必不愿在任何人面前表露丝毫的!后来背令狐冲赴少林寺疗伤,甘愿幽居少林,更让人有知己折服之心。在华山岳灵珊故居,令狐冲凭吊伤怀之际,任盈盈悄悄掩上房门,悄无声息的等待令狐冲让人真有佳侣难寻之感!
    其他的如桃谷六仙、不戒和尚、黄伯流、计无施、老头子、蓝凤凰乃至“万里独行”采花大盗田伯光,也都是豪爽磊落极重义气的英雄男儿。当然他们这些为正派所不齿的“邪教”也有很多缺点。不过,人无完人,但比之正派之中的一些败类却自有霄壤之别。金庸刻画一个令狐冲就是有意塑造一个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豪气冲天却也浮滑无行的浪子。令狐冲的一生前半生风平浪静,当他的华山派大师哥;但是后半生却惊涛骇浪,几乎没在江湖风浪中淹没。好几次险死还生,居然得以不死。当其尼姑头,做其三山五岳人物的盟主,任性而为,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气概。又是金庸创造出来的另一种活灵活现的豪杰人物。而与乔峰等又截然不同。令狐冲的际遇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几次皆是如此,以为万无生理,索性豁出去,结果又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是一番境界。他自认必死,义助向问天是死而复生;苦恋岳灵珊不遂,忽然又有任盈盈,也是死而复生。令狐冲苦恋小师妹而结果岳灵珊爱上了林平之,这是由于岳灵珊和令狐冲从小一起长大之故,大凡青梅竹马的男女,恋爱很少会有结果。因为大家一起长大,相处太久,双方之间就失去了神秘感之故,一有第三者介入,吸引力就会转移到第三者上面去。令狐冲性格最可爱处是在于不羁,名门正派的戒律能使他在思想中有一定约束,但是在行为上他却处处在突破这种约束。在自然而然之中流露他的真性情。他不执着、不在乎,潇洒浪漫之处在金庸笔下所有男主角之中可称第一。其实《飞狐外传》中的胡斐也很可爱,但却就是和他比起来差了一点。他们都是孤儿出身,性情都很豪放不羁,可是令狐冲的本性更贴近隐士一流的风范。胡斐始终是个大侠而已。
    连任我行这样聪明绝顶的人都未曾看出令狐冲的本色,任我行两次力邀令狐冲加入日月神教,他不知道令狐冲是真的不想加入,心口如一。终任我行一世,无法了解令狐冲何以不肯?这是两人性格不同之故。任我行是政治人物,热衷权利;令狐冲是隐士清流,淡泊名利,近乎神仙中人。令狐冲的这种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性情和他的遭遇也有一点关系,他先是失恋,继以身中奇毒,朝不保夕,自然容易使他看得开。但主要还是天性使然。令狐冲行事虽有胡闹之嫌,但他于义字看得极重,这点和韦小宝相同。看他挺身相救仪琳;与田伯光结交;当衡山派掌门;与群雄攻打少林相救任盈盈,没有一件不是胡闹不羁,但也没有一件不是为了义气。这个“义”字有时是武林正义,有时是朋友之义气。令狐冲也是凭了这个义气才成为武林江湖之中人人敬佩的大侠。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方证、冲虚等有德、端庄之辈相比,令狐冲毕竟显得“邪”了一些,否则他也不会结交任我行、向问天这些魔教人物。当然方证、冲虚都是一些世外高人之流,没有权欲野心,这与他们所修的佛、道有直接关系。而世俗之人却无论如何舍弃不了这些名利之欲念了。
    如果说在令狐冲身上还有一丝正与邪的区分,那么到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才真是一个没有正邪概念的神奇人物了!但我认为没有令狐冲这个人物刻画成功作为模型,也一定不会有韦小宝这个令人十分喜爱的人物出世呢!所以令狐冲的塑造实有抛砖引玉之妙处。《笑傲江湖》与《倚天屠龙记》相比两者相似之处很多,都是正邪之分。令狐冲、任盈盈与张翠山、殷素素也很相似。但《倚天屠龙记》尤重在刻画明教而《笑傲江湖》则在正义与邪恶并存之江湖。两者的主人公双双归隐江湖,不再理会是非善恶,因为只要有江湖,就一定有善恶是非存在,这确是无可奈何的!不过《笑傲江湖》情节更吸引人,一个个人物也描写得非常出众。比如向问天营救任我行于梅庄中让江南四友玩物丧志;如令狐冲在华山之顶拜风清扬学艺;任盈盈救令狐冲学琴疗伤;岳不群避难途中历险这一大段借鉴了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写法,唐僧师徒四人于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难接一难,让人目不暇接,也精彩纷呈。只不过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扮演了唐僧,令狐冲倒成了护身符孙猴子。其中黄河老祖中的祖千秋以酒杯论酒的一段让人感觉美不胜收,如饮甜酒。令狐冲割脉以血医治老不死姑娘一段极为诙谐,让人不禁莞尔。其他如黑木崖上东方不败与杨莲亭的阴森诡异、骇人听闻;思过崖山洞黑暗中群雄巨斗等等,都是非常出色成功的段落描写。
    在许多人物中任我行权谋之深,引东方不败“欲练神功,引刀自宫”,将东方不败害成了不男不女的怪物。这个人武功高、手段狠、深谋远虑,令人防不胜防。但他却为吸星大法所致命,最终只是做了一个“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黄粱梦!这真是对野心家的极大讽刺!在金庸作品中类似这样的人还有神龙教的洪安通、星宿老怪丁春秋。东方不败从头到尾彻底失败,处境遭遇极堪同情,虽夺教主之位,但最终没杀任我行,又善待任盈盈,人性中还残存“仁慈”一面,也注定失败的结局。向问天计谋缜密,胆色过人。桃谷六仙浑得可爱,让人捧腹大笑。风清扬、莫大掌门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均引人遐想留恋。曲非烟为费彬所害,令人叹息哀伤,而其灵秀可爱、活泼机智,又增人怀念。林平之一生悲苦,无奈之极,父母被害,自己又拜了一个心怀叵测的伪君子为师,后来自残身体,为了报仇以至心理变态,连唯一一个爱自己的岳灵珊也杀了。最终大仇得报,但也被终生囚禁于西湖湖底。虽然其行可诛,但也其行可悯,他实在是一个悲剧人物。岳灵珊为夫所害,岳夫人何尝不是岳不群所逼,这母女两人同病相怜,命苦不堪待言。不戒大师与尼姑婆婆两人风流情债虽是陈年往事,读来也颇让人心动。这些人物均塑造得活灵活现。
    不过书中残存几个疑点,一是任盈盈十二年间不为父报仇,连父亲失踪也不去寻找,对父亲生死下落似乎漠不关心;二是东方不败、杨莲亭一直不杀向问天而于梅庄之中不加防备;三是岳不群父女如何在思过崖发现的洞口?如何学得五岳派的精妙剑法,在书中都找不到具体答案。也许留下疑点才更令人思索吧!好书不妨多看几遍,《笑傲江湖》在一连串的曲折、奸谋之中,逐渐暴露伪君子的真实面目,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这是一部写尽人性的小说。“葵花宝典”、“辟邪剑谱”是《笑傲江湖》的一条主线,两者合二而一,是一部武林秘笈,这部武林秘笈的来源甚奇,创自太监,所以“欲练神功,引刀自宫”,练功之人必须将睾丸割去。这部武功秘笈经历曲折之极,一部分落在日月神教之手,另一部分让一个和尚偷了去抄在袈裟上,这个和尚后来还俗,是七十二手辟邪剑的创始人林远图,也就是书中主要人物之中林平之的祖先。林平之后来得到辟邪剑谱武功大进。可见“辟邪剑谱”的诡异与神奇。于是乎一干“正教”之辈极欲得之而后快。木高峰、余沧海、左冷禅均欲染指,却均落得了可悲的下场!不自待言,得到剑谱便为日后“千秋万载,一统江湖”!这和“邪教”东方不败与任我行一样的心思,无论正教、邪教,正如金庸所言: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高岗、林彪、江青等莫不如此),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任我行因掌握大权而腐化,那是人性的普遍现象。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是不可能的。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就连方证大师、冲虚道人等得道之辈当见到《金刚经》、《太极拳谱》时尚且流露出欲望得偿的喜悦神态来)那些热衷于权力的人,受到心中权力欲的驱策,身不由己,去做许许多多伤天害理、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其实都是很可怜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隐退也不是容易的事。刘正风追求艺术上的自由,重视莫逆于心的友谊,想金盆洗手;梅庄四友盼望在孤山隐姓埋名,享受琴棋书画的乐趣;他们都无法做到,卒以身殉,因为权力斗争不容许。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当有更大的肯定。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渊明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风清扬是心灰意懒、惭愧懊丧而退隐。令狐冲却是天性的不受羁勒。在黑木崖上,不论是杨莲亭或任我行掌握大权,旁人随便笑一笑都会引来杀身之祸,傲慢更加不可。“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所以金庸因为是想写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这也是金庸立意于此的一个深意了。
    接下来针对本书中几个特殊人物做一个分析,所说的特殊人物并不是本书的主要角色,但却给本书增色许多,并颇为引人注目、引人遐思。前面曾提过三个人,一个是莫大;一个是曲非烟;一个是风清扬(这里还有一个并未真正出场的附加人物——独孤求败。不知这个人物和杨过得到剑笈那个独孤求败是不是有关系而已?至于风清扬是怎么得到“独孤九剑”秘诀的,书中全无交代,只好凭借读者自己去想象了。创设独孤九剑的人叫独孤求败,从这个名字来看这个人,纵使天下无敌也真是可怜得很。有一个设想:独孤求败“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如果有朝一日,他求败得败了,会怎么样?一个人长期以来处于无敌的胜利状态之中,会感到寂寞、无聊、乏味之极。所以想求败但他其实求败是虚,求胜是实。真的有朝一日他求败得败,接下来他肯就此罢休了吗?当然不是!一定是殚智竭力再用种种方法去反败为胜,重尝胜利的滋味。所以求败也者,还是想进一步求胜。若是心中根本没有胜败之念,还有什么好求的?所以独孤求败是个执着拘泥之人,尽管他所向无敌,其人并不可爱。)至于风清扬是当年华山派气剑两宗之争的劫后余生者,后来武功之高已属惊人。令狐冲跟他学了不多久武功,只要一剑在手便已无人能敌,他本人可想而知。风清扬住在华山思过崖已有多少年了?华山上下全然不知,影踪之诡秘,超乎想象之外者。风清扬出现的作用,就是造成令狐冲学会了绝顶武功,没有什么别的作用。后来,他要桃谷六仙传信给少林、武当派援手恒山,也只是从方证大师口中道来。等到令狐冲、任盈盈再上华山寻访,风清扬却不知所踪了。书中也述及风清扬的往事,说他为人所骗,在江南娶了妓女,后来华山上剑、气两宗两败俱伤,剑宗最终败于气宗,他伤心之余,便自杀而死。然则他根本未死,这其中缘由也只有他一人所知了。
    另一个见首不见尾的人却写得比风清扬好得多,落墨虽然不多,但写来活现,一鳞半爪隐现之际,皆跳跃腾挪,极具气势。这个人是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莫大先生这个人是书中最莫可名状的怪人。别人都以为莫大先生后来死在华山思过崖,但他却没有死。怎样逃生的经过没有,他的琴声却在令狐冲和任盈盈结婚之际隐隐传来。居然放弃了自己的传统项目“潇湘夜雨”,破例演出了一曲“凤求凰”,这个朋友到是很够意思。大先生行踪诡秘,行事奇特任性,犹在令狐冲之上。莫大先生杀嵩山派高手一节最是惊心动魄,为的是当时莫大先生和大嵩阳手费彬恶斗,在一旁的人甚多,有刘正风、曲洋、有令狐冲、仪琳。莫大先生杀费彬一事是万万不能传出去的,一传出去轩然大波,只怕莫大先生也罩不住,但是他却对在场四人了无顾忌,一出手已立定了杀意,杀了人之后,一句交代的话都没有,便扬长而去。就算他料定了曲洋、刘正风都已经决意自尽,难道不怕令狐冲和仪琳会泄露此事?尤其仪琳是一个全无心机,有什么说什么的人。莫大先生什么都不在乎,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当真非同凡响。他丝毫也不在意,不叮嘱在一旁的四个人,不要将他杀费彬的事讲出去,因为就算四人之中有谁将这件事讲出去了,他也不怕。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的风格,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那四个人中,刘正风和曲洋死了,仪琳和令狐冲以后都没有提及此事,令狐冲是知道兹事体大,万万不能说;仪琳自然是因事后令狐冲的一番言语吓得不敢说的,这也可以说是莫大先生聪明过人之处,早已判断到了这件事不会泄露出去。聪明赢在一时,智慧却天长地久,莫大先生清楚知道自己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这是最大的智慧。武功高低并不在于个人修炼的,你生在衡山,注定既不可能学到吸星大法也学不到独孤九剑;艺术水准也囿于个人天赋,不是每个人都能象梅庄四友一样,有这么一段清闲的时光;门户之争更是无法逃避,合派并派,都有强大的外力在推动。但是莫大先生清楚明白自己路该怎么走,该出手时就出手,该退步时就退步,非大智慧而何?莫大的性格和令狐冲极接近,所以后来莫大先生和令狐冲重逢,两个人的心中因为有着同样的秘密,自然比较容易倾谈。虽然他“骨瘦如柴,双肩拱起,真如一个时时刻刻便会倒毙的痨病鬼。”而令狐冲“长方脸蛋,剑眉薄唇。”看起来比莫大先生漂亮得多。莫大先生落落寡合,独来独往,连衡山派的事务也不十分管,凭一柄又薄又窄的长剑,使出如梦如幻的剑法,浪迹江湖,倒是真的无拘无束至于极点。只是不知他年轻时、中年时曾经有过什么伤心事。一把胡琴,端的是江湖夜雨十年灯。莫大先生这个人物,真是思之令人悠然神往。
    《笑傲江湖》中有一个出场短暂,但是却发出极其灿烂的光芒,像流星划空,一闪而逝。这个人是曲非烟。这位日月神教长老曲洋的孙女儿,小名非非,是个性格极可爱的小女孩,只有十三四岁。“穿一身翠绿衣衫,皮肤雪白,一张脸蛋清秀可爱。”金庸小说中,甚少写到这样年纪的小女孩,细细数来:黄蓉出场时已有十六七岁;郭芙有过少年时期,但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李文秀童年凄苦孤单,喜欢苏普却无法如愿,女孩家的心境柔肠百转;铁胆庄周仲瑛的儿子被父亲误伤殒命,凄惨之极,而其实这是个没有被细致刻画的人物;小龙女不通世务如小女孩,实际上已是十八九岁;连香香公主也已到了可以被男人所爱的年龄,曲非烟可以说是在金庸小说中,唯一一个这样年纪的女孩,而且一出场就写得灵透无比,将青城派余矮子弄得啼笑皆非,又带了仪琳到妓院去找令狐冲。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却出场没多久就死在费彬的手下,真是可惜至极。不知金庸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若觉得这个人物没有用,就算完全不写曲非烟这个人,对全书也没有影响。曲非烟是笑着死的,一剑刺入心窝,死得毫无痛苦。对这个出现如此短暂的可爱小姑娘怀念之余,总算也不会太难过。不过还是深觉金庸太过残忍了些。在《飞狐外传》中已经对程灵素残忍了一回,可是曲非烟毕竟是一个孩子啊!
    还有两个人物极其突出,一个是田伯光;一个是仪琳。田伯光这个人实在令人难以下笔,但却非提不可。在正派眼里,田伯光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的采花大盗。这在所有武侠小说中都是十恶不赦、极其不齿的坏人中最坏的典型。从来也没有一部武侠小说会对一个淫贼加意描写,将之塑造成特殊人物的。当然在《笑傲江湖》中田伯光仍然不是一个正面人物,但至少是一个人物。淫掠仍然是最不可赦的恶行。然而田伯光这个淫贼、采花大盗除了要犯不可赦的恶行之外,也有着他另外的一面。有他作为一个江湖豪客的令人心折的一面。金庸写了田伯光这样一个人物,突破了武侠小说中对这类人物的片面写法,是金庸的成功之处,可以与岳不群相辉映。田伯光的另一面非常重信诺言,讲义气。他好色,但这个采花大盗,竟与众不同,放过了仪琳。这个仪琳是个美女,还不是普通美女,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她:“身形婀娜,被裹在一袭宽大缁衣之中,仍掩不住窈窕娉婷之态”。这个小尼姑仪琳,才是真正的美人!是真正的绝色。像这样的一个绝色美女,落到采花大盗田伯光的手里,结果应该只有一个。但由于田伯光另一面的性格,仪琳非但逃过了田伯光的侵犯,还做了田伯光的师父。田伯光放弃仪琳的这一段,也就是《笑傲江湖》的主角令狐冲出场的一段。这一段,写作方法十分特别,全部采用叙述的方法,由好几个人的口中,叙述出当时的情形来,而又不单是叙述,在叙述之中,还夹着当时所发生的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听了叙述之后,各人性格心境不同的反应,等等,真是五彩缤纷,看得人眼花缭乱,眉飞色舞。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的那一大段倒叙是故意安排的:令狐冲可以不在倒叙中出场,但特此安排他在这种情形下出场,是作者自己的一种享受,也是表现作者创作才华的一种最好方式!田伯光为什么放过了仪琳呢?这其间,有着十分曲折隐晦的写法。从表面上看来,田伯光之没有侵犯仪琳,是因为令狐冲在从中作梗,所以未能成事。但是仔细去看原作,却发现这一点,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内在另有原因。田伯光擒住仪琳在山洞中“隔了好一会儿”。仪琳想叫而叫不出来,而且田伯光在这一段时间好像什么也没有做,只是讲了一句话:“她们倘若找到这里,我一起都捉了……”而且,讲的时候,看来也不凶狠,“只是笑”。不仅如此,田伯光和仪琳谈起话来,提出要求,先是称赞仪琳“生得好看”,要仪琳“陪他睡”。这难道是一个采花大盗所作所为吗?田伯光虽一直逼迫,但并没有真心去冒犯仪琳,如若他想侵犯有十个仪琳也侵犯了。这是为什么?他心中实对仪琳已经产生了一股不可遏制的爱意。世上的确有这样一种美女,美丽得叫男人可以欲念全消,只想如何去呵护她,去爱她,不怀有任何目的地去为她做任何事。仪琳就是这样一个美女。在作者的心目中,她是呵护的对象,在仪琳叙述经过之际,一干高手,都有忍不住想伸手拍拍她的举动。田伯光不是什么仁人君子,他待仪琳也未必欲念全消,但是面对着仪琳,决计和面对着任何其他女人不同,可以肯定。金庸在这里,不但写活了田伯光,也写活了仪琳这个绝色的小尼姑。田伯光对仪琳的爱意,在一产生之后,就一直未曾停止过,他拜仪琳为师,也是基于这一点心理因素,他明知自己绝不可能得到仪琳,仪琳也绝对不会爱他,那么,只好用另外一种名分,来固定他和仪琳之间的关系,来取得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书中,田伯光被不戒大师所逼、被令狐冲的言语所逼之类,只是表面的情形。不戒大师的武功虽然高,万里独行要逃,没有道理逃不走。虽然令狐冲使了狡狯,但田伯光既然是采花大盗,说过了的话,老子说不算数就不算数,令狐冲又能奈他何?所以,后来田伯光的行动,全是他自愿的,没有什么人可以强迫他。田伯光是由于对仪琳的单方面的爱恋,才会有这些行动。同样的情形,写得比较明朗化一点的,是《鹿鼎记》中的美刀王胡逸之对陈圆圆的单方面恋情。仪琳对令狐冲也是单方面的刻骨爱慕之情。所以她也是一个命运不幸愁苦的女子,心中愁闷一直向一个听不见、说不出的婆婆述说,当真令人怜爱,这个婆婆竟是自己的妈妈,没有人知道这么多年她妈妈是怎样在恒山隐居的。
    全书中最糊里糊涂、不知所云的人还不是桃谷六仙,而是林平之的祖先林远图。《辟邪剑谱》自残身体,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巨大的变化,对于这点,当年林远图已经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才要下代子孙千万不可去碰这个东西。可是林远图实在是个典型的庸人,又贪心、又笨。他在当和尚的时候,已经不是佛门弟子,看到了武功秘笈,就偷归己有。后来他还了俗当然也曾“引刀自宫”。自己学会了一身本领也就算了,何必再去过继儿子延续下一代?而他做了这些俗套之后,又不肯公开将偷来的剑谱毁去,留着这个祸胎在向阳巷的老宅之中,又不许后代去碰,真不知有何目的?是何居心?以至于自己“后代”为剑谱所害,埋下了灭门之灾。林平之不幸的遭遇便源于这位远图公的糊里糊涂、不知所云。
    最后还要说一说书中的武功,当然最终《易筋经》化去了《吸星大法》的暴戾之气,还是正义占了上风,而《葵花宝典》与《辟邪剑谱》又都是诡异残忍,实非祥物。倒是“独孤九剑”方博大精深,达到“以无招破有招”的境界。令狐冲以“独孤九剑”制住了岳不群的辟邪剑法,还是证明了“独孤九剑”的无敌威力。只要有招式就有破绽,只要有破绽就能破去。可见“独孤九剑”的威力还要用剑者的智慧运用。练武功要牢牢掌握精髓,舍弃形式,有精髓在心,可以临场随心所欲发挥,随意变通,应付对方招式的千万种变化。风清扬向令狐冲传授“独孤九剑”时说:“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是练熟了几千几万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又说:“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算是真正踏入高手的境界。”“无招胜有招”的理论,体现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这一哲理不仅适用于武术练功,推而广之,在人生中学习、生活、工作中都适用,都会使人有所感悟。这一哲理既是武功哲理,也是深邃的人生哲理。《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独孤九剑”是敌强愈强,敌人如果武功不高,“独孤九剑”的精要处也就用不上。而除了精熟剑诀剑法之外,有极大一部分依赖使剑者的灵悟,一到自由挥洒、更无规范的境界,使剑者聪明智慧越高,剑法也就越高,每一场比剑,便如是大诗人灵感到来,作出了一首好诗一般。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极其推重诗词的境界,认为有境界的词便是一流的好词。那么金庸在“独孤九剑”中也极其推重剑法的境界,两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附录一:正邪之江湖

