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Viewing all 718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一人一张经典碟——王珺·《无尘》

$
0
0
专辑名称:无尘
专辑艺人:王珺
唱片公司:妙音唱片
发行时间:2006年08月23日
专辑语种:佛乐专辑

    聆听心灵新境界,旋律优雅,意境深远,幽远深长,天籁雅乐,柔美祥和,在音乐的流动中静心,录音大师巧夺天音,最纯然的无心之作,蜕变体内能量,进化内在意识,融合神圣与传统的旋律,在一音一韵间自然铺出了一条让内心进化的灵性道路宁静、和谐、放松而觉知。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细细体味人生真谛。
    世事沧桑,人情冷暖。面对世事人情,沧桑变换。用心灵去感受 让心情去放松 漫步在一个心灵与自然的世界 感受自然带来的惬意 聆听属于自己的一份心情。悉听佛的真言,感悟佛的智慧。
    人声质感优雅大方,每个乐章雍容有度,含蓄细致,宁静祥和的旋律中有无尽诗意,录音十分细腻,线条明快,质感晶莹剔透,表现出顶级制作的水准。清新典雅,超凡脱俗!从天籁之音中理悟生活的态度,坦然处之,顺其自然,但凡要来的且让它来,你且随其哭笑怒痴,不必强求,随性而过。


 

一人一张经典碟——马常胜·《虚谷(琴禅一昧)》

$
0
0
专辑名称:虚谷(琴禅一昧)
专辑艺人:马常胜
唱片公司:三宝文化
发行时间:2014年04月24日
专辑语种:佛乐专辑

    踏雪访梅,空谷幽香,那缕缕包裹心灵的温暖,是琴声?还是心弦?
    跫跫足音,冷迹人影,那穿透浮华的清寂自在,是生命在回眸呼唤?还是漂浮的心终要迴归?我们走得太快,要慢下来;我们走得匆忙,要静下来。不去错过,不去漠然,也不去陷入迷失的追赶。
    静下来,向心看一看;静下来,回到心中看一看。满目风景不为眼睛而存在,却为心灵而停留;盈耳天籁不为听见而婉转,却为共鸣而悠远。
    最美的风景,是我们静下来的脚步映照的心路;最美的声音,是我们静下来的心灵轻抚的心弦。依一株老松,看云起云落,心澄明,风清淡,于是寒枝也见春意,空境也有鸟影。不惧无,不迷有,且静坐内观,看执念化作水波潋灧。此一刻静坐对视,看水波中有我影,无我影,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在。
    我们这样看,我们这样听。心的共鸣,自在和弦。 
    马常胜,梵音歌者及心灵音乐家,古琴演奏家,佛曲创作界最受瞩目的心灵歌者。个人创作专辑《油菜花开的季节》曾获得台湾2012年金曲奖最佳宗教音乐专辑及2013年华语金曲奖最佳心灵专辑。梵音遍十方,融化心灵。


 

群星·《原版名歌 我的祖国》

$
0
0
专辑名称:原版名歌 我的祖国
专辑艺人:群星
唱片公司:雨果唱片
发行时间:1990年03月01日
专辑语种:民歌专辑

    三、四十年代留下来的“保卫黄河”、“松花江上”、“大路歌”、“南泥湾”、“二月里来”、“游击队歌”、“渔光曲”等,从那段日子熬过来的人,在歌声中感受到的会是混合了痛苦、怨愤、激动的复杂情感,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些歌曲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中国人在苦难岁月中的高贵情操。五、六十年代的“珊瑚颂”、“乌苏里船歌”、“敖包相会”、“马儿啊,你慢些走”、“草原情歌”、“缅桂花开十里香”、“我的祖国”、“歌唱二郎山”,到七、八十年代的“我爱你,塞北的雪”、“祝酒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就是广大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国家、民族前途寄予厚望的心声。90年代,流行歌曲的创作、表演取得了新的成就,流派逐渐形成,大量涌现的词曲作家、实力派唱将、偶像巨星、MTV、影视音乐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将流行歌坛装点得异彩绘呈。
    这些歌是发自心底的呼声,对锦绣山河的歌颂,对自己努力耕耘土地的热爱,是多么激动人心,感人肺腑,这是中国人的歌。原唱无法替代,经典无法表达,雨果出品,演绎爱国颂歌。


 

