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开示: 外境现象只是我们内心的展现
时间:2011年3月17日
地点:印度鹿野苑创古金刚智慧大学
法王噶玛巴在殷切的敦请之下,慈悲应允于今天下午四点钟为法友们开上一堂课。法王首先问候这次来参加创古仁波切讲授的《辨识智论》课程的学员和法友们,并谈到我们身处的时代虽然十分发达,但也是五浊恶世,充满了各种烦恼和邪见。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变得更繁忙,我们的心也总是散乱于日新月异的外境上,不太会向内心去寻找平静和喜悦。因此,能够来此听闻创古仁波切的课程,是十分难得的。在听闻善知识的教导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实修,而且不但要有座中的修持,也要把佛法带到日常生活中,此二者不应该有分别。
由于有法友问及应如何服侍上师,法王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事情要符合上师的心意,而非依照自己的想法,违背上师心意的事情就不应该去做。上师在给予教法时,会观察因缘和求法者的状态,就像马尔巴和密勒日巴,以及帝洛巴大师和那洛巴的例子一样。弟子在依止上师时,有清净的发心、正确的行持是极为重要的。
法王谈到最近创古仁波切在讲授《辨识智论》课程时,法王自己也正在阅读大乘唯识和中观的论典,所以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法王指出,世亲菩萨在《俱舍论》中提到心、意、识三者是同义词,但是大乘的唯识宗将其再细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第七识烦恼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其中的前六识和第七识都是不稳定的,只有第八意识最稳固,有能力含藏一切习气种子,而且第八识会多生多世一直延续,当因缘具足时,这些习气就会展现出各种的异熟果。
《摄大乘论》中谈到,到了菩萨的第八地时,由于我执的种子已完全清净,因此第八阿赖耶识就会转依,但是《俱舍集论》则认为要到佛地时,阿赖耶识才会转依,成为大圆镜智。也有印度论师将佛地的大圆镜智,称为第九识无垢识。虽然同样是用「阿赖耶识」这个名相,但在不同的宗派中代表的意义却是不同的,例如噶玛巴让炯多杰在《甚深内义》所说的阿赖耶识,指的就是如来藏。
接着,法王谈到第七意识有明觉的部分,也有烦恼的部分,当夹杂我见、我爱、我慢、无明等烦恼清净之后,明觉的部分自然会展现出来。噶举大手印的很多教法中都会说到「妄念体性即法身」,指的就是烦恼妄念和法身的体性是没有差别的。就像这样,第七意识中的明觉和烦恼两个部分,并不是相异的两种心,它们是一体的。而烦恼当中,最主要的「我执」去除后,就会像斩断根源一样,其他的烦恼自然就会消除,因此佛法中极为强调「无我」的修持。
法王进一步举例:同一朵蓝色的花,不同的人会因为各自不同的习性,而对这朵花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实有的外境,其实是各自善恶习气的展现,虽然我们会感知到外境,但是那只是我们内心的展现,外境并不真实存在,而错误地执着外境实存,正是我们于轮回中流转的成因。
法王提醒,其实佛教所有宗派的见解和理论,真正的目的是在帮助我们实修、降伏自心,因此我们应该要将学习到的每一个字都用来实修,而不仅是在智识理论上去探讨,应该要去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不相信?”所以学习这部论典,就是希望借此能够转向内心。要看到外在的事物都是不稳固的,弹指之间就可能有变化,所以不去追逐外境,转而向内去寻求真正的快乐,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法王讲述了佛陀回应一个粗言恶语之人,请他将恶语收回的故事,来说明凡夫心识和圣者本智的差别,由于我们没有安住在万法的实相中,所以总是被短暂、迷惑、颠倒的现象所欺骗。法王鼓励大家,在听闻仁波切殊胜的教导后,要安住在自心的本质中,不为外相所欺,也透过学习八识,了解因果不虚的道理,将所有的学习都应用在实修上,证得遍知的佛果。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