 

   一部真正伟大的文学巨著,必然同时具有结构上的严谨与丰富,内容上的壮阔与细腻,语言上的生动与流畅,情节上的跌宕与曲折,主题上的深刻与浩瀚。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认识《笑傲江湖》,我们都不会感到失望。它可以说是武侠世界中空前的惊世之作。
  《笑傲江湖》最大的成功是塑造了武林中最出众而又最平凡、最诚实而又最聪明的大英雄,他的名字便叫令狐冲。
  令狐冲武功不是最高,外貌不是最俊,气度不是最高贵,智谋不是最出众,但他却超越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局限,又不为佛教的清规戒律所束缚,于是,他在自由自在中体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
  要懂得武侠小说如何开导一个人走向自由王国,《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要认识武林中的世态万象,去除名利之念与贪欲,《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要体味风趣调侃的语言艺术,《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要明白伪君子的骗术与领悟什么是真善美,《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要去除世俗门阀之念,要知道友情高于生命,《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读《笑傲江湖》可读得热血沸腾,大汗淋漓,振聋发聩,目不暇给。
  读《笑傲江湖》可读得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拍案叫绝,心旷神怡。
  读《笑傲江湖》可读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愁眉苦脸,不忍卒读。
  读《笑傲江湖》可读得心平气和,浮想联翩,大彻大悟,荣辱不惊。
  《笑傲江湖》有惊心动魄的格斗,有令人莫测的阴谋,有情趣盎然的恋情,有丰富无比的哲理。
  《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最高峰。
  《笑傲江湖》是新派武侠小说的最高峰。
  《笑傲江湖》是历代武侠小说的最高峰。
  列《笑傲江湖》为金庸小说第一,不为虚誉。因为《笑傲江湖》已经超出了武侠小说本身的内涵,读者可以从中体味成败、荣辱、功利、情爱的哲理。
  《笑傲江湖》在写情、叙事、述景、言志各方面,皆能匠心独运,完全可和古今中外的第一流好小说相媲美。
  此书为第一,世人不可不读。

  笑傲江湖

  令狐冲
  在金庸小说中,我最推崇《笑傲江湖》;在金庸小说的男主角中,我最倾心于令狐冲。
  令狐冲没有段誉那样显赫的门第,他连自己的父母是谁也不知道,从小由师父师娘抚养成人。
  令狐冲不像陈家洛、袁承志那样知书达礼,他自称从不读书。
  令狐冲的武艺绝对比不上乔峰,他曾戏谑地称自己的武功在武林中排名第八十九位。
  令狐冲自负而口出狂言,但与杨过那种孤傲自大不同。
  令狐冲善良诚实也与郭靖的朴实愚钝相异,他是个极有趣的人物,但决不像韦小宝那样恶作剧。
  倪匡兄认为令狐冲身上有韦小宝的影子,这是一种曲解。虽然两个人都爱开玩笑,都是口齿伶俐,口没遮拦,但却是形似而非神似。因为令狐冲虽自称万不得已才用点手段,其实他根本没有用过任何卑鄙的手段,他的一生光明磊落。
  吴霭仪女士说令狐冲毫无心机,我也以为此说  不妥。令狐冲杀罗人杰,救仪琳,都是极有心机,只不过他的心机是聪明正直的表演,决无半点害人之心。
  令狐冲看来旷达洒脱,但又多愁善感,当他见到小师妹岳灵珊与林平之稍稍亲热,心中便涌出一股说不出的烦恼。可见他也是武侠世界中的“情种”。
  但这一些,还不足以道出他的可爱之处。令狐冲最令我倾心的,是他把功名利禄看得极为淡薄,又不为世俗之念所动。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后来,他退出武林,醉心于绿竹巷中,过起神仙般的日子。这种境界,超出武林中人的一般追求。
  金庸写令狐冲,颇具匠心。他人未出场,已给读者诸多印象。第一次通过他师弟劳德诺说他酒瘾大发,向叫花子讨酒,一口气喝了大半葫芦的酒,点出他个性的放荡不羁;接着由仪琳追述令狐冲救人经过,作者用的是先抑后扬、欲贬实褒之技,并穿插了误会法,把令狐冲仗义救人、光明磊落的性格,通过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情节,有层次地逐步展示出来。这两段皆为倒叙,读来颇为生动,不是大手笔写不出来。
  金庸写令狐冲,还把他放到九死一生的境地,让他受苦受难,多病多伤,令读者不由不为他提心吊胆。他的不幸与幸运都是大起大落。令狐冲在金庸笔下实在磨难太重,经历太惨,但反过来却更显出令狐冲百折不挠的精神与乐观豁达的天性。
  令狐冲放任性情,口没遮拦,正好体现出他的胸无杂念;令狐冲的处事随意,游戏人生,正显出他的藐视礼教。由此可见,有功利之心的人,难以领略令狐冲处世的妙处;有世俗之念的人,也决不会像他那样活得如此洒脱。
  我想,倘若一个人真正进入令狐冲这般境界,他便可以放纵自己内心的情感,即使有些波折,有些烦恼,也算不虚度此生了。因此,在陈家洛、袁承志、郭靖、杨过、张无忌、乔峰与令狐冲之间,我只能引令狐冲为自己的同调知交。我从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

  任盈盈
  《笑傲江湖》中的任盈盈,与《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都可称为“妖女”,但她与黄蓉的身分大不相同。她是魔教教主的女儿,手段半正半邪。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居然令十五个汉子自己刺瞎眼睛,并永世不得返回中原,这自然是名门正派的黄蓉做不出来的。
  金庸写任盈盈出场,极为精彩。令狐冲初会任盈盈于洛阳城中的绿竹巷中,不见其人但闻其声,那叮咚叮咚的柔和琴音如同仙乐,让令狐冲相信奏琴者是一位“婆婆”,从而肃然起敬。后来,令狐冲为了保护这位婆婆,不惜生命与少林派格斗厮杀。虽然方生大师说得明白:“这婆娘是邪教魔女”,可是令狐冲天性善良,想到婆婆身逢大难,岂能见危不救!
  竟自不量力,愿为她拼死一搏。后来令狐冲为了让婆婆吃药,舍身滚入山涧,急得那婆婆也顺坡滚下,方才露出“庐山真面目”,原来婆婆是位武功甚高的绝色少女。这一场戏紧张中显得有趣,比郭靖初见黄蓉写得更为出色。
  任盈盈是任我行之女,又被东方不败封为“圣姑”,这样的地位对她心理上影响甚大。她自尊而大度,手段泼辣却不乘人之危。作为一个女人,她也像黄蓉一样有执著的追求,但任大小姐的身分,又使她处处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深爱令狐冲,却不会像黄蓉那样大胆表露,后来情敌岳灵珊死了,她又为其厚葬修墓,显示了大家气度,这不是寻常女人所能做到的。
  若论心机,任盈盈其实也不在黄蓉之下。她早料到令狐冲要当主要由女尼组成的恒山派掌门,所以预先收了不少男徒,为他做该派领袖解决了尴尬问题。她与人交锋,从不轻易出手,林平之学成“辟邪剑法”之后,她先要看个明白,方敢采取克敌制胜之法。最妙的是写她与令狐冲洞房花烛之夜,淘气的“桃谷六仙”藏在床下,想偷听新婚夫妻的悄悄话,令狐冲一时不察,幸亏任大小姐多个心眼。这说明任盈盈不仅艺高胆大,而且心细如发,对人窥测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大凡古代淑女,对丈夫总是极为尊重,这位邪教魔女居然表现尤为出色。她明知所爱之人深爱岳灵珊,但在岳灵珊危急时她却能出手相助。
  令狐冲拒绝当日月教副教主,任我行大为扫兴,但任盈盈却不勉强丈夫。
  任我行死后,她也看破名利地位,甘心情愿与心爱之人令狐冲归隐于绿竹巷中。这几笔描写,大大拔高了一个魔女的人品。
  任盈盈屈居黄蓉之下,自然也是世俗之见,但《笑傲江湖》毕竟为邪派翻了案,任盈盈也成了魔教中最有魅力、最有个性的文学女性。

  仪琳
  仪琳,是金庸笔下的“圣女”。
  武侠小说被称为“男人的童话”,其主角当然十有八九是男人,如《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如《碧血剑》中的袁承志。书中的女主角大都是陪衬人物,仪琳在《笑傲江湖》中的地位便是如此。
  在金庸笔下的女性人物中,我对仪琳取爱怜的态度。她的最可爱之处,是心地极其善良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这个纯洁的俏尼姑被“采花大盗”田伯光擒住,欲施非礼,在千钧一发之际,让令狐冲撞见了。这一段令狐冲救仪琳的经过,由仪琳口中叙出,十分动人。这自然是金庸特有的本事,他善于从旁人的回叙中来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徐徐道出,层层挖掘,既显示出令狐冲的高风亮节,又让仪琳的单纯可爱跃然纸上。
  尼姑接受的是宗教思想,一是要虔诚,二是要禁欲。对于第一条,仪琳整个身心都接受了;对于第二条,一个年轻美貌的尼姑的内心世界里因为闯入了一个令狐冲,便掀起她心灵深处的层层波澜。她自知尼姑不可动凡心,但又因为钦佩令狐冲而暗生爱念,自知不对,却又无法解脱。这种心理刻画十分成功。比如令狐冲身受重伤,口渴得很,想吃西瓜,仪琳对着瓜田犹豫再三,佛门弟子戒偷戒盗,她为令狐冲偷摘西瓜,岂不犯戒?但爱情的神奇力量终于战胜了宗教思想。仪琳摘瓜之时暗暗自责:“是我仪琳犯了戒律,这与令狐大哥无干!”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境界,恐怕在金庸笔下的女子中绝无仅有。
  仪琳的故事,又引出她父亲不戒和尚与她母亲哑婆婆的一起风流韵事。当哑婆婆知晓了女儿的心事,不由蛮横起来,掳来令狐冲,强迫他当场娶仪琳。这一段故事,粗读引人发噱,但细细回味,却在笔墨间反衬出仪琳如同璞玉般的高尚人格。她起初不信令狐冲爱上自己,但当哑婆婆骗女儿说令狐冲已经出家当了和尚,她心中好难过,不愿令狐冲去当和尚;哑婆婆又说要让令狐冲当太监,仪琳更是坚决反对,她的理由是像令狐冲这般好人不能当太监。她明知令狐冲深爱小师妹岳灵珊,但从不嫉妒,她的心愿只有一个,只要令狐冲快乐,她就十分满足了。
  我初识仪琳,只觉得这个纯洁无邪的小尼姑是《圣经》中的人物。
  后来重读,又发现金庸写她确实合乎情理。因为她的心底无私,并不是没有内心冲突,只因她秉性太善良,又从小信仰宗教,她依靠这一精神支柱,战胜了各种诱惑。她在情窦初开、芳心萌动之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内心的争斗,使处世宗旨始终不变,不愧“圣女”之美誉后来,仪琳偶然中杀了岳不群,众人推她为恒山派掌门,她坚决推辞,可见她与令狐冲的精神境界十分相似,但金庸却让令狐冲与任盈盈结成伉俪。我对此大抱不平,如果仪琳与令狐冲结百年之好,岂不令人快哉!

