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82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0
0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1.梓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2.壑:山谷。响:啼鸣。3.杜鹃:布谷鸟。4.一夜雨:一作“一半雨”。5.树杪(miǎo):树梢。6.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输布:蜀地妇女以橦布向官府缴税。7.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8.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9.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10.翻:翻然改变,通“反”。11.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象泻着百道清泉。
  蜀汉妇女以橦花织成的布来纳税,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绵延的山谷中古木参天,漫山遍野,到处可以听到杜鹃的啼鸣声。深山中一夜大雨过后,远远望去,一道道的流泉飞瀑,滔滔汩汩地仿佛挂在树梢上一般。蜀地妇女,以木棉的纤维织成的布来交纳赋税,巴山农民,常为农田之事打官司。我想您必定会发扬文翁的精神,发展教育,振兴蜀地,绝不会倚仗先贤的遗泽而图清静悠闲。

    千山万壑,树木参天,苍翠碧青。雨后新晴,群鸟欢腾,鸣声嘤嘤。昨天夜里山间下了场透雨,到处是飞泉瀑布,高高的树梢上仿佛挂着一道道闪闪发光的白绫。汉中的妇女按照规定向官府交纳橦布,巴地的汉子为了芋田产生纠纷而争讼。这些都需这位地方官去处理疏通。您一定会像汉代的文翁以教化治蜀那样取得成绩,使后人将不敢再去颂美先贤,因为您必定要超越前人而建不世之功。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大意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白色飞瀑好似悬挂在绿树梢上一般。
    王维善以画理入诗,他运用绘画上的透视学原理和色彩的搭配写景,不仅表现出山势的高峻,山泉的奇丽,而且写出了景物的远近、高低,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王士祯评曰:“兴来神来,天然入妙”。可化用以描写山岭雨后多流泉飞瀑的可爱风景。
    这里的山色非常苍翠,因为雨水多,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看看这些树顶上的瀑布,这样的风景,叫不叫山明水秀?
  这真是“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用诗意的笔调勾勒出一片美丽的树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树,构成了自然界最为清新的风景。然而,人类与树之间的关系在今天似乎稍显冷漠。森林,成了城市的点缀,却不被人类所关注。
    先人在与树的对话中闪烁的哲学之光如一阵轻烟吹过,只留下寂寞孤独的树,树,沐浴在对话的渴求中。   
    时光飞逝,历史的脚步终于走向现代。当一切变得现实,王维与托尔斯泰似乎化作轻烟一缕,被人遗忘。那慷慨的大树向人类贡献着自己的树干、树枝,却遭到了任意的砍伐,无情的大火时而肆虐,工业废气笼罩天空,土壤变酸……,人类将曾经葱茏的树林折腾得奄奄一息!
    更为深刻的课题同时被讨论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心也愈加浮躁,这个世界还剩下多少与树的对话?我看到的只是孩子在稀疏的小树林里嬉戏,看到的只是孤独的人们把心底的痛苦深深埋进树洞……那些《诗经》中记录的纯朴嘹亮的号子不再,阮籍、王维“人树合一”的境界不再,托尔斯泰在树中倾注的和平与美好的梦想不再———树儿,你寂寞吗?
    中国的古人,更多的是住在树下,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晴好的天色而自生雨意,实则都源于大大小小树木的吐纳,种种天籁淋漓地泼洒而来,宛如在云层中过滤一样,也无非是因为树木气息的融合。
    古人更看重的似乎是林木混生而形成的山林氤氲,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那友谊都好像是这种山林混合气息派生出来的,他有诗为证: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端的是重彩加水彩,水意盎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那是很放松的心态,近乎茫无思绪的放松;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那则是寻幽的极至。而“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则在禅思中颇加入了人生溟溟漠漠的忧患哀痛。树和人相似,既有对阳光、空气的渴求,也有自身努力归于清寂,能量消磨的伤怀。
    总之,那富于多样性,到了豪奢地步的大自然,它不服从于任何人为的规则,却能给人心开启鉴赏之源。
    秋雨后的山林,虽寂静,却未知有“心”,更不见“性”,如何如禅?
  那么,美就如诗吗?
  不错,眼下林中:“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落叶满空山,何处寻痕迹”……这些的确都很美。然而,这些美,不都是因人感悟而产生的吗?否则,为何同样的秋风秋雨,在曹操笔下就成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片凄荒?在秋瑾笔下则成了“秋风秋雨愁杀人”,满怀忧伤?不错,鸦翻枫叶、鹭立葭苇,“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阵丹枫”,这些都很诗意。但这些诗意,皆“境由心生”、“心有所感”,来自于人的感受而已。设想一下,假如此刻不是我,而是一个伐木工人,他会觉得这样的遍地湿漉美得如诗吗?
  禅言:“我梵一如”:“心”与自然相融汇,方有种种境界。想来这所谓的“诗意”、“美感”,也是如此吧。
    山上茂密的植被中渗出来的。“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每逢雨天,山林中的每一棵树都摊开它发达的根系,喝足了雨水,以后的日子里再一点一滴地从根须渗出来,千滴万滴汇成一线细流,千线万线汇成一条小溪,千溪万溪汇成一潭深水。
    我突然悟到———这多么类似于人在生命长河中的吐纳更新,总有心灵尖上的水滴悄然跃起,凝结于透明的心扉,滴落在心弦上,最终汇成文字的泉水。泉水亮了起来,月泉如镜,映着晴空,映着沙丘,映着芦苇,映着水边的男人与女人。倾诉的笛声,灌入芸芸众生的耳鼓。
    此时,设若让似太湖源头“一线细流”一样的芸芸众生———还一味沉湎于寂静,就莫过于死寂了。因为,尘世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去感受这一种特殊的亲切,然后随大地与生命的律动一同起伏、延伸。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