  岳不群
  岳不群是个了不起的伪君子。
  他的外表是君子,面如冠玉,一脸正气,颏下五绺长须,手执君子剑。他的谈吐与剑法一样,都是儒雅蕴藉,令见者自有景仰高山之情。他又处事谨慎,在各大门派中威信极高,谦逊宽容,颇有长者之风。
  但这一切都是假的,一旦伪装的画皮揭去,岳不群成了一个真小人。
  小人要打扮成君子,并非易事。首先,岳不群不是鼠目寸光之辈,他能洞察武林一切;其次,他又是自控能力极强的人,虽有野心,但表面上却能做得不露声色,不仅骗了徒儿,还让夫人宁中则与女儿岳灵珊都蒙在鼓里,这一手不是高明的伪君子做不出来,不是金庸这样的文学高手也写不出来。
  金庸塑造岳不群,极有分寸。岳不群粉墨登场之前,先有徒弟衬托出华山派的正气凛然,从而为岳不群亮相作了一个铺垫。刘正风金盆洗手之际,岳不群大谈做人道德、江湖义气,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为众人所折服。后来,岳不群与人交手,处处保持君子之风,得饶人处且饶人,也令人叹为观止。他明知劳德诺是混入华山派的奸细,却故意容忍,借刀杀人,不露痕迹。如查岳不群不是伪君子,只怕林平之、令狐冲早就惨遭毒手,只因为他要戴着君子的面具处世,也就不敢轻易下手。可见,伪君子纵然可恨,但毕竟做事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古今中外名著中写伪君子的,可谓不少,有的是官场中的伪君子,有的是情场中的伪君子,但比起岳不群的眼力与手段,恐怕很少有人超过他。因为岳不群文武双全,又有谋略,又有武功,其伪装的本事,居然把历经江湖风浪、见多识广的方证大师与冲虚道长也骗过了,把他称为“正义的象征”。岳不群可谓是伪君子中的“帅才”。
  由此可见,岳不群是小人,但又不是一般的小人。他是《笑傲江湖》中最有野心、也最有心机的小人。他终于夺得《辟邪剑谱》,但如愿以偿之后,岳不群又赢得了什么呢?他以阴谋起家,最后死在阴谋之中,他死而有憾。这个伪君子中的佼佼者在人生舞台上演完了最后一幕,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野心是诱导人的天性走向深渊的魔鬼。一个人要赶走自己心中的魔鬼,不妨从克制膨胀的贪欲做起,并以岳不群的悲剧为鉴。

  宁中则
  宁中则是华山派掌门人岳不群的妻子,武功不凡,“无双无对,宁氏一剑”。她在教令狐冲学武时大显身手,面对强敌时又临危不惧,确实无愧“宁女侠”的美誉。
  但宁中则令读者倾心的,不是她的武艺,而是她刚中有柔的性格。
  她是一个好妻子,贤惠而温情;她又是一个好师娘,对华山弟子,尤其对令狐冲充满了慈爱。她的刚烈正气令人起敬;她的仁慈温柔委实可爱。
  可惜“宁女侠”嫁了个伪君子,她与岳不群朝夕相处,居然对丈夫的阴险伎俩一无所知,一直到真相大白,她才不得不自杀而死。她的自杀,是一个善良女子的自尊心受到莫大伤害之后不得已而采取的解脱痛苦之法。
  令狐冲的遇险,真正为他担心的是师娘宁中则。她的心与令狐冲一脉相通。众人都怀疑令狐冲,只有她相信自己徒弟的光明正大,纯净无瑕。
  可惜她太少心机,又因为岳不群作伪的本事非同一般,于是她只能以死来结束她本该轰轰烈烈的一生。女人的幸福,一半靠在男人身上,这虽然有点贬低女人的自身价值,但事实往往如此。宁女侠虽然有“宁氏一剑,天下无双”的本事,但她在处世上毕竟是被动的,随着丈夫的真面目大白于世,她也无颜在世上活下去。她不是以死殉情,而是因心灵上遭受莫大打击而失去了立足世上的勇气。
  在古代,也不乏大义灭亲的壮举。洪承畴叛明降清,他的母亲拒不见这个获得荣华富贵的儿子;明末清初的李香君、柳如是,都是有见识、有正义感的歌妓,她们对丈夫的有辱气节,都表现出女人的刚烈。在这一点上,武艺高超的宁中则却比不上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可见,“女侠”
  不一定指武林中的女流,真正的“侠义”还在人的内心深处。“侠”是一种品格,“侠”又是一种气节。
  宁中则的悲剧至少证明了这一点。

  岳灵珊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在爱情面前,任何理论都是荒谬的。”岳灵珊撇下令狐冲而爱上林平之,便是一例。
  岳灵珊是华山派掌门岳不群的独生女,令狐冲的小师妹。她在《笑傲江湖》中出场时,假扮丑女,由于被人欺侮,林平之挺身而出,为她打抱不平,从而拉开了一场恶战的序幕。
  女孩子在少女时代的爱情,大抵带有盲目性,但岳灵珊在初恋时爱上师兄令狐冲却并不盲目,因为令狐冲确有个性,心胸开朗,毫无杂念,是值得岳灵珊钟爱的。岳灵珊爱他也确实情挚意切。令狐冲被师父罚在玉女峰上面壁思过,岳灵珊瞒了父亲,上山送饭,在金庸笔下,这一段写得很有人情味。时间是大雪封山的一个黄昏,岳灵珊突然出现在鹅毛大雪中的悬崖上。为了送饭,她摔了一跤,饭篮掉入山谷,人也险遭不测。令狐冲看了又是感激又是怜惜,责怪她不该上山。岳灵珊说:“我挂念你没饭吃,再说..再说,我要见你。”寥寥数语,把一个纯情少女的爱情心态写得惟妙惟肖。看来他们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爱情之路必然铺满了玫瑰,但事情的发展大出意外,最终岳灵珊竟爱上了林平之。
  岳灵珊爱林平之什么?金庸没有细表。这恐怕是小说家很难言述的。富家公子林平之是个狠毒的小人,但他外貌英俊,肯吃苦,受尽折磨而报仇之志不衰,这恐怕也会使少女动心。不过,依我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岳灵珊与令狐冲同门十几载,彼此太熟悉了。爱情本来就追求刺激与新鲜,林平之又是岳灵珊过去不曾见过的一类男人。岳灵珊的爱情的转移,也许与少女心理上这种连她自己也未必意识到的隐秘的变化有关。
  岳灵珊是个深情女子,她一旦倾心于林平之,就会豁出命去相爱,甚至当她发现了林平之的种种古怪行为之后,也不加深究,依旧一往情深,直至死在林平之手下,还竭力为心爱的人辩护。现代人恐怕对此不大好理解,但在古代女子中却是屡见不鲜。
  岳灵珊的人生旅程,前一段充满了鲜花,后一段则经历情感上的跌宕起伏。她的死似乎有点不值得,这是局外人的感叹,局内人也许“死而不侮”,这大概就是爱情本身无法言喻的最好说明。

  林平之
  林平之这个人物的命运大起大落,因此读者对他的看法恐怕和我一样,也是先褒后贬,厌恶中略带惋惜。
  初看林平之,这位福威镖局的少爷,有七分任性三分正气。他路见不平,见义勇为,出手相救假扮丑女的岳灵珊的一节,足见他有几分可爱之处。
  再看林平之,镖局被毁,家破人亡,浪迹江湖,身处危境,却浩然正气尚存,艺不高胆却很大,敢与余沧海横眉,至死不肯给木高峰磕头,拼死为令狐冲助上一臂之力,这个少年的所作所为颇令人起敬。
  三看林平之,他已投在岳不群门下,浑身上下都是复仇的热血,为了报仇雪耻,“引刀自宫”,终于练成了辟邪剑法。可怜他虽成了武林高手,却又变成一个心理畸形的男人,他恨世上所有的人,包括深爱他的岳灵珊。林平之终于在大起大落中再塑了他的个性,成为一个不可救药的悲剧人物。
  合上《笑傲江湖》,林平之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天真的富家子弟,居然变成虚伪而残忍的狠毒之辈。他杀死热恋他的少女岳灵珊,成了一个心理变态的复仇狂。
  林平之纵然成了反面人物,但他的所作所为,从封建伦理关系上去分析,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他忍受了极大的痛苦,最终为父母报仇雪耻,不愧为林家的后代;但从今天的道德观念上去认识,他自然只能属于可怜的性变态者。
  复仇,是武侠小说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但优秀的武侠小说总是通过人物形象的突变来揭示复仇的可怕性。林平之心灵的畸形,正说明金庸小说的境界高于其他二三流武侠小说,由此可见,“金学研究”的产生决非偶然。

  刘正风
  刘正风“金盆洗手”一幕,读来惊心动魄,又令人叹息不已。
  这位衡山派的高手突然宣布退出江湖,这是令人惊叹处之一;刘正风不仅退出武林,而且还接受了朝廷授予的参将之职,这是令人惊叹处之二。五岳各派掌门人对此大惑不解,原因是刘正风一向操守谨严,为人光明磊落,且武功卓绝,像他这样一个义薄云天的铮铮男子汉居然会希罕一个芝麻绿豆官,会选择一条贪图升官发财的道路,这当然令武林中人大为惊叹而产生怀疑了。
  答案是刘正风结交了一位魔教中人。他与魔教长老曲洋由琴瑟唱和而心意相通,于是结为知音。他自知五岳剑派与魔教之间必有一场恶战。
  一边是他的同盟师父兄弟,一边是他的知交好友,刘正风夹在当中,左右为难,这才出此下策,以金盆洗手,去捐了一个武官自污。他的苦心只是为了置身于腥风血雨的斗殴之外,不料这种躲避矛盾的办法也行不通。
  嵩山派掌门人左冷禅设下毒计,连下杀手;刘正风为了曲洋,弟子死于非命,连妻子儿女都惨遭不幸。这一场戏,表面上是写名门正派严惩刘正风的背叛行为,其实是写出了以左冷禅为首的嵩山派的狠毒凶残,反而激起读者对刘正风的同情,对名门正派的鄙视与愤恨。主持正义的定逸师太终于看不下去,出手相助不成,带领群尼含愤出走。
  刘正风为结交一个朋友,弄得家破人亡。读者不免对这种私人情谊的可信性表示怀疑。金庸写刘正风与曲洋,当然有史借鉴,古代伯牙弹琴为钟子期所赏识,成为知音,钟子期卒,伯牙破琴断弦。但问题是刘正风结交的曲洋,是江湖上视为邪教的长老,连定逸师太也认为刘正风不可与武功阴毒的魔教中人相交。对此刘正风自有刘正风的解释:“言语文字可以撒谎作伪,琴瑟之音却是心声,万万装不得假。”因为我辈不知音乐之妙,也无从反驳刘正风的高论了。但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名言在这部小说中有了形象的注脚。
  金庸后来写曲洋出手相救令狐冲,不愿滥杀无辜,处处为刘正风牺牲妻儿的行为作注脚。曲洋也因为刘正风为自己落得家破人亡而大为内疚,但刘正风依然认定:“此辈俗人,怎懂得你我以音律相交的高情雅致?”他们二人临终之前,琴箫合奏了一次《笑傲江湖之曲》。可见,刘正风与曲洋的志趣与胸怀不是凡人所具备的。
  刘正风“金盆洗手”的故事,其实是整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嵩山派、华山派、恒山派的头目相继亮相,为他们以后的归宿埋下了伏笔,其旨意便是说明名门正派未必是君子,邪道魔教中也有好人善者;而刘正风全家老幼惨遭灭门屠杀的结局,大大增强了这种艺术感染力。

  莫大先生
  五岳剑派中的衡山派高手,居然都是音乐爱好者。
  莫大先生与刘正风这对师兄弟,表面上看来相似,都有极高的演奏技能,其实形似而神不似,有地下天上之别。
  我们不妨从琴音来识别二人。刘正风,临终前与曲洋同奏一曲《笑傲江湖》而长逝。他奏的曲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如他的为人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纵然在嵩山派的围攻下,刘正风依旧临危不惧,言辞掷地有声,那股正气融入琴音之中,自然高雅脱俗。因此他是一个天上人物。
  莫大先生则不同。他瘦得像痨病鬼,外貌猥琐,使一把又薄又窄的利剑,剑法怪异,如出洞灵蛇,颤动不绝。他杀大嵩阳手费彬,也是搞突然偷袭,先将剑光罩住对方,其剑法变幻,犹如鬼魅。莫大先生杀了费彬后又悄然退去,真是来去匆匆,给人一种神秘感。
  曲洋对莫大先生的高超剑法甚为钦佩,但对他演奏的《潇湘夜雨》大感失望。曲洋如是评价:“所奏胡琴一味凄苦,引人下泪,未免也太俗气,脱不了市井的味儿。”刘正风对此也有同感,说:
  “我一听到他的胡琴,就想避而远之。”
  由此从琴音的格调来对比,便知莫大先生与刘正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莫大先生凄苦哀怨的琴音,令人想起阴森森的地狱之声。也正因为莫大先生是地狱中人,他的行踪才会如此神出鬼没。他纵然出手相救师弟刘正风,以后又几次帮令狐冲的忙,并推倒世俗之见,为令狐冲与任盈盈成婚时演奏一曲《凤求凰》,但这一切都是暗中相助,他始终不肯公开露面。无论是杀人还是救人,他都不愿显示自己的本来面目。
  平心而论,莫大先生不失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侠客。他也有古道热肠,也好打不平;但是,身怀绝技的莫大先生,又实在称不上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从他悲怆的琴音来猜测,莫大先生也许因为自己长相猥琐,也许因为忧郁古怪的性格所致,或者他曾在生活中遭受了罕见的不幸命运摆布,这一些原因不知金庸可曾替莫大先生设想过?
  吴霭仪女士在《金庸小说的男子》一书中指出莫大先生面对乱世,处于一种不能进也不能退的无可奈何的境地。凡人处于这种境地,岂不可悲!

  左冷禅
  金庸塑造反面人物很讲究层次。
  《笑傲江湖》中最早露面的反面角色是青城派松风观主余沧海。余沧海杀害林平之一家的手段,既狠毒又残忍,而且带有恐怖色彩;但一到左冷禅上台亮相,余沧海也就无戏可唱了。
  左冷禅是个有能量的反面人物。他一是打着“名门正派”的旗号,二是仗着嵩山派五岳盟主的地位。他为了实现自己独霸武林的野心,大干杀戮的勾当。左冷禅惨杀刘正风一家,其实并不是因为刘正风与魔教中人曲洋结为好友,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从而巩固他在“名门正派”中的领导地位。后来,他又暗布埋伏,掳杀恒山派弟子,以蒙面强盗去袭击华山派弟子,手段之卑劣,正合任我行对他的评价:鬼鬼祟祟。
  与他争霸的岳不群,是他最大的敌手。这一点他当然不会不知道,因此他早就派劳德诺到华山派去卧底。这一手不能说不高明,但他最终还是输给了岳不群,因为左冷禅在“杀戮”上比岳不群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若论玩阴谋,他确实比岳不群差一个档次.他手段狠毒,惨无人道,在杀戮刘正风一家时,连天真的小孩子也不放过,无所顾忌地杀人,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但这种恶人缺少耐性,也缺少一种迷惑人的欺骗性,因此他一出场,就让明眼人看出其恶人的真面目。再则,江湖险恶,武林多变,左冷禅企图凭一味杀戮称霸武林,是很难成大气候的。
  头儿任我行曾说左冷禅武功了得,心机也深,但终究不是英雄行径。左冷禅其实也不在乎当英雄。他是一个十足的功利主义者,不像岳不群又想摘桃子,又要装门面。因此他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激起读者的憎恶与仇视。他在残杀无辜上也比岳不群更残忍、更凶恶,在两个“小人”之中要选择一个较好的“小人”,我只能投岳不群一票。
  左冷禅的可怕在于他永远不甘心失败,他在败给岳不群之后,不会像慕容复(《天龙八部》中的反面人物)那样发疯。他惊怒之下,冷静退场,时时想卷土重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类“小人”,我们切不可取宽恕的态度。
  金庸写左冷禅与岳不群,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反面形象的个性。一个是凶狠成性,一个是道貌岸然,两人终于殊途同归;而共同的命运又揭示了“名门正派”中也有恶人,而“魔教邪派”中也不乏好人。

    不戒和尚
  不戒和尚这个人物,粗看似乎脱胎于《水浒》中的鲁智深,他们都有粗鲁犷悍、敢作敢为的一面,又都是武艺惊人的高手;但金庸写“花和尚”比施耐庵更注重于刻画人情味。不戒和尚的痴情与父爱,都是毫无牵挂的鲁智深所没有的。
  金庸写不戒和尚出场一幕戏,十分精彩。令狐冲身受重伤,对他一往情深的仪琳心中着急万分。这时嵩山派高手狄修欲置仪琳于死地,刚一出手,就被一个胖和尚扼住咽喉,这个七尺高的胖和尚正是仪琳的生父不戒和尚。
  不戒和尚本来是杀猪屠夫,因为看中了一个美貌的尼姑,心中便产生了奇怪的念头:“尼姑不爱屠夫,多半会爱和尚。”于是因爱出家。后来,其妻哑婆婆因妒出走,不戒和尚居然为她奔走天涯。这份痴情大可列入武林情人辞典。
  我喜欢不戒和尚,因为他虽然出言粗俗,但对女儿爱之甚深。他听说女儿爱上了令狐冲,便动用一切手段把令狐冲捉来,为了给令狐冲治病,累得衣裤湿透。不戒和尚的有趣之处,是处处弄巧成拙,他用真气灌入令狐冲体内,害得令狐冲大吃苦头。这种“拉郎配”的把戏,也只有不戒和尚才做得出来。他自称丈人老头,又把女儿的心事在令狐冲面前全部吐露出来,他对仪琳说:“你日思夜想地记挂着他,难道不是想嫁给他做老婆?就算嫁不成,难道不想跟他生个美貌的小尼姑?”害得仪琳害羞不已。真是一个有趣之极的父亲。
  不戒和尚与他的醋娘子哑婆婆的故事,也令人发噱。不戒和尚与哑婆婆(其实她装聋作哑)生下仪琳之后,一天,不戒和尚抱着女儿在晒太阳。有个美貌少妇见大和尚抱个女娃娃,心生好奇,与不戒和尚说了几句话。不戒和尚天生好开玩笑,几句戏言,居然让哑婆婆大发醋劲,她一怒之下,写下“负心薄幸,好色无厌”八个字,扔下丈夫与女儿一走了事。
  由此可见哑婆婆确是个性子刚烈的醋缸子。后来,哑婆婆行走江湖,凡见到男子稍有轻薄之行,就视作淫棍给予教训,连令狐冲也不明不白地被她侮辱一番。
  不戒和尚与哑婆婆后来竟重归于好。金庸这样写,其实合乎逻辑,因为这对夫妻看来大闹矛盾,其实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点:脑筋都容易搭错,为了女儿的婚事都强迫令狐冲做女婿,在思想上又都是不合常理。不戒和尚比妻子可爱之处,就是更加旷达开放,比如他听说令狐冲与任盈盈已结为夫妻,居然有意让女儿当令狐公子的偏房,这种丈人老头倒是罕见。

  桃谷六仙
  桃谷六仙是六胞胎孪生兄弟。因为他们行动一致,心思相通,连语言与口气也如出一辙,实在分不出彼此,我索性把他们作为一个人来点评。
  在金庸小说人物中,桃谷六仙是写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这六个傻得可爱的怪人,为这部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小说平添了诙谐的趣味。
  如若单论武功,桃谷六仙不能不算一流高手。他们武功怪异,六个人又配合得天衣无缝,同时出手,常令对手不知所措;但胜负不能仅看武功高低,应以智取为高。在这方面,天真如稚童的桃谷六仙,既无心机,又无谋略,被人作弄了还自似为做了一件聪明事。桃谷六他又往往好心做错事,他们给令狐冲治病,乱治一通,把他治得死去活来。最有趣的是他们的胡言乱语,互相抬杠。比如见了“杨公再兴之神位”,一个说是纪念杨四郎,另一个说是纪念杨七郎,还有一个杜撰出个“杨公再”来,争得不亦乐乎,叫人忍俊不禁。
  桃谷六仙见识极低,但个个口齿伶俐,歪理十足。有一次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嫌他们;啰嗦,想把桃谷六仙赶走,便自称自己好静,不想听他们乱说一通,不料此话刚刚出口,桃谷六仙就大谈嘴巴的用处,使岳不群对六兄弟的强词夺理只能甘心认输,闭口不言。
  桃谷六仙的可爱,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语言好笑,我欣赏这类人物是因为他们心地极其善良,他们表面上凶蛮得很,其实内心诚实,很讲义气。
  为了救令狐冲,恭恭敬敬去请大夫平一指,平一指让他们乖乖坐在船上,他们就不敢乱说乱动。桃谷六仙自称是彬彬君子,这当然是戏谑之词,但他们淳厚的本性,与真君子的胸怀也相差无几,因为他们从无害人之心。
  金庸写活桃谷六仙,是借鉴了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艺术手法。《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英烈传》中的胡大海,《水浒》中的李逵,都是噱得可爱的戆大。金庸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塑造了六个叫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的有趣人物,在剑拔弩张中制造了一点轻松情调。当然桃谷六仙的斗嘴谑语,也只有金庸想得出来。
  据《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记载,多胞胎的寿命大多极短,平均五千万对双胞胎中只有一对可活到一百岁。至于六胞胎能同时活到五十岁的,至今还未见到。桃谷六仙居然活了六七十岁,还有这么高的武功,大可列入最新版的《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

  田伯光
  旧武侠小说中的反面角色,除了奸臣佞人、无赖泼皮,要数采花大盗最令人深恶痛绝。
  田伯光在《笑傲江湖》中一亮相,读者便认定他是《三侠五义》中那个花蝴蝶花冲之流的淫棍;但再读下去,才发现中了金庸的圈套,因为这个出了名的“采花贼”,其实是个假坏人。
  新编的《武侠大观》一书中,有一条“采花贼”条目,其定义是指专门利用武功强奸民女。以此来对照田伯光,田伯光实在不够格。正如吴霭仪女士在《金庸小说的男子》一书中论及:读完全书并未发现田伯光有采花之行径。他擒住了仪琳,心生欲念,却未动手动脚。他客客气气地爱慕仪琳,决不做强扭苦瓜之行。
  读者对田伯光不反感,是因为发现他有诸多可爱之处。比如他举止坦荡,对自己的欲念并不隐讳;又比如他既重义气又讲信义,他与令狐冲对打,几次可置对方于死地,但因为有约定在先,居然表现出极高的君子风度。当然田伯光最令人可敬的是,他宁可受桃谷六仙“痛加折磨”,拼死不讲出令狐冲告诉他的秘密。当令狐冲问起此事,田伯光只轻描淡写说了"痛加折磨”四个字,颇有大丈夫气概。
  读者对田伯光有好感,还因为他终于成了令狐冲的朋友。田伯光中毒之后,也表现出不凡的洒脱,他对令狐冲说:“田某纵横江湖,生平无一知己,与令狐兄一起死在这里,倒也开心。”临死前还想与令冲冲握一握手,可见他对自己过去的恶行已有了认识。从气质上去分析,田伯光能与令狐冲成为朋友,也有思想上的联系,尽管他过去有轻薄的行为,但他言行疏狂不羁,有一仲豪气贯虹的气概,也与令狐冲的作为有相通之处。
  在一部《笑傲江湖》中,田伯光还是一个滑稽的角色。他为不戒和尚所制服,去寻找令狐冲一节,颇为好看。后来他打赌输了,甘心情愿认仪琳做师父,也有趣之极。
  金庸通过塑造田伯光这个艺术典型,写出了一个人的两面性,也说明坏人是可以转变为好人的。
  分析田伯光这人物也很有意思。采花贼用强制的手段奸淫妇女虽然可恶,但像福公子这类达官贵人,用权势、金钱、用手腕来勾引和玩弄女人,他们算不算采花大盗呢?马春花被福公子占据了身子,还占据了心灵,并且至死不悟。这类达官贵人行径不是比采花贼更令人愤慨吗?

  任我行
  我读任我行的故事,很自然地把这位武林高手与三国时的乱世枭雄曹操联系起来。
  任我行确实与曹操有相像之处。
  第一,任我行谈吐豪迈,不拘小节,专横骄傲,处事不合常理,与曹操的性格特征相似。
  第二,任我行与曹操都极有心机,识见非凡,谋略颇高,只讲目的而不择手段,比如任我行骗令狐冲代他坐牢两个月,又比如设计害东方不败,都与奸诈的曹操酷肖。
  第三,任我行被东方不败囚禁在西湖地牢十二年,受尽种种折磨,都不气馁,居然练成了绝世武功“吸星大法”,这也与曹操起兵后屡次失利而重整旗鼓的雄心壮志相合。
  第四,曹操打天下时礼贤下士,求才若渴,一旦功成名就,便诛杀功臣荀彧、荀攸;而任我行一方面反对小人吹捧,另一方面又落入谀词的包围之中。这种不能免俗的下场,曹操与任我行可谓形似神合。
  一个是历史人物,一个是文学人物,但从性格上去探究,我们可以找到他们性格相似的思想根源。
  任我行是个快意恩仇、杀人如麻的男子汉,他的城府与谋略均高于武功,透过这些表层的特征,可以知道任我行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想独霸武林、扬名青史,在本质上与曹操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是一致的。
  他们都不甘寂寞,不甘虚度人生,为了求取功利可以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可以使用种种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的手段。他们一方面显示英武的气概、过人的急智和临危不惧的风度,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凶残、狠毒、阴险与唯我独尊的某些独裁者的性格特征。
  尽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曹操塑造成大白脸,但曹操毕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能够在军阀混战中以弱胜强,统一北方,发展文化,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任我行的某些性格特征惹人反感,但读完《笑傲江湖》,读者也会和令狐冲一样承认他是一位罕见的大豪杰。任我行在处事上,确有超越常人气度的可贵之处,比如他认为自己生平最可佩服的三个半人中,第一位就是把他关在西湖黑牢中的对手东方不败。这一点也与曹操极相似,曹操在“煮酒论英雄”中就称赞过刘备是英雄,又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可见他们都有深远的目光与宽宏的胸怀。
  没有这些过人之处, 曹操与任我行也就称不上是一代枭雄了。

  东方不败
  只要不是一个同性恋者,对东方不败的嗲声嗲气的神态以及关在绣房中学做女人的种种表现,不能不持反感的态度。
  东方不败是靠阴谋代任我行当上魔教教主的。他原来只是任我行手下的小头目,后来被任我行一手提拔起来。东方不败利用任我行专心苦研“吸星大法”,乘机发动政变,把任我行关入黑牢,于是自己当上了教主。
  照理来说,东方不败应该吸取任我行的教训,但人类的思想感情并不能完全纳入理智的轨道。他夺取权力之后又对权力失去兴趣,步任我行后尘,对《葵花宝典》着了迷。要学习《葵花宝典》中神奇的武功,首先要“挥剑自宫”,男人变成女人。由于这种性变态,东方不败不仅羡慕当一个女人的种种好处,还迷上了杨莲亭这样一个弄权的小人,于是东方不败终于败得一塌糊涂。
  任我行、东方不败的命运,似乎都在昭示一个道理:对武功入迷会毁了一个人。这似乎不可思议,其实正与金庸写武侠小说的宗旨相合。金庸推崇的是侠义而不是武功。如果真正练成了绝世武功而不讲侠义之道,当然称不上是义薄云天的大侠。
  东方不败的悲剧比任我行更有典型性。他与杨莲亭的缠绵关系,在点像历史上皇帝对太监的倚重。宦官弄权造成的政治悲剧,可从《笑傲江湖》中领略到。东方不败不理武林中事,任杨莲亭在外胡作非为。与东方不败有生死交情的童百熊,最后惨死在东方不败手中,倒像历史上的忠臣义士被昏君无情处死一样令人悲愤。由此可见,金庸写武侠小说并非只是供读者消遣,如果细细探究,武林中的故事原来也寓含值得鉴的历史教训。
  东方不败是个可悲的艺术典型,但他身上也表现出许多不同凡响之处。比如他当对擒住任我行,并没有一剑斩了这个可怕的对手,而是把他囚禁起来,又让江南四友给他送水送饭,这或许是他想慢慢折磨任我行;但东方不败对任我行的女儿任盈盈始终不错,他没有斩草除根。我想他一方面对除掉任我行一事毕竟有点内疚,另一方面他又时时羡慕做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的幸福。还有东方不败与任我行等四人交手之际,也显出他的大家风范。他本来足以战胜四大高手,只因为有同性恋的怪癖,杨莲亭受伤让他分心,以致落败。东方不败与其说输在任我行手中,不如说死在杨莲亭手中更恰当。但可怜的东方不败临死前还在为“宠男”求情,这个武林中同性恋故事读得人又恶心又叹息。

  向问天
  东方不败曾对向问天说:“日月神教之中,除了任我行和我东方不败之外,要算你是个人才了。”此论把向问天列为日月神教的第三号人物。
  如以武功而言,这排列也算妥切,但如从一个人的人品以及各方面来衡量,向问天其实还在任我行与东方不败之上。
  应该承认,日月神教的三位主角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武功特高、性格倨傲、又具谋略的一流人物,尤其在只求目的而不择手段这一点上,更是如出一辙;但比较而言,向问天是个可交的人物。
  向问天在魔教中与曲洋并列,他自然比不上曲洋脱俗。他自称“天王老子”,性格凶悍不驯,但究其思想境界,向问天又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他几次出手相救令狐冲,只因为这个年轻后生仗义,够朋友。他后来与令狐冲结为兄弟,情同手足,他劝令狐冲当日月神教教主,令狐冲不允,向问天发表了一席高见:“名门正派中也有邪恶之辈,魔教邪派中也不乏好人善者。你一旦当上教主,只要对内整顿,也可让邪教转化为正教。”
  这种思想境界自然是东方不败,任我行所没有达到的。
  金庸写向问天出场极有气势。他是一个白衣老者,容貌清癯,颏下疏疏朗朗一丛花白长须,纵然双手之间系着一根铁链,依然手持酒杯,开怀豪饮。他出手如风,功夫好俊,谈吐爽朗恣肆,像个粗人,其实应变能力极强,比如正邪两派人物追杀向问天与令狐冲,向问天故意说自己中了飞锥,似乎身受重伤,急得令狐冲大惊失色,待追兵逼近,向问天随手使出“满天花雨”的暗器,将敌手全部杀尽。从中可见此人的狡诈与老谋深算。
  向问天神力惊人,但不是勇而无谋之辈。我以为他有一点像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只是他的野心没有张献忠大。《笑傲江湖》收尾时,向问天收敛了霸气,谈吐文雅了许多,似乎真的已经改邪归正,其实从艺术典型而言,后期的向问天反而失去了光彩与特色。
  金庸写向问天,处处与令狐冲对比。令狐冲也是疏狂豪爽之辈,但其一言一行决不违反做人原则,宁可玉碎,也不使用任何卑鄙的手段;向问天则完全不同。由此写出两人思想境界之高低。在某种意义上说,威风凛凛、武艺惊人的向问天只能是令狐冲的一个配角。这便是“武”与“侠”之间的最大差别了。

 

    附录二:新旧版本杂说


    最近笑傲江湖很火,因此看了金庸世纪新修订的版本,再加上原先的三联版也算是挺熟悉的了,虽然最老的版本一直木有看,但是一直以来关于这部书也想过不少东西,只是最近几年都很懒,所以一个字也没有写。两版笑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吸星大法进行了较为明确的介绍,这也是金庸世纪新修订版本的一个特点,加入了大量的解释,西湖斗剑救任我行那章最后居然对文中的葡萄酒也解释了好长一段,真心令人蛋疼。降龙二十八掌,黄药师师徒之恋之类的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值得庆幸的是,笑傲江湖的剧情并没有颠覆性的改变,三联版还是世纪版倒也无所谓了。
    随着陈乔恩版本笑傲江湖的热播,许多以前想到的问题又渐渐回到心头。(东方姐姐才是真爱,令狐冲你个负心禽兽,还有任盈盈个小三,你们不会有好结果的)日月神教和五岳剑派有没有影射我一点也不感兴趣,武侠小说而已,如果非要牵扯到别的东西实在是太无聊无趣了。笑傲我最感兴趣的是独孤九剑和葵花宝典这两门外挂一般的武功。葵花宝典完本的谁也不知道,但是就书中的表现来说最明显的是速度加成。独孤九剑也有类似的效果,不过更重要的确实能够破除天下任何武功的属性。

    一、葵花

    先说葵花宝典。一大遗憾就是没有出现全本的效果,究竟这书练全了有多厉害谁也想象不到,只能从东方不败岳不群等人的表现推测。以绣花针对抗众高手的兵刃,东方不败的内力固然很强,不过据后来令狐冲的思索来看,东方能打出这样的效果最主要的不是内力而是速度。速度快到众人反应不过来,快到能够让自身的破绽不被包括练有独孤九剑的令狐冲在内的任何人抓住,残缺的葵花宝典能做到这一点已足以惊世骇俗了。
    我们注意到,无论东方不败还是岳不群在修炼葵花宝典之前都已经是较强的高手了,内功修为都到了一定境界。东方不败不必说,能够引起任我行的忌惮自然是厉害人物。而岳不群修炼紫霞功多年,曾和左冷禅的寒冰掌对掌其内功修为也是不低的。我们再来看林平之,他修炼葵花宝典前后的内力并无明显变化,依然是远不如余沧海木高峰。当然,这也可以解释成葵花宝典对林平之内力的加成并不能弥补他和余沧海原有的内力差距。想起郭黄二人用短时间内练就九阴真经易筋煅骨篇的内力明显增长看来,最起码残缺的葵花宝典对内力方面的修炼并无任何明显优势,甚至不如九阴真经的一个篇章。(由此可见,无论什么东西,死太监确实害死人啊,人不能太监,书不能太监,武功秘籍更不能太监)
    那么,全本的葵花宝典中究竟有无对内力的修炼呢?或者换句话问,全本的葵花宝典究竟有没有办法让人的内功得到明显进步呢?我认为是有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到,首先,方正和冲虚对令狐冲讲述葵花宝典的由来的时候提到过,华山派两位因为偷阅宝典的内容不同从而产生了气剑之分导致了华山派日后的分裂之战。第二个方面是,东方不败明确指出,自宫练气,炼丹服药,勤修内功,数年后明白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
    这里有个疑问了,葵花宝典明明是个太监写得,修炼数年居然能体会万物滋长的要道。莫非那太监创立葵花宝典的目的不是修炼武功而是万物滋长么,呵呵哈哈。这样看来,东方不败自宫后主要是练气,而林家还有岳不群自宫后却是在练剑,岳不群当了一辈子气宗,没想到一部残缺的葵花宝典还是让他走上了剑宗的路子。当然,这也与岳不群林平之修炼的时间太短有关,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提升战力,自然只能从招式上入手了。
    另外,岳不群和左冷禅比试到了最后,两人都用出了辟邪剑法(也就是残缺的葵花宝典,在前面一直被我统称为葵花),虽然左冷禅被岳不群算计了导致失败,但是我们看到,左冷禅在身法上已经达到了葵花宝典的效果。那么,既然有了欲练神功挥刀自宫的前提,左冷禅是如何做到的?既然左冷禅能够做到,那么其他人呢?葵花宝典对速度身法的加成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只要自宫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让一个内功平平的人产生极高的速度?在这一点上,葵花宝典和独孤九剑究竟有没有关联?由于一个左冷禅,才产生了这些疑问。既然书中左冷禅并没有因为未自宫修炼而死,这不由得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是,不按照宝典的内容练气,而只是追求身法,是不是有修炼成功的可能?这个问题,我无法解释,所以葵花宝典我就不再讨论啦。
    最后,笑傲江湖中还有一个人,一个很悲催的人。别人都是自宫,他确实被强制性的阉了,这个人就是田伯光。田伯光这个人武功其实不错,可以和余沧海对招不落下风,让余沧海感到忌惮。他的快刀刀法曾打的令狐冲一筹莫展,自承十年之内无法匹敌。无论膂力还是内力都在未受伤的令狐冲之上,自然也远远胜过林平之了。那么,就连林平之这样的半吊子练了几天葵花之后都能轻易胜过余沧海,如果是田伯光呢?
    日月神教原版的葵花被任我行毁去,林家的葵花林平之也自称已经毁去,但是东方不败和林平之甚至岳不群却未必不会在某处留下副本。就算是劳德诺或者左冷禅的版本,田伯光得到的话也可以毫无障碍的修炼,因为他已经被阉了。在最早第一次看笑傲江湖的时候,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孩,那时候看到后来越来越害怕,万一哪天田伯光得到了葵花宝典可该怎么办呢?当然,书中并没有这样的剧情,田伯光貌似也真的改邪归正了。要是有同人作者可以写一下的话就好了。田伯光得到葵花宝典,修炼到大成境界,领悟了天生万物滋长之道,重新变回了真正的男人,从此笑傲花丛的故事貌似也很有意思啊。

    二、九剑
    独孤九剑可以破世间一切招式,无论对方内里强弱都是无用,这是书中明确的旁白。独孤九剑可以把人眼睛当作暗器,一瞬间刺瞎数十人,这是书中明明白白发生的事情。独孤九剑可以把人身上任何目标当作暗器,比如喉头,一瞬间就能致人死命,这是个人的脑补,却也是书中实际发生过的,令狐冲持长剑下杀手的时候,对稍低层次的高手几乎是压倒性的秒杀,对嵩山派精心安排的埋伏圈如入无人之境。就在他身无内力体力不足的时候依然可以和向问天并肩大战,从没有人能胜他一招半式。
    令狐冲的剑法就连东方不败也赞不绝口,并且在单挑的情况下胜过练就残缺葵花宝典的岳不群,让人不禁以为令狐冲再练上几年时间不难达到当年东方不败的境界。许是因为完整版的缘故,独孤九剑对令狐冲的武功加成要远胜过残缺版葵花宝典对林,岳等人的加成。金庸武学外挂般的两门武功,个人认为独孤九剑要更胜一筹。当然,葵花宝典不全的因素也占一部分。事无完美强求不得,葵花宝典或许是因为太强有违天和才无法保持完整也说不定。同样,正如风清扬当年对令狐冲的警告,学了独孤九剑,是福是祸还真的很难说清。令狐要不是主角光环,气运够强,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独孤九剑很强,强到一剑在手,哪怕身无内力也可以胜过江湖一流高手。独孤九剑随机应变招招强攻,要速度有速度,要变化有变化,若使用者身具上乘内力则更加如虎添翼,势不可挡,几近天下无敌。那么,这样强劲的武功究竟是如何来的呢?金庸书迷们一直争论不休,各抒己见。独孤九剑似乎并不强调内力的应用,从这一点来说好像是独孤求败早年内力不深时使用的武功。然而,独孤九剑却又可以仅凭一柄长剑对抗武功高手,即使敌人内力再强也无计可施,甚至连震断木剑的机会也无,又颇有几分木剑级武功的味道。
  这种事情一向是见仁见智,因此,偶只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好了。我认为独孤九剑是独孤求败晚年所创的武功,甚至可能是无剑之后所创立。这样认为的依据是,独孤九剑变化繁复,对天下各种兵刃招式都有涉猎,无所不包,如果没有传承的话,显然不是任何年轻人能够创立出来的。风清扬有何机缘你我不知,但是令狐冲如果没有在华山派十几年的剑法修炼,如果没有石洞中各门剑法作参考,如果没有初成时田伯光的喂招,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修炼有成。就连聪明如杨过,涉猎之广泛连郭靖黄蓉也赞叹不已,能够自成一家自创武功也在经历了生死大变的三十岁以后了。
    既然我认为九剑是独孤求败晚年所创,那么他年轻时横行不败依仗的是什么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独孤求败是一个天才,是一个有主角模版的人。他四十岁就已经达到重剑级别,抓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影子,其资质可想而知。(杨过二十岁左右重剑级别那纯粹是奇遇,如果没有蛇胆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独孤可能也吃了蛇胆,这可能是他年长后苦心积虑创立独孤九剑的原因之一,后面会提到)我一直认为,杨过虽然没有得到独孤求败系统的传授,但是他在剑冢悟到的才是独孤武功的真髓,要远胜过风清扬和令狐冲所学。当然,这种想法会被一部分骂死的,咳咳。
    为啥这么说呢。我们从风清扬教授令狐冲时候看起。风清扬宣称,武学之道在于无招胜有招,然后转眼间又是总诀式又是破刀式破剑式各种,让令狐冲背了个头晕脑胀。这哪里是无招胜有招啊,这明明是无限胜有限。而走重剑木剑无剑的路子就不同了,受限于重量,重剑级别的武功不可能靠招式繁复,靠的是深厚的内力,不招不架就是一剑,敌人除了硬挡和躲避,没有任何办法,这才是真正的无招胜有招。哪像风清扬,拿根骨头一站就问,你如何破我这一招?亏得令狐冲肯配合,老实回答,这不是招式,无法破。当然,这是个悖论的问题,没有锁,自然也就开不了锁。
    独孤求败晚年应该是有传承的。注意,这里说的是传承而不是传人。传承的方法有多种,收徒弟留传人只是其中一种而已。独孤求败的剑法武功自然是顶尖的,四十岁的内力大进却和杨过吃的蛇胆脱不了干系。正是这个原因,是独孤求败壮年时期就达到了天下无敌。从他在剑冢中留下的诸多信息看来,此人并不是个甘心寂寞的人,临到老了还要找只大雕陪他练剑。这样的曾经惊天动地的人物如何甘心自己的一生默默无闻,如何甘心自己死后后世无籍籍之名?
    当然,独孤求败这样的人物也不会像东方不败那样找一帮人来歌颂文成武德。要千古留名的方式只有让自己天下无敌的武功流传下去。正如百年后,张三丰依然被尊为祖师,而当年的新老五绝已经连名字也不为人知了,这就是有无传承的区别了。要留传承,并没有那么简单,对传下来的武功是有要求的,太怂了不行,太厉害太深奥了也不行。为啥少林寺千年不倒,无论那个时代都是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就在于少林有七十二绝技,人人可学,人人可练,只要用心,学成几项立成高手。如果少林寺只有一部易筋经的话,厉害归厉害,但是能传到几代呢?
    所以,独孤求败要留传承,自然不能说,我最厉害的武功是无剑胜有剑,你们去悟吧。要想达到无剑胜有剑的内力,没个几十年潜修谁也做不到。但是,如果练得是独孤九剑呢?令狐冲从挡不住田伯光三十招到能轻易胜出能和各派掌门争锋,期间只是几个晚上而已。这就是独孤九剑的威力,这就是独孤求败晚年殚精竭虑闯出的绝世武功。可速成,可潜修,遇强愈强永无止境的独孤九剑。
    那么独孤九剑和无剑究竟哪个厉害呢?毫无疑问应该是无剑。笑傲江湖书中,令狐冲和岳不群决战时,由于令狐冲的手下留情,岳不群一剑刺入令狐冲的后背,但是令狐冲内力远胜,因此,剑尖划开未能刺入,令狐冲只受轻伤。这就已经说明一切了,除非你神兵利器在手,要不然再厉害的剑法遇到内功高手也是无用,正如卓不凡刺不动虚竹,岳不群刺不动令狐冲一样的。令狐冲未得吸星大法-之前,虽也一直纵横无敌,不过那的确是未遇高手的缘故。虽然他和任我行比剑时书中曾有独孤九剑下任敌人内力再高也是无用的旁白,但那的确是嘴炮而已,因为如果真打,任我行只需大喝一声就已经取胜了。别说任我行了,谢逊这种级别的一个狮子吼,一百个令狐冲(内力不济版)也倒下了。

    三、其他

    笑傲江湖中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各种各样的人物,挑担子卖混沌的何三七,穷困潦倒拉二胡的莫大,谦谦伪君子岳不群,家破人亡历经艰辛报仇的林平之,放荡不羁却又苦情纠结的令狐冲,天下无敌却自甘小受的东方不败,强势复出却在转眼间变得和自己生平大敌一样的任我行,五花八门,人物之错综复杂经历之玄奇甚至不在天龙八部之下,只是没有天龙那么多高手罢了。许多人物都是临时需要才又加上的,看起来虽然精彩纷呈,仔细想想似乎却又没有必要,如果真删掉吧,似乎又觉得少了点什么。这也是金庸的功力所在了,一般人是万万学不来的。别的不说,只男女主角那么晚出场,换一个作者谁敢这么写?偏偏金庸敢写,却偏偏金庸才能成功。
    笑傲江湖一书细细看来,书中并无一个好人。女主任盈盈就不用说了,男主令狐冲虽然貌似忠良却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好人,顶多算是个中二青年罢了。他看不起青城派就可以当众嘲讽,无缘无故把人踢下楼去。他身为华山大弟子却明目张胆的违反戒律,虽然是为了救人,但华山日后风波皆因此而起。他口口声声为了华山派,发现了山洞内的秘传剑法却不一心告诉师父师娘。他学会了独孤九剑第一件事就是对敌卖弄,从而才有了华山派集体躲避桃谷六仙,间接弄丢了紫霞秘芨,害死了陆大有。岳不群对令狐冲的猜忌一部分是出于伪君子的天性,另一部分却是令狐冲咎由自取。男主角尚且如此其他人就不一一分析了。
    最后想说一下令狐冲的性格问题。我一直很奇怪,为何岳不群是个方方正正的君子做派,宁女侠虽然慷慨豪迈却并不是随性胡闹的性子,这师傅师娘两人如何就教出来一个放荡不羁见酒不要命的令狐冲呢?书中说是令狐冲天性使然,其实你我都明白,所谓天性不过是扯来骗人的,把一个小娃娃扔给狼群,如果能长大的话自然也是个狼孩而不是人了。令狐冲孤儿被收养,耳濡目染居然成了这种性格,真是奇怪。如此随性追求自由的令狐冲在面对师门师妹师父等问题时却又比郭靖还不知道变通。要知道,五霸冈上群雄汇聚的时候,令狐冲可是高兴的紧啊,别说岳不群了,就是换了别人也忍不了自己徒弟如此吧,没有当时翻脸,岳不群已经算是修养不错了。

 

    附录三:江湖之道


    《笑傲江湖》,金庸名著,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令人过目不忘的文学形象,淋漓酣畅的展现出一系列奇异诡谲的阴谋诡计,为中国历史、政治、民族、人性,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文学范本。书中高手如云,精英荟萃,构思奇特,情节曲折,持卷读来令人忍不住拍案惊奇!  
  什么!你早就读过此书?
  什么!你刚听说过此书?  
  你居然对此书了如指掌,你竟然能够倒背如流?别吹牛了,请做一道题目先。  
  请你回答一个问题:下面哪类名字最能代表《笑傲江湖》的含义?  
  是A类:任我行,向问天,东方不败?  
  还是B类:岳不群,左冷禅?  
  抑或是C:类:冷狐冲、任盈盈?  
  要么是D类:风清扬、方证、冲虚?  
  要不就是E类:田伯光、桃谷六仙、仪琳、蓝凤凰、平一指等?  
  也许你需要先分析一下这个分类的根据,你发现了一个规律:  
  A类代表魔教--日月神教的顶尖人物。  
  B类代表名门正派--五岳剑派的中坚高手;  
  C类是男女主人公,跟爱情有关;  
  D类代表世外高人,中间派,自由来往于世界; 
  E类则是其它生旦净末丑,跑跑龙套小角色。
  
  当然,这个分类从逻辑学上看来,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不那么准确,于是你嗤之以鼻,心里很是瞧不起。但是,在这里,有必要郑重强调一下,我们要研究的不是分类的依据,而是借此告诉你,下面要介绍的那些个鼎鼎重要的人物。并且要从其中两个人身上,发现什么是笑傲江湖之道!
  这个世界上主要有两大阵营,其一是日月神教,是谓邪,另一是五岳剑派,是谓正。这两大阵营水火不容,勾心斗角,此消彼长,但是一时之间谁也吃不掉谁,所以它们长期处于冷战状态。 
  正邪之间另有调停势力少林武当,两不相助。  
  日月神教在江湖上的地位如何?你看看它第一任教主的名字就知道了,大号唤做“任我行”,意思不是任“你”行,而是天下任“我”行。第二任教主更厉害,号称“东方不败”,这意思就不用说了。日月神教在哪里?没有人说的清。传说它的总部设在黑木崖,一个高耸入云的悬崖,上下来往需要看不见两头的“电梯”,当然喽,这电梯是人力驱动的。黑木崖在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不过,从任我行这个名字来看,似乎隐喻黑木崖可能藏在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从东方不败的名字来看,似乎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日月神教人才济济,统领三江五湖草莽英雄,更有左右使者、十大长老作为高级统帅和领袖,威名赫赫,不可一世。  
  五岳剑派在江湖上的地位如何?五岳剑派,同枝连理;五岳联盟,一呼百应。这个阵营里面能者多多,高手如云。其中泰山派割据齐鲁大地,华山派雄视西北边陲,衡山派据守湖广之地,恒山派横跨辽阔华北,其间更有嵩山剑派居中调应,端地是兵精将猛,威震华夏。这里必须说明,这五岳剑派类似一个联合政权,因为其余四派地方势力比较强大,作为中央政府的嵩山派,不能将之完全纳入自己的麾下,所以,这四处地方势力依然拥有独立的外交权、行政权以及军事力量,简而言之,他们统统是地方军阀。
  你想去江湖么?那就必须加入其中一个阵营,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不能两个都选。除此之外,绝无第二条路。和尚或者道士,乃是方外之人,在江湖之外,不在选择范围内。你不相信,你想都尝试一下吗?痴心妄想,你会死得很难看,死无葬身之地。若衡山派之刘正风,若神教长老之曲洋。这两人因为音乐而生友谊,一个吹箫,一个弹筝,心意相通,意欲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不再理会那血雨腥风,结果惨遭灭门之祸。为什么?正邪不两立!  
  什么人会被当成叛徒?什么叛徒会被处以灭门极刑?什么时代会有如此惨烈的祸事?以正义的名义处决“叛徒”,这件事真是名正言顺的吗?只因为那时候敌我分明,冰炭不容。  
  刘、曲慷慨赴死,留下一曲千古绝唱--《笑傲江湖》,于是江湖中上演了数不清的是是非非,谈不尽的恩恩怨怨。  
  什么是江湖呢?回到选择题上,对了,答案是ABCDE。  
  江湖不是某些人的江湖,不仅仅是达官贵人、高手大侠们的江湖,也是平凡人和鸡鸣狗盗的江湖。江湖上有三山五岳的名门正派,也有三山五岳的草莽英雄。  
  一句话,江湖是江湖人的江湖。  
  然而,什么是笑傲江湖之道呢?谁能代表江湖之道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江湖之道如何?  
  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以江湖之阴化江湖之阳,以江湖之阳化江湖之阴,阴阳互化虚实相生,此为江湖之道。  
  令狐冲是阳,任盈盈是阴。  
  令狐冲,初为华山派首徒,后为恒山派掌门,终为五岳剑派领袖,代表五岳剑派,是谓江湖之阳;  
  任盈盈,初为任我行幼女,后为日月神教圣姑,终为日月神教教主,代表日月神教,是谓江湖之阴。  
  这两个人代表了阴阳之道。  
  为什么这样说?这得考察一下这两个名字的来历。  
  老子曰:道冲而用之又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冲,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容空的、虚的。比如“冲室”,就是虚室、空室;“冲寞”,就是虚寂恬静的意思。武当派的道士们,往往有个道号叫做“冲虚”,意思就是淡薄虚静。  
  盈,自然就是满的意思,满盈。  
  老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道呀,空空的没个啥,但是玩起来,却是妙用无穷。它深沉的样子,好似万物之宗;隐隐约约的若无实有。  
  老子又说:大盈若冲。冲若盈,盈若冲。冲盈之间有很多妙处。这揭示了C类两个名字的寓意,也点破了C类两个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江湖之道就是空虚和满盈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转化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阴生阳,阳生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这一复杂的充满古典哲学意味的过程,被ABCDE类这些个名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那何谓笑傲江湖之道?
  马克思的女儿曾问:“你对幸福怎样理解?”马克思明确而简单地回答:“斗争就是幸福”。
  早在在18岁时,马克思就抒发了满怀斗争意志的激情,他在一首自叙诗的开头写道:“既然斗争的火焰燃烧在我的胸膛,我怎能在悠闲中徜徉?要迎着风暴走,顶着战斗上,我怎能在半睡半醒中消磨时光……”  
  毛泽东曾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这“斗争哲学”的说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呢?“斗争哲学”,本来是抗战时期原国民党军队榆林地区总司令邓宝珊批评中国共产党的哲学的用语。在中国共产党七大讲话中,毛泽东使用了邓的这个说法,且予以肯定说“你讲对了”。  
  伟人曾经豪迈的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江湖恩怨,是政治斗争的一个写照,仇杀夺宝,是战祸四起的一个缩影。  
  恩恩怨怨,往往是政治生活中不同政见、不同路线之争,争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华山派的气剑之争,如同文革当年的左派右派,如同国内革命之极左路线与极右路线。  
   打打杀杀,无一不是世界上拼抢资源,掠夺土地而点燃的狼烟,金主听说柳永的词里“江南参差十万人家”的富饶,于是兴兵南侵,美国贪图中东的丰富石油资源,遂推翻伊拉克。  
  斗争贯穿人类发展历史,从古至今,莫不如此。当然,江湖上是不说“斗争”的,说的是“笑傲”,看谁笑到最后,看谁笑得最好。  
  于是,足可穿云裂帛的笑傲江湖曲里就充满了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笑傲江湖的画卷就慢慢拉开了,丰富的阴阳互化的细节,就一一展现在你眼前。
  一、阴阳相斗,争夺资源,讲一讲两大阵营斗争的起源。
  上文说了,这代表名门正派的五岳剑派属阳,这代表邪魔外道的日月神教属阴。阴阳相斗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发生在几十年前,最早记载于华山思过崖。事件起因于江湖盛传的武林秘籍《葵花宝典》。这《葵花宝典》记载了上乘武功,习之可以拥有巨大力量,独步天下。这宝典的价值犹如当今世界之战略核武器--原子弹。我们知道,中国自从拥有了核武器,进入了国际核大国俱乐部,中国人民在国际上才真正的站了起来,才可以笑傲国际社会。有了原子弹,超级大国就是纸老虎,一个主权国家就可以不被核国际势力所讹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谁不羡慕?贫穷如北朝鲜者,还要拚了命的发展核武器,为什么?不就是也想在国际社会笑上一笑?  
  在武林中,谁拥有了《葵花宝典》,谁就可以笑傲江湖,唯我独尊。  
  宝典最早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后被华山两个弟子偷窥,流传于外。过不多时,即有魔教十长老进攻华山,争夺宝典。当时华山派已与泰山、嵩山、恒山、衡山四派结成联盟,华山受攻,其余四派得讯来援。华山脚下一场大战,魔教十长老铩羽而去。五年之后卷土重来,十大长老想好了办法,破解了五岳剑派剑术中的精妙招数。五岳剑派吃了大亏,高手耆宿,死伤惨重,五派许多精妙剑法从此失传湮没。不料,魔教十长老恶战得胜,却落入圈套,被诱入一个山洞,统统困死于华山。于是“五岳剑派,无耻下流,比武不胜,暗算害人”这十六个大字就深深的刻在华山洞壁上,后来广为流传。  
  这一场战争,惨烈异常。正派精英几乎全军覆灭,邪派十大元帅也同归于尽,可谓两败俱伤。
  二、下面讲讲作为阳的一面存在的五岳剑派内部阴阳互化的故事。
  1。阳中阴生,少阳之相,内斗纷纷。  
  据说偷窥宝典的是华山派两位师兄弟,他们曾到莆田少林寺作客,偷看到了能够使人获得巨大力量的《葵花宝典》。匆匆之际,来不及同时遍阅全书,当下二人分读,一人读一半,回华山后,共同参悟研讨。不料二人将书中功夫一加印证,竟然牛头不对马嘴,全然对不上号。但是二人都坚信对方读错了书,只有自己所记得的才是正确的。可是单凭自己所记得的一小半,却又不能依之照练。于是,两个本来亲逾同胞骨肉的师兄弟,到后来竟变成了对头冤家。华山派分为气宗、剑宗,也就由此而起。分裂的原因主要是对革命宝典的理解不同。剑宗注重剑术,强调从实践出发,书本上的理论高招应该与敌我比武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战略战术才能使用的行云流水,进入化境,方能取得胜利,这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气宗注重养气,强调根据典籍里面经过无数先辈的检验的理论为指导,必须一丝不苟的按照本本的规范来练功,才能取得最后成功,这被讥笑为“教条主义”。  
  这两人便是岳肃和蔡子峰。岳肃是华山气宗之祖,蔡子峰则是剑宗之祖。华山派一分为二,陷入了你死我活的内斗之中。于是华山派元气大伤。到了最后,气宗的岳不群同志执政,彻底清理了剑宗的同门,没想到自己却死于剑术高超的令狐冲之手,经验主义的徒弟杀死了本本主义的师傅。
  2。阳中阳生,老阳之相,五岳合并。  
  将地方军阀的割据势力收归中央政府,以不流血或者少流血的方式完成统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说,五岳合派,本是一件好事。然而最终没有成功。作为中央政府最高领导人、五岳剑派盟主、嵩山派的师傅、左冷禅同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战略战术方针有问题。左冷禅同志喜欢玩弄旁门左道,经常搞一些小小的阴谋,希望通过权术运作的方式,削弱各地实力,既而壮大中央力量,完成合并。然而左领导对自己的智商估计过高,他策划的这些阴谋往往败露,搞得的自己很被动,在政治上处于孤立的地位。其次,左冷禅心性残暴,很少或者从不注意舆论的力量。尤其是在诛杀刘正风满门,藉机削弱衡山派势力的时刻,将自己自私的嘴脸和残暴的本性暴露无遗。左先生也许对自己的手段过于迷信,也许是看不上舆论的力量,所以从不注意维护自己伟大光荣正确领袖形象,结果物极必反,走向反面,成了一个暴君。暴君能给它的子民带来幸福么?没有人相信。  
  后来,左冷禅先生竞选失败,没能够继续连任五岳盟主职位,只好带着一群愤世嫉俗的瞎子躲了起来,大概是某个小岛上吧,也可能是某处山林中,日日盼着光复社稷,反攻大陆,后来很不幸的死于非命。
  3。阴中阴生,老阴之相,辟邪剑谱。  
  辟邪剑谱是《葵花宝典》的另一个传世版本。当年,少林寺发现宝典泄密以后,派了一个和尚去谴责华山的弟子。不料这和尚太聪明,看了那一本记录不全的宝典后,于是动了还俗的心思。这和尚就是渡元禅师。渡元禅师改名换号为林远图,创立了辟邪剑法,称雄武林。这就是福建林家《辟邪剑谱》的来历。  
  这书最终落到了岳不群手里。岳不群觊觎武林盟主宝座为日已久,智商也很高,是左冷禅的最有力的竞争者。岳老先生按照剑谱指示,挥剑自宫,获得了神秘的力量,实现了自己的美梦。上文说了,拼抢《葵花宝典》,是阳中之阴;争夺《辟邪剑谱》,便是阴中之阴。老阴之相,阴极必反,所以,岳先生的盟主生活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大概做了几十天的领袖,下场就如袁世凯一样,一命呜呼。
  三、下面说说作为阴的一面存在的日月神教阴阳互化的事情。
  1。阴中阳生,少阴之相,发动政变。
  日月神教是一个专制集权的庞大组织。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在江湖上可以呼风唤雨,颇有实力。最高领导人是任我行,任先生有一门独特的功夫--吸星大法,可以很方便的吸纳别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从而壮大自身实力。任先生对这门功夫过于专注,忽略了自己身边潜在的威胁--东方不败。东方不败权力欲旺盛,事业心很强,为该教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在教中的地位火箭上升。任先生非常欣赏东方先生的才华和功绩,将之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事情人人皆知,而且明白无误的写进了日月神教的最高文件。不料,东方先生没有耐心等到正式接受禅让宝座的那一天,反而迫不及待的发动政变,将任我行囚禁起来,自己登上宝座。  
  东方先生登基以后,对革命队伍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杀掉了许多对自己持有异议的家伙,包括自己革命兄弟童白熊。同时任用了一批新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出版了《教主宝训》,这部书发行量之大,可与基督教之《圣经》相媲美。在该教范围内,人手一册是最起码的要求,有人收藏个十册、八册是很正常的事情。东方上台以后,神教陷于内乱,江湖上少了杀戮之气,着实和平了一阵子。
  2。阴中阴生,老阴之相,葵花宝典。  
  东方不败先生是《笑傲江湖》中最厉害的人物,拥有《葵花宝典》中神秘力量。这力量可以改造人体物理结构,实现一些特异功能,令人形如鬼魅,来无踪去无影,动作比子弹还快,简直就是《黑客帝国》中的救世主NEO!该救世主深有体会的说,自己修习《葵花宝典》,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谛,终于明白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东方不败是任我行最佩服的人,是最有可能实现“文成武德,中兴圣教”宏伟目标的人,是唯一练成《葵花宝典》神功的人,是唯一有条件笑傲江湖的人,是一群功夫超级厉害的黑客首领!然而,自从他拥有了神秘力量以后,没有将之用于解放人类的宏大事业,反而迅速腐化堕落,成了一个变态的人。他喜欢上了一个面首--杨莲亭。在东方不败执政期间,杨莲亭先生是日月神教的实际负责人,如同明朝魏忠贤当年在朝廷中如日中天的地位。《教主宝训》主要是由杨先生负责策划发行的。该教内每个成员,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据说,孩子们读了教主宝训,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然而,人,在黑木崖,是没有尊严的。  
  有人说,日月神教是影射文化大革命,讲什么教主宝训,祝什么千秋万岁,是讽刺那些“毛主席一句顶一万句”,“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主席永远健康”。但谁会知道这是盛极必衰的前兆?
  此乃阴中生阴,老阴之相。盛极必衰,东方先生焉能不败?
  3。一阳来复,东山再起。 
  上文说了,阴中阳生,任我行被囚禁,度日如年。幸好老任有一忠心耿耿的铁哥们,天王老子向问天,向哥们千辛万苦打听到了属于高度机密的囚禁地点--原来是在西湖湖底的一处黑牢中。负责看守工作的是江南四大高级知识分子--琴棋书画。这四个人为躲避黑木崖上内斗之祸,乃担任这个重要任务,以求明哲保身。
  向问天偕同令狐冲,杀入江南梅庄,智救任我行。四大知识分子顺应时代潮流,抢着吃掉“三尸脑神丹”,望风归顺。“三尸脑神丹”是任我行先生的独特发明,主要用于保持属下对自己革命事业的忠诚度。如果你的忠诚能够不断的令教主满意,那就可以持续得到克制药物,令尸虫不发作。神教长老鲍大楚曾经为之撰写了一段精妙的广告词:“服了教主的脑神丹后,便当死心塌地,永远听从教主驱使,否则丹中所藏尸虫便由僵伏而活动,钻而入脑,咬啮脑髓,痛楚固不必说,更且行事狂妄颠倒,比疯狗尚且不如。”  
  此时,日月神教倒行逆施,大权旁落杨莲亭之手,教内教外怨言四起。任我行认为这是东山再起的良好时机。于是率领向问天、令狐冲和任盈盈等忠诚卫士一起冲进超人的秘密行宫---他们眼里的东方不败男不男、女不女,没想到,此时东方先生已经变成了NEO一样的超人了。他们是凡人,凡人如何是超人的对手?但是超人也有弱点,最终也死了。  
  你想变成NEO一样的超人吗?那请自宫吧。自宫以后呢?变态。变态之后呢,被杀。  
  四、阴阳互斗,阴阳平衡。正邪两派斗争的最后结果。  
  五岳剑派中,高手们斗来斗去,最后剩下个岳不群,岳不群又死于令狐冲之手。令狐冲是恒山派的掌门,也是正派中唯一的高手了,他的独孤九剑天下无敌。  
  日月神教中,跳梁小丑们都被处死,任我行这个糟老头子在被囚禁十多年以后,又重掌大权,端地是威风无比。  
  倘若五岳剑派和日月神教联手,以这两大阵营的实力,足可以称雄天下,笑傲江湖。任我行先生郑重的向令狐冲先生提出了这个美妙前景的建议,提了三次了,三次都被无情拒绝,这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不仅仅没有面子,这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日月神教要得到发展,要想在江湖上笑得灿烂一点,就必须事先看看令狐掌门的脸色,令狐掌门同意了,那才能笑出声来,令狐掌门不同意,估计只能在肚子里偷偷笑了。简单的说,令狐冲已经成了阻碍日月神教发展的最大阻碍。这个障碍必须得搬掉。  
  任我行先生分析了天下大势,策划了很妙的战略方案:  
  以日月教的声势,要屠灭恒山派,易如反掌。不论恒山派如何布置防备,日月教定能将之杀得干干净净。以前五岳剑派和日月教为敌,五派互为支援,一派有难,四派齐至,饶是如此,百余年来也只能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目下五岳剑派中只剩下一派,自然决计无法和日月教相抗。 
  令狐冲剑术虽精,毕竟孤掌难鸣,恒山一派,已不足为患。值得考虑的其实是少林与武当两派,日月神教假作大张旗鼓的攻打恒山派,令狐冲必然向少林与武当求援,这两派也必尽遣高手,上见性峰去相助。日月神教虚晃一枪,出其不意的突袭武当,再在少室山与武当山之间设下三道厉害的埋伏。武当山与少林寺相距不过数百里,武当有事,自然就近通知少林。这时少林寺的高手一大半已去了恒山,余下的定然倾巢而出,前赴武当相援。那时日月神教一举挑了少林派的根本重地,先将少林寺烧了,然后埋伏尽起,前后夹击,将赴武当应援的少林僧众歼灭,再重重围困武当山,却不即进攻。等到恒山上的少林、武当两派好手得知讯息,千里奔命,赶来武当,日月神教以逸待劳,半路伏击,定可得手。此后攻武当、灭恒山,已是易如反掌了。  
  霎时之间,任我行先生已定下除灭少林、武当两大劲敌的大计,心中反覆盘算,料想十九可成。日月神教一统江湖的大业,指日可待。于是得意狂笑,哈哈哈哈!  
  不料,乐极生悲,心脏病暴发,只觉头脑晕眩,阳光耀眼,再也笑不下去了。  
  宽容,和谐,作为结尾。  
  在历史上有一个时期,“笑傲”的斗争哲学主宰了人们的思维。我们知道,斗争论不是真正的矛盾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有斗争、有对立甚至有冲突的一面,但是矛盾斗争的两方面最终将统一和谐起来,从而促使事物进一步发展。“斗争”则是不可调合的,在斗争哲学指导下,这个世界被机械的划分成两个部分,好坏,善恶,正邪,是非,文明与野蛮,先进和落后,世界上的人也只有两类,革命的,反革命的。斗争便是势不两立,你死我活,没有人道也没有人性。一旦各执一端的双方,将能量积聚起来,那么这个世界开始残酷无情。  
  翻到《笑傲江湖》最后一页,我们已看到了一个纷繁芜杂、精彩多样的世界的渐渐浮出水面,人的尊严渐渐恢复,不再为某些空泛的理念吹吹打打,做牛做马。所谓《葵花宝典》也好,《辟邪剑谱》也好,统统烟消云散;什么气宗剑宗,三尸脑神丹,一律弃之于垃圾场,人们不再轻动干戈。不论性别、地位、贫富如何,人的自身价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价值。日月神教吹吹打打上了恒山,任盈盈与令狐冲琴瑟和谐,化干戈为玉帛,千秋万载,永为夫妇!人与人之间,有了爱,有了尊严,不再分什么对立的正派邪教,不再有什么宏大的口号理想,世界于是清净多了。  
  宽容,和谐,理性,放弃斗争,实现和平。
  人的尊严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终极价值目标。阴阳平衡,是为结局。


    附录四:那一夜,我看到了江湖

 

    《笑傲江湖》写于1967年,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高潮之时,由于香港受“文革”波及,左派曾围攻《明报》,一直关注政治的金庸把对“文革”的思考不自觉地融入到小说之中。但该书并非简单影射“文革”,而是以生动的艺术画面,浓缩了一部中国政治斗争史,同时展现出不同人的选择方向。分析其政治的影射功能并非本文落脚点。本文只试图从情感出发,在对该小说的解读中,挖掘一些人性中某些残酷的或者是美好的东西。

    一、江湖远不远?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这是古龙小说《天涯明月刀》楔子中的话。那么江湖呢?江湖远不远?
  当傅红雪瘸着腿,在黑暗孤寂中蹒跚时,响起了更夫的鼓声:“天涯路,未归人,人在天涯断魂处,未到天涯已断魂……”游荡于江湖的人,在追问天涯何在,又何尝不是在问江湖的尽头何在呢?
  天涯与江湖,相伴相随。行走在江湖,是一场永远没有尽头的战争。江湖,由最开始的地理名词转化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它是罪恶的巢穴,淫荡的发源地。当然,它可能残留着侠义、温柔、善良的旧梦,但这毕竟不过就是一个梦罢了。不然,人们也就不会总呈现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无奈了。
  江湖,是中国文字中创造出的人类社会政治的缩影。《笑傲江湖》中的江湖世界,是其中的代表。正如金庸先生在《后记》中写的:“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当然,简单的影射政治自然不是金庸的写作落脚点。“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不顾一切地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罪恶本身并不可憎,相反,表里如一,从一而终,坏到绝处,往往是一种人格的魅力,如《浮士德》中的靡菲斯特。最可恶的人性是虚伪与欺骗。岳不群、左冷禅无疑是代表。岳不群号称“君子剑”,也的确有“君子”的资本。身为名门正派的掌门人,武功高强,温文尔雅,处理事情得体老到,还有一个具有侠义风骨的妻子辅佐,隐蔽性很强。左冷禅与之相比,自然逊色不少,他锋芒毕露,无妻室,除了用武力和金钱,就不知道如何去笼络人心。在什么事情名义上都讲所谓道义的江湖,竞争失败是很自然的。尽管从贪婪和残暴来说,他不见得比岳不群强多少。
  当然,他同岳不群的一个共同点是,都认识到“名正言顺”的道理。因此,都在处心积虑地如何通过“名”来达到行动的目的。五岳剑派要并派是典型的事件。“五岳剑派,同气连枝”,一句话讲出来,集体主义的热情令旁人感动,而背后只不过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至于嫁祸、污蔑欺诈更是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温床。两个人都是为了一统江湖,一个为之派遣卧底,忍气吞声近二十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个为了在最后时刻能以武力取胜,不惜出卖女儿的幸福、徒弟的声誉,不惜割舍自己的身体,挥刀自宫。而余沧海之流,充其量不过是他们的棋子。
  这些人不是个人奋斗的典范,而是,愈是身处高位,愈发贪婪的表现。当贪婪与伪善勾搭成奸时,道义就成了一张遮羞布。而要命的是,这张遮羞布,屡试不爽。
  或者说,这也是江湖的险恶之处。表面是道义的逻辑,背后是霸权的逻辑。要么,碾碎别人,要么,被别人碾碎。只有这样,权力才能得到制衡。
  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两个正面人物同样是如此。他们对令狐冲那么关心,除了看到令狐冲心地善良,任侠使气之外,还看到的是,他能在名门正派、日月神教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正是少林和武当继续维护自己的江湖权威想要的。
  任我行则是恶的代表。他残暴凶狠,喜怒无常,也很富有心计,但他还不算虚伪,尽管,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明知《葵花宝典》坏人,还故意给东方不败看。但总的来说还算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有权利去尊重值得他尊重的人,所以,他可以跟令狐冲成为忘年交;也可毫无保留地去贬损他瞧不起的人,所以,他可以不顾忌地骂众人景仰的岳不群。当然,这与他有着超强的武力作为后盾也是有关系的,他没必要进行过多的伪饰。没有人能打败他,除了他自己。在讲义气但不见得讲正义的江湖上,是非善恶难以区分。否则也就不会出现刘正风与曲洋的知己之情,也就不会有令狐冲与任盈盈的爱情。也正因为如此,任我行虽然被称为魔教,但他不需要像岳不群和左冷禅那样朝人格分裂的路上走。如果不是他死掉了,他完全有能力统一江湖。统一了江湖也很正常,不见得是邪胜了正。
  江湖始终是乌烟瘴气的,它的最大影响一般只限于参与权力斗争的人,不会涉及到非武林中的人。这是小范围的政治。当然,将之迁移到现实社会生活中,那么无疑是灾难。所以,从江湖世界中,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往往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也是武侠的魅力之一,读者在与自己没有实际利益冲突下,去认识人性,认识社会。
    江湖中的纷争与现实中的纷争是很接近的。人在江湖,正如人在社会之中。江湖是文学化的社会,即使你本来在江湖之中,你还可以问江湖远不远。社会呢?却不一样,你可以淡出江湖,却永远都拒绝不了社会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内圣外王”,外圆内方,这里就很容易形成虚伪。一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正直,另一方面又要圆滑,会为人处事。有时,外在圆滑世俗的形式表现多了,不自觉地也会损害到心灵内容。有的愤激之士采取以恶抗恶的手段,就好比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在抗恶的过程中,把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在恶中给毁了。而道家又讲如何“以无厚入有问,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强调个人无为,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这只能是一个自己安慰自己的幌子,或是统治者愚民的手段。因为,社会分明也是碾子的世界。这也是近现代以来,革命此起彼伏的原因之一。令狐冲的自由自在,在现实社会中,它同样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只是一种有钱有闲的隐士理想,不具有普适性。
  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瑰丽的江湖世界,同时,也会让敏感的读者去思考一个问题:江湖远不远?
  这也不由得我们想起另外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二、那一夜,我看到了江湖“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江湖路是一条不归路。不同的人,由于遭遇的不同,选择的江湖道路会有不同。在弱肉强食的江湖,能全身而退者,是真正的强者与智者。而更多的人,是背负着无法逃避的仇怨、声名、爱欲、嫉恨,在刀光剑影下过活。有过得洒脱的,有沉重的。在江湖这个大熔炉中,很少人能真正左右自己。前者的代表是令狐冲,后者是林平之。
  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林平之都属于年轻人,并且,都有血性,最后都练成了非凡的武功。然而,命运的过程与结果差别太大了。
  令狐冲自幼无父无母,靠师傅师母抚养长大,传授武功与做人的道理。在华山这个充满着灵性的地方,他既有着师长的呵护,同门的爱护,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和洒脱不羁的性格,应该说是一个很受命运垂青的少年侠士。对于江湖的认识,他一方面是靠自己的闯荡,另一方面自然有着华山派师长的耳提面命。可以说,他初出江湖时,就已经游刃有余了。他性情率真,纵酒人生,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聪明,有心计,但是不会去害人。可以令淫贼田伯光与之称兄道弟,让小尼姑仪琳倾心,更不用说博得魔教圣姑任盈盈的芳心了。不管说他如何的逍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很能适应险恶奸诈的江湖生活的。他可能不去争一些东西,但是,他拥有的东西,别人也夺不走。
  入江湖与出江湖对于他来说,正如正与邪的区分一样,看得很淡,关键是过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能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
  任我行让他入教时,小说写到他的心理变化:“其时令狐冲坚不肯允,乃是自幼受师门教诲,深信正邪不两立,决计不肯与魔教同流合污。后来见到左冷禅等正教大宗师的所作所为,其奸诈凶险处,比之魔教亦不遑多让,这正邪之分便看得淡了。有时心想,倘若任教主定要我入教,才肯将盈盈许配于我,那么马马虎虎入教,也就是了。他本性便随遇而安,甚么事都不认真,入教也罢,不入教也罢,原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或者说,不是因为发现自己从小最尊敬的师傅,是一个最大的阴谋家,不是发现任我行与东方不败本质上没有两样,不是因为任盈盈的爱,他不见得就真正认识了江湖。他可能不当掌门,不当盟主,但不见得会选择退隐。
  因为他本来就生活在江湖之中。该恨的也恨了,该死的也死了,活着的也还不错。各派势力也有了新的均衡。“盈盈也辞去日月教教主之位,交由向问天接任。向问天虽是个桀傲不驯的人物,却无吞并正教诸派的野心,数年来江湖上倒也太平无事。”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他知道自己想要的,只是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了。
  金庸先生说令狐冲“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但二者在归隐这一点上是有区别的。陶渊明的归隐,一方面是世俗与自己自然的本性相违背,他不能改变本性去适应世俗,正如《归去来兮辞》中写的:“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另一方面是对当时政局的失望。并且,他不断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徘徊,即使最后下了决心隐居,心里依然是不平静的。而令狐冲,本性尽管也崇尚自由,但是在江湖现实中,他并不感到生活的吃力。而且,他归隐时,面对的不是江湖血雨腥风,而是雨过天晴,风平浪静。
  令狐冲与江湖是不冲突的。他并不是个嫉恶如仇、为国为民的大侠。与他冲突的,只不过是江湖中一些束缚他自由天性的东西,比如繁文缛节。江湖成就了他,他也就是江湖。他眼中的江湖不过是他玩耍的场所。累了,就停下来。仅此而已。最令他伤心的事,一是师傅把他开除出华山派,二是小师妹爱上别人。一个是亲情,一个是爱情。对于真性情的人来说,爱情亲情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往往是人内心最真实最纯真的东西。至于名与利,正可谓“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这里的醉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悲苦,而是“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的洒脱。无论是华山论剑,还是淡出江湖,这都只是形式问题,最重要的是心中那份对自由的保留。
林平之,家底殷实,本有着美好的生活。他武功不高,也没有江湖经验。林平之卷入江湖,完全是被迫的。如果不是一连串的遭遇,也顶多是一个于人无害也无益的纨绔子弟。他人长得清秀,但性格刚烈,当青城派弟子在酒店调戏侍女时,他拍案而起。当家里不断遭受恐怖威胁时,尽管他知道自己武功不高,但不退缩,有勇气有责任感。“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那姓余的四川人,是我林平之杀的,可跟旁人毫不相干。要报仇,尽管冲着林平之来好了,千刀万剐,死而无怨,你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杀害良善,算是甚么英雄好汉?我林平之在这里,有本事尽管来杀!不敢现身便是无胆匪类,是乌龟王八羔子!”然而,江湖的风云叵测,使得林家一夜之间,惨遭灭门,自己则沦为乞丐。这样的一个夜晚,对于他来说是噩梦的开始。从那一夜,他开始睁开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去看江湖。他体味到了江湖的险恶,这里是没有道理和道义可讲的,武功好就是一切。所以,他要找一个武艺高强的师傅。他不是江湖人,但是他不得不踏上江湖这条路。不仅因为他要复仇,而是,即使他不这样走,别人同样不会让他存在。这种复仇不仅是为死去的亲人讨回公道,同时,也夹杂着一种家族的荣誉感,一种源于生命本能倔强的冲动。
  黑夜给予他黑色的眼睛,却并没有给予他探寻光明的机会。在人生的寒夜里,他体味到的是屈辱,卑劣,龌龊。在黑夜里,他看到的是,众人不惜一切手段想得到的家传剑谱,记载的竟然是一种灭绝人性的武功;看到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爱徒如子的师傅“君子剑”居然就是偷自己剑谱的人。他本应属于白天,但江湖偏偏将他派给了黑夜。他或许也曾有过温暖,那是岳灵珊给予的。但这种温暖也只是短暂的。在仇恨的黑夜里,等待得太久的他,已经没有了接受温暖的能力。他没有了鲜活的生命,只是自己的工具。
  为了报仇,在黑夜中,他作出了最残忍的决定,苦练辟邪剑法。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在这种心灵极度孤寂与压抑中走过来的。他选择在黑夜里戏弄余沧海,在黑夜中将自己的妻子,仇人的女儿杀死。到最后,命运让他彻底属于了夜晚:眼睛全瞎了。随之,躯体也在黑暗的山洞里陨灭。
  他的目的很简单,他没有那些名门正派的领袖那样的“雄心壮志”,他只想复仇。他不服气的是,为什么人们为了自己贪婪而不顾别人一家人的死活。他是以江湖的强者逻辑去对抗江湖。
  与令狐冲相比,他的选择是迫不得已的。他没有令孤冲的江湖经验。他也没有令孤冲洒脱的性格。他凭着自己的直觉去认识江湖时,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与欺骗,让他根本就无法再相信任何人和事。他也没有任何的靠山,他只能靠自己。因此,即使是自残也在所不惜。只为了,让那些赋予他苦痛的人承受同样的苦痛。他做不来洒脱。他的复仇是名门正派斗争的牺牲品。他是彻底被江湖吞没了的悲剧人物。
  如果令狐冲是一个精神的贵族的话,那么,林平之则是一个忧郁但同样贪婪的乞丐。他的忧郁一如他那黑色的灵魂。而他的对复仇快感的贪婪已经彻底吞噬了自己的灵魂。两人的境遇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进出自如,一个是无路可退。
  但是,他们看到的是同样的江湖,一个残酷的江湖。

  三、春天,最后的江湖
  在一个和风熏柳,花香醉人,春光烂漫的季节,人们开始了各自的江湖旅程;同样应该是在春天,一切都归于平静了,除了岳灵珊坟头长出了几根青草。而在此之后的第四年,一个草长花浓的暮春季节,令狐冲与任盈盈,新婚燕尔,一身轻松,携手共赴华山“度假”。
  江湖始于春天,也终于春天。这是中国文学中典型的自然叙事时间。在若干春天的交替中,留下的是什么呢?能够常存人心的或许就是那一曲由琴箫合鸣的《笑傲江湖》,还有在乐声无边中,那两对美丽的身影。那里,有两样东西。一样叫性情,一样叫爱情。
  刘正风与曲洋,一个名门正派,一个魔教,泾渭分明,属于完全对立的两个营垒。但是,这种江湖划分,却无法阻碍热爱生活、具有真性情的人的交心。一把瑶琴,一枝玉箫,“琴曲悲千里,箫声蛮九天”,奏出生命悲怆而又温雅的美妙乐章。这是世欲江湖所无法接受与欣赏的。正如刘正风的感叹:“此辈俗人,怎懂得你我以音律相交的高情雅致?他们以常情猜度,自是料定你我结交,将大不利于五岳剑派与侠义道。”又说,“你我今晚合奏,将这一曲《笑傲江湖》发挥得淋漓尽致。世上已有过了这一曲,你我已奏过了这一曲,人生于世,夫复何恨?”曲洋也是拍掌称道。
  江湖落寞,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没有什么比这种心性与灵魂的交融更可宝贵的了。这里,既是一种艺术化人生的追求,也是对江湖险恶的一种超脱。在杀伐之声四起的江湖,这是智者的选择。而音乐不过是一种媒介吧,正如酒一样。
  令狐冲与任盈盈同样是性情的结合。一个虽不懂音律,但却有着诗一般的灵魂。既追求自由洒脱,又脱不了那一份颓废感伤的气质,特别是在被众人误解之时。所以,在对方面前,一而再地感动得涕泪俱下。性情真挚的人,起码在情感上是单纯的:一个,淡泊江湖,隐居于竹林之中,以古琴相伴,敢爱敢恨,犹如一弯清泉。一次又一次在对方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他温暖。两人的相遇,正可谓“霓袖捧瑶琴,应共吹箫侣,暗相寻”。他们都寻到了。两人的结合是上天的恩赐。世俗的人群是没有能力承受他们的爱的。尘世如潮,人如水。当一切都不可相信的时候,保持着一颗高贵灵魂的他们,还相信爱情。他们是爱的骄子。
  岳灵珊是令狐冲心中永远的痛,这不仅是爱情,而且也是一种亲情。不可否认,岳灵珊一开始是喜欢令狐冲,但当她遇到了她心中觉得更好的林平之,这种爱也就转移了。
  尽管,她以后会认为自己只是把令狐冲当成兄长。这不过是一个否定过去的借口。人总习惯为自己的现时选择找到适当的理由的,在情感上尤为如此。
  人的选择千差万别。即使是道德低下、贫苦潦倒的人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所以,岳灵珊没有好指责的。然而,他们并不是心与心的结合,只是她单方面的给予。林平之一开始就只不过是为了利用她,利用她的家庭势力。或者说,林平之根本就没有真正爱过她。否则,就不会亲手把她杀死。如果说是一种爱的专制的话,那么尚且可以说有爱情在其中。尽管,这样的爱情是一种卑劣变态的血腥。而林平之完全是对对方的漠视。个人再如何受尽折磨,尝遍人间百苦,也不能以残害别人的生命为补偿。更何况是爱自己的人呢?以爱的名义进行欺骗是不可饶恕的。林平之是可怜的,同时也是可耻的。
  但有什么人,能够用什么样的理由,去阻止一个人喜欢上别人呢?岳灵珊,在爱上是美丽勇敢的。当任盈盈感叹岳灵珊不知道令狐冲比林平之对她更好时,令狐冲摇头道:“那难说。小师妹对林平之一往情深,明知他对自己存心加害,却也不忍他身遭灾祸。”盈盈心想:“这倒不错,换作了我,不管你待我如何,我总是全心全意的待你好。”或许,这就叫做爱不知从何而起,一往情深。
  选择往往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只是用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时。岳灵珊为之付出了。她也是悲惨的。相比之下,任盈盈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是用心去看周围的世界。令狐冲从心底里是很爱岳灵珊,这种爱甚至超出了对任盈盈的爱。岳灵珊并不十分了解他。或者说,也不想去了解他。但是,他同样是不管岳灵珊待自己如何,也是全心全意地对她好的。作者对令狐冲这个人物形象爱情的塑造,超出了男性中心的限制。也就是女性同样可以对男性说不,不总是怨女,而没有痴男。
  没有人能给爱情下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定义。但可以肯定,那些不计较得失,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对方付出的人,也都是享有爱情的。尽管,爱情的滋味各不相同。在这种意义上说,尼姑仪琳也是享有爱的。多少个夜晚她就在观音菩萨的面前,为自己心爱的人在默默的祈祷。但是,同样有谁能以什么理由去阻止两情相悦呢?她看到的是令狐冲与任盈盈的真心相爱。即使,父母用武力去为她想方设法地逼婚。真爱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她的爱不以剥夺为目的,因而是无私的,爱得无怨无悔,同样是可爱的,也是可敬的。
  春天是万物复苏,重新来过的季节。每个人都在春天里,来重整行装,开始脚下的新的旅程。再回首,就会发现,江湖的纷争如过眼云烟。而琴与箫的笑傲,才是真正的笑傲。真正能笑傲江湖。笑傲人生,只属于那些有真性情、真感情、心与心相通之人。
  一曲笑傲江湖,可以让人喜笑怒骂,同样,它给人们带来思考的乐趣。江湖、社会多灾多难,人生颇多坎坷,但是,在生命和文学中,总是会有些闪光的精神在打动人们的心,给予人们安慰。这样的江湖,这样的人生,毕竟也有了一丝亮色。

 

    附录五:《笑傲江湖》中的人生哲理  

 

    《笑傲江湖》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的前一部作品,他已有的系列武侠小说如同连绵的群峰,达到相当的高度。。他通过对中国社会历史的透视和洞察,反思历史,拷问人生,力求更深刻反映社会、历史和人生,增加作品的哲学意蕴、历史意蕴、政治意蕴、道德意蕴、审美意蕴,增加作品的深度,增加其理性负载。力求使小说富有人生哲理。正如他所言:“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金庸以其非凡的文学功力和艺术才华,实现了自己的这一愿望。使《笑傲江湖》寓有丰厚的哲学意蕴,成为饱含哲理的作品。
    《笑傲江湖》中的人生哲理增添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存哲理
    1.人生所求必须通过正当手段获取
    世界上所有人在不同阶段都有所求,求名、求利、求权、求爱等,人的一生就是通过努力获取所求的一生,人的所求要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取、去实现,如想得到金钱,就要通过正当劳动去赚,想有武功就要下苦功去练,想得到权力,就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并得到众人的认可。如失去道德人性用非正当手段去获取,如去偷、去抢、去杀人,那就会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这是《笑傲江湖》所蕴含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大的人生哲理。金庸在全书中安排了一群野心家,复仇狂,搜寻、抢夺、练习《辟邪剑谱》的事件,《辟邪剑谱》是一本极神秘的武功秘籍,江湖中正派称为《辟邪剑谱》,魔教称为《葵花宝典》,内容相同,同出一本秘籍,得到它,练成之后,就可号令天下,占有它就可占有整个江湖,是权力的象征。岳不群、左冷禅、余沧海、东方不败等费尽心机寻找这一秘籍,为此杀人无数。此秘籍要求“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先要削去男人的根本,寓指只有舍弃人性、道德、情感(亲情爱情),才能得到所求。当他们自宫时就放弃了人性道德,他们从放弃人性道德那一刻起,就成为了魔鬼,不断制造新的罪恶。我们可以联想到,现实中某人如用钱买到了官,用不正当手段得到了权力,他绝不会去为人民服务,而是要疯狂地捞钱,大肆犯罪。《笑傲江湖》中的自宫者们并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整个江湖,也就是以丧失人性为代价,并没有得到所求的东西。他们获取的是因罪恶所受的惩罚,自身的毁灭。左冷禅率众偷袭华山时被令狐冲刺死,岳不群设计加害令狐冲被仪琳所杀,东方不败被任我行等所杀,林平之为复仇杀人无数,与世为敌,双目失明,被令狐冲废去双臂,囚禁于西湖水下石室度其余生。在现实生活中,自宫之事,子虚乌有,但为私利、权力、金钱而舍弃人性、道德之事比比皆是,以有人心甘情愿引刀自宫来隐喻功利欲对人性的破坏摧毁力之强。这一隐喻太绝妙了。金庸用这一虚构故事把人生哲理讲得太深刻了,这是文学大师的伟大创造。
    2.人在江湖,身要由己
    《笑傲江湖》中有一句话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已成为经典名言,人人耳熟能详。但作者在作品中所要阐述的人生哲理是:“人在江湖,身要由己”。作品中那些有野心的热衷于权力的人卷入权力争夺的旋涡中,行为身不由己,昧着良心行事,别人搞阴谋诡计,自己也要搞,还要更阴。结果害人害己。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说:“那些热衷于政治和权力的人,受到心中权力欲的驱策,身不由己去做许许多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其实却是很可怜的。”岳不群为获取权力,来练《辟邪剑谱》,自残身体,自己变得不男不女,牺牲了女儿的幸福,致使妻子自尽。是身不由己的恶果。与此相反,令狐冲虽置身江湖是身不由己的,但他立身行事是由己的,他有自己做人的理念和原则。他身为华山派的大弟子,华山派的“接班人”,尽管他对华山派和师傅岳不群一家感情很深,但他最终没有帮助岳不群做五岳掌门,进而独霸武林。他厌恶这种权力争夺,在被岳不群逐出师门,正邪双方人人与他为敌,人人对他喊杀的情况下,他置生死于度外,也不改变自己立身行事的原则和主张。任我行几次要挟他入日月神教,被他拒绝。他没有贪欲,任我行以盈盈相许,许以副教主之位,他不受利诱,抗拒邪恶,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他不是在江湖中随波逐流,而是以侠义精神和神奇武功来改变江湖,为武林主持正义,为江湖除害,消除门派间的隔阂实现江湖的安定与团结。为稳定纷争的武林作出贡献。然后退出江湖,去过自由自在平静快乐的生活。令狐冲身在江湖中做到由己,金庸告诉人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下场是可悲的。人在江湖中是身要由己的,也是身能由己的,关键是你是否以义为立身之本,是否有争权争利之心,是否有贪欲之心,贪欲之心就像枷锁套身一样,就会身不由己。作品告诉人们,在任何时候,人都要很好地把握自己,不为外力所屈,不为贪念所动,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命运。

    二、成长哲理
    金庸的许多小说都写了武侠的成长过程,几乎每部作品就是一部武侠的成长史,武侠的成长过程寓有成长哲理。
    1.经受困苦磨炼是人生的必修课
    在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令狐冲成长过程中经受了最多的磨难,经受了最多的痛苦。他出身苦,从小失去父母,由岳不群夫妇抚养大,他进入江湖经历了一系列的厄运,在衡阳因救仪琳,身负重伤,回华山后,因违犯门规被罚于思过崖面壁一年,在封不平来争掌门之位,他出面救众人又负重伤,后被怀疑偷《紫霞秘籍》,又被师妹抛弃,被岳不群逐出门墙,岳不群声称天下所有正派人士对令狐冲都可得而诛之,下达“死亡追杀令”,让天下人来杀他。后岳不群又陷害他偷了《辟邪剑谱》,要当面将他力毙掌下,得师母护持,才保住性命。后又岳不群将其诱至思过崖,定要除之,因仪琳出手,得以脱身。他的江湖经历中蒙受各种罪名和冤屈,受到多人的误解,承受无数次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打击,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境地,磨难太重,经历太惨。但他忍辱负重,不屈不挠,不灰心,与命运进行不懈地抗争,对不公平的命运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处之。经历种种困苦磨炼,他成长起来,成熟起来,成为江湖中举足轻重的侠士。艰难困苦的经历是他的人生财富。金庸通过令狐冲的经历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是,经历艰难困苦磨炼是人生的必修课。他说过:“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仍是不屈不挠,忍辱负重,排除万难,继续奋斗的人物。这不是我刻意去这样写,而是我认为不屈不挠、忍辱负重正是我国中国人的形象。当然,其他的小说也可以表达这种形象,这种精神,但无可否认的,武侠小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金庸从中国形象的高度来谈不屈服艰难困苦的重要性,可见他对这一哲理的看重。金庸还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在谈武侠小说的创作体会时说过:“我自己是在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我想告诉读者的是,遇到困难不要怕,遇到打击不要怕,遇到冤枉不要怕,要在艰难困苦中努力造就自己,这点,可能是我的武侠小说对读者的正面影响。”金庸说的对,他小说中的这一哲理,确实给千千万万的读者以巨大的鼓舞。
    2.正直善良侠义是人生旅程的通行证
    《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是一个放任性情、淡泊名利、藐视礼教、好酒滑舌,游戏人生的有特殊性格的侠士。他的本质正直善良,有侠义心肠。他对师傅师母的抚育之恩,深深感念,视师母宁中则为亲母;在衡山见采花大盗凌辱恒山女尼仪琳时,挺身相救,身负重伤,但不放弃救人之责,以负伤之身与敌纠缠,用计使淫贼放仪琳脱身。在被逐出师门四处流浪时,仍出手对遭伏击的恒山弟子进行营救。后见恒山弟子被劫持时,再次出手将恒山弟子送到安全地方,做到救人救彻。他为救人,常常置生死度外,奋不顾身,不惜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救老姑娘注血灌药,自伤双腕;在岳不群命他杀田伯光时,他想到田伯光已答应改过迁善,已与他结交,说过话要算数,此时杀他,未免不义。就用“长剑插入自己左边的小腿,创口鲜血直喷”,他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去杀一个改过向善的人。令狐冲正直善良磊落的侠义之举感动江湖,在江湖中广为传扬,他也得到好报,世上谁不愿意与善良人来往呢,谁不见恶人而避而远之呢,善是人间最好的粘合剂,是人生旅途最有效的通行证。令狐冲虽在厄运逆境之中,但有很多人向他伸出救援之手。因他尊敬师长,在思过崖受到华山派前辈风清扬的赏识,教他武功。在岳不群想用掌立毙他时,有师母护持他。他救过受伤的盈盈,在他受伤时盈盈背起他投奔少林寺,甘愿舍身换得方证大师的少林寺上乘功夫为令狐冲疗伤。令狐冲为救恒山派女尼受伤,尼姑仪琳宁可犯戒偷西瓜以解令狐冲口渴之需。定闲师太在临终时托请令狐冲为恒山派掌门,这个决定似乎很好笑,一群女尼由一个男子来做掌门似乎不可思议,实际上是对令狐冲的人品才能的最高评价和信任,如果令狐冲是一个淫贼,恒山派岂不天下大乱。尽管岳不群颠倒黑白恶毒咒骂令狐冲,但恒山派众尼却在患难中感受到令狐冲的侠义和善良,正直善良使他走出困境,越过坎坷,进入到新的人生境界。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这个道理太古老了,但它仍有无限的生命力。它仍是世世代代无数人的愿望。金庸通过令狐冲的成长历程使这一人生哲理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反映权力之争的哲理
    1.权力欲望使人性发生癌变
    在中国几千年社会中形成了政治权力高于一切的文化传统,形成官本位文化,以官为尊,以官为荣,形成极度的权力崇拜。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荣誉、地位、金钱、美女,应有尽有,有摆布他人、奴役他人的权力;没有权力就一切乌有,形成了极其黑暗的政治,使一些权力欲望者人性扭曲、变态,产生癌变。中国历史上历代宫廷中上演无数次为夺权而出现的子杀父,父杀子,兄杀弟,弟杀兄的惨剧。武则天为夺取和巩固权力杀害了包括子女在内的近十位亲人。《笑傲江湖》中的武林权力的争夺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从更广阔的视角写江湖的权力之争,写各种野心家人性受权力腐蚀的深度。寓含权力使人性癌变不可逆转性的哲理。野心家岳不群为争夺权力,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不惜一切,明知林平之绝非善类,还要牺牲自己女儿的幸福,将其嫁给林平之。为夺取《辟邪剑谱》将女儿做为美人计的工具、做诱饵;夺取《辟邪剑谱》大开杀戒,诛杀八师弟,嫁祸自己的徒弟,要将其劈死。他作恶过程中,其妻苦谏不已,也无济于事。他挥剑自宫后,变成不男不女的妖物,其妻愤而自尽的惨景,也不能打动改变他的邪恶之心。为登上武林最高统治地位,诱五派高手进思过崖要一举杀之。不得到最高权力誓不罢休。左冷禅的贪欲之心也相当强烈,为谋夺一统江湖之权,为此杀人无数,杀恒山女尼甚众,屠刘正风全家,双目失明后仍不放弃权力的争夺。权力欲使其完全丧失人性,成为变态狂,杀人狂,最终自取灭亡,金庸这些触目惊心的描写,所蕴含的哲理极有警示的力量。金庸在小说中还揭示了权力地位对人的巨大诱惑性,不仅使坏人变得更坏,好人得到权力也会被腐蚀变坏。任我行从西湖石室脱身出来时,见到东方不败搞个人迷信,见教众向东方不败念谀词,感到很反感,想到这一套应该废掉。可是他杀了东方不败自己重新登上教主之位后,又感到这一套谀词听起来很舒服,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决定延续下去,不废止了。其女盈盈说:“爹爹重上黑木崖,他整个性子很快就变了。”说明权力对人性的致癌性。这一描写也印证了上述所寓含的哲理。1.两面三刀、欺世盗名是阴谋家、野心家立身行事的法宝和通用伎俩 ­
    《笑傲江湖》写了大阴谋家岳不群野心的萌生、实施、结局的全过程。他的手段集历代阴谋手段之大成,是古今野心家的典型样本。是古今阴谋家的一面镜子。他的欺骗手段是:1.极力唱高调,把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声称自己一贯正确。平日大谈做人道德,江湖义气,让弟子记得仁义为先,做个正人君子。他亲手杀死恒山派两位师太,还跳出来发誓,声称要捉拿凶手。杀了人还要把自己打扮成江湖的正义维护者。2.精心伪装,尽量把自己的反面遮掩。他与人交手不露杀气,处处保持君子之风。为练《辟邪剑谱》自宫之后,粘假胡须骗过了妻子、女儿、徒弟、门下弟子、武林同道。且骗人时间最长,到嵩山夺位后真面目才暴露出来。3.利用自身资本骗取江湖美名。见多识深的少林方证大师及武当山冲虚道长这样的人都受骗极深。把他推许为“正义的象征”及“武林之福祉”,骗得极高美誉。他已成为了“伪君子”一词的代称。岳不群这一形象所蕴含的哲理和给人们的启示是:阴谋家、野心家、两面派、伪君子无论古今,其欺骗手段是大体相同的。这一哲理是涵盖古今的,古代王莽通过伪装忠厚篡权,现代文化大革命中的林彪行骗夺权的套路不也与岳不群如出一辙吗?他把自己打扮成最正确的革命派,“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在夺权受阻后,就动了杀机,准备进行实施暗杀活动来夺取最高领导权。现在一些贪官在大会讲台上作廉政报告,大讲特讲自己如何廉洁,两袖清风。下讲台后则在密室中大肆收受贿赂。《笑傲江湖》所蕴含的这一识人哲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有相当的启示意义。这启示作用超越了国界,上世纪七十年代南越国会辩论时,有议员指责对方是岳不群(伪君子)、左冷禅(企图建立霸权者),来谴责对方的阴谋手段,用《笑傲江湖》中的人物给现实人物命名,对号入座。可见两个人物形象所寓含的哲理的启示意义可谓大矣。

    四、识人哲理
    1.试玉要烧三月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形象的塑造隐含了白居易这两句名诗所表达的哲理。即野心家、阴谋家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暴露真面目。岳不群在武林中一直是正人君子、正义的化身,是因为他特别能伪装,特别善于伪装。把伪装术发挥到极致。方法是:其一,有机会就大讲特讲仁义道德把表面文章作足,干坏事极力隐蔽,他练辟邪剑后严加保密,连妻女都不知,在嵩山比武大会上用毒针刺瞎左冷禅的双眼后,还假惺惺地说由于失手所致,要请名医为左冷禅疗伤。这种伪装的把戏堪称天下第一。其二,干坏事不明目张胆,心狠手毒,用暗箭伤人,用人不知鬼不觉的手段杀害了恒山派两位师太。其三,以灭口方式消灭自己罪恶的知情者。为得《辟邪剑谱》,砍伤林平之,诛杀八师弟。尽量掩盖自己的罪行。其四,栽赃陷害,血口喷人,使害人行为在外人眼里变得似乎有理。他诬陷令狐冲偷了《辟邪剑谱》,想要其性命,找一个害人的借口。俗语讲:“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干的坏事能蒙骗众人一时,不能蒙骗一世。纸里保不住火。其妻得知他的罪恶行径感到绝望而自杀。林平之杀了其女儿投奔其政敌左冷禅,岳不群的真面目终于渐渐暴露。人们终于认清这个野心家、阴谋家的丑恶嘴脸。他在众叛亲离中走向灭亡。人们如只读白居易那两句诗对其所表述的哲理体会可能不会很深刻,如与岳不群的形象对读,会感受到所讲哲理的巨大张力和鲜活。
    2.从人的行为识善恶
    长期以来,中国人认识事物习惯于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如人的品性行为分正、邪,官员分忠臣、奸臣,清官、贪官,对社会群体分为两大派别,如中国历史上有维新派、守旧派,革命党,保皇党。文化大革命中有造反派和保皇派。两者由名分决定其性质,两者之间非此即彼,非好即坏。这大概是中国哲学认为世界由阴阳两种事物组成的影响所致吧。《笑傲江湖》写了众门派的活动和争斗。众多派别分为两大阵营:名门正派和邪派(魔教派)。作者打破了传统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作品中有的人以所谓名门正派自居,认为自己对他人有天然的支配权,可以消灭魔教派。他们为争夺权力疯狂屠杀无辜,杀人无数;而有的邪派(魔教)中人也有些侠义行为,也有向善的要求。作品寓含的哲理是,是与非、正义与邪恶,不能只按表面的名分来划分[1]152,正派中有恶人,邪派中也有善人君子,看人不仅看其打什么旗号,是什么派,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既看人前所为,也看人后所为,看其是为公义,还是为私欲,看主流、看大节,看其一贯的所作所为,作品所寓含的这一哲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时下有些人自称改革派(类似“名门正派”)、改革者,在改革的名义下肆无忌惮地干坏事恶事,有人将好端端的国有企业以极低价卖给个人,自己受贿,致使大批工人下岗,生活无着。有的人以干部改革名义调整干部,要干部竞争上岗,实际上在卖官,谁出的钱多谁就能上岗,打着改革的旗号,歪曲改革,破坏改革。《笑傲江湖》所寓含这一识人哲理有历史的穿透力,其意义非常深远。

    五. 武功哲理
    1.内功与招式相统一
    《笑傲江湖》中把武功分为内功和招式两个方面,华山派的气宗派重内力,剑宗派重招式。第九回中岳不群对弟子们谈起对这两种武功的比较,说短时间练习,两种方法不分上下,长时间练习则后者有优势。岳不群练的是气宗派武功,因而赞扬气宗,实际上金庸的寓意是二者相统一的。两者的关系是,内功是基础,招式是内功的外在表现,如没有内功的支撑,外在招式只是花架子,毫无威力;但如只有内功,没有招式,内功也无从发挥和展示。这种描写很有哲学深蕴,两者的关系与哲学中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些类似。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寓含了辩证法思想。
    2.无招胜有招
    关于武功的招式,金庸还在《笑傲江湖》中提出:“无招胜有招”的理论,书中的华山派前辈风清扬向令狐冲传授“独孤九剑”时说:“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是练熟了几千几万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又说:“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算是真正踏入高手的境界。”其意为练武功要牢牢掌握精髓,舍弃形式,有精髓在心,可以临场随心所欲发挥,随意变通,应付对方招式的千万种变化。体现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这一哲理不仅适用于武术练功,推而广之,在人生中学习、生活、工作中都适用,都会使人有所感悟。这一哲理既是武功哲理,也是深邃的人生哲理。
    关于《笑傲江湖》的武功描写还可以使人领悟到很多东西。在文化圈内人常说“文如其人”,《笑傲江湖》中性情粗豪的任我行的武功“吸星大法”,很有霸气,行事诡秘的东方不败的“绣花针之功”很有阴气,这也可视为“武如其人”,“功如其人”吧。再有,风清扬谈武功与权谋的关系时说:“世上最厉害的招数,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阴谋诡计,机关陷阱。倘若落入别人巧妙安排的陷阱,凭你多高明的武功招数,那也全然用不着了。”招术在于有用武之地,再好的招数如无用武之地也就没有用了。见解深刻,也含有一定哲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