群星·《记忆的符号-中国电影百年寻音集》

$
0
0

专辑名称:记忆的符号-中国电影百年寻音集
专辑艺人:群星
唱片公司:雨果唱片
发行时间:2005年05月01日
专辑语种:民歌专辑

    为了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中唱公司的编辑们对电影歌曲史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与挖掘,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搜集整理了自1926年中国的第一首电影插曲到 2005年最新的电影歌曲共1200余首,从中精选精编六百一十四首原人原声的曲目编撰成26张CD——《记忆的符号——中国电影百年寻音集》,充分展示了百年来中国电影歌曲的真实风貌,探索了中国电影音乐的精髓。
    本套CD包括了已公认绝版的阮玲玉的歌声,也有人民音乐家聂耳、施光南演唱的歌曲;既有目前市场上广为流传的,也有一些鲜为人知却又能激起人们畅想的电影歌曲作品。同时附录了一些与电影歌曲相关的背影资料。
    尤为突出的是,除收录了一大批我国著名电影音乐艺术家的作品外,在这套音集中还首次收录了很多我国著名的电影工作者亲自创作、演唱的作品,如著名导演郑君里演唱的故事片《迷途的羔羊》插曲《新莲花落》,著名影人孙道临演唱的故事影片《凤凰之歌》中的插曲《山中的凤凰为何不飞翔》和王晓棠演唱的故事片《翔》的插曲《李花雨潺潺》,还有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参与创作的电影《海上旧梦》插曲《上海啊,上海》等,这些优秀的作品为这部百年电影歌曲原声大典增添了珍贵的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这套音集以原人原唱为首选,原汁原味地再现了电影的艺术氛围,并将获奖影片中的插曲和荣获最佳歌曲奖的作品也收录在其中,特别收录了 1995年以来中国电影歌曲近十年的新作品,按照歌曲所展示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分类整理。
    音集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其中以故事影片的内容、分类和其电影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情感色彩为基调,使各部分辑录的电影歌曲独立成章。歌曲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赞颂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艰苦创业和平时期的时代英雄,描绘了祖国大地的锦绣山川。从“香格里拉”的絮语飞花、《花好月圆》中的鸳鸯蝴蝶到充满着祖国之爱的《新中华进行曲》、《旗正飘飘》;从洋溢革命激情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娘子军连歌》到充满劳动热情的《幸福不会从天降》、《小扁担,三尺三》;从歌颂祖国壮美山河的《人说山西好风光》、《花溪水》到满怀思乡之情的《乡愁曲》、《我怎能把你遗忘》,更有饱含青春气息的《年轻的朋友》,充满童趣的动画之声《渔童之歌》等,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更独具特色的是,音集首次编辑整理了纪录片、科教片歌曲《银球飞舞花盛开》和舞台艺术片的音乐歌舞剧专辑《丰收不忘广积粮》,以及《群英会》舞台艺术片之传统京剧与昆曲、《天仙配》舞台艺术片之地方戏曲和舞台艺术片之现代京剧专辑,都为这套荟萃百年来中国电影的歌曲大典增色不少。



 

一人一张经典碟——鄢磊·《唢呐》

$
0
0
专辑名称:唢呐
专辑艺人:鄢磊
唱片公司:中国音乐家音像
发行时间:2007年03月17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唢呐是中国北方民间最盛行的民族乐器,发音雄厚、嘹亮高亢。唢呐原本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在金,元时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用于表现热情奔放与欢乐活泼的情绪最为恰当,除了被用于歌舞,戏曲,也曾用来演奏军乐。
    在中国北方,民间艺人以模仿鸡啼鸟鸣,人声歌唱等特殊技巧,大大拓展了唢呐的表现力。大师炫技,仿如天籁神音;热情奔放,使人欲罢不能。绝对是民乐发烧的试音珍品!


 

一人一张经典碟——摩尼天虹·《竹林遗风》

$
0
0
专辑名称:竹林遗风
专辑艺人:摩尼天虹
唱片公司: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 
发行时间:2009年01月01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竹林遗风》摩尼天虹古琴专辑。以竹林七贤琴曲为主题的古琴演奏专辑,包括七贤传世琴曲八首:《酒狂》、《风入松》、《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孤馆遇神》、《广陵散》。附《竹林遗风》琴曲介绍及竹林遗风随笔。摩尼天虹,原名杨忠,号摩尼天虹,又号闲云流馨,北京人,祖籍四川成都,现代琴家,醒心琴韵创始人。
    摩尼天虹自幼受父影响,喜诗词古文,好书画音乐,研武道与养生之学;成年后曾自学古琴,后师从闽派琴家韩杰,并请益于陈长林等琴家;琴风以清丽雅和,古逸澹远,方正闲静为要旨;主张道之与技,如人之两足,两全为健康,缺一则为跛,有技无道是为俗乐,有道无技是为空谈,制曲操琴以得古风为善,然其形式不必拘于“一字不改”。
    公元2000年起,摩尼天虹开始潜心研究古谱,从事打谱,同年创办“醒心琴韵”,并以家学方式授琴,同时开始编著《醒心琴谱》。

    (一)《酒狂》
  《酒狂》之打谱,现代琴坛首自姚丙炎先生。其版本较为明快,于托兴于酒,酣畅若狂处甚佳。刘少椿先生亦曾打谱。其版本亦为佳品。天虹之《酒狂》,打谱于二十一世纪之初,是于酣狂起伏、形醉意醒处下功夫,取中速而偏于明快,在坚实中见起伏,于起伏处见平稳。
  后曾于雅集中,闻金蔚一弟子弹《酒狂》,速度极慢,有不醒之感,甚为不解。咨询之下,得知为龚一先生打谱之版本。遂反复聆听龚一先生之《酒狂》,以为其是在醉上下功夫,且醉之甚真,为一家之风范。以后又曾听美国唐诗璋先生弹《酒狂》,其版本亦甚有特点。
  顾各家之《酒狂》,皆有特色,然于“醉”与“醒”处,处理颇为不同。而形醉意醒,方为《酒狂》之真趣也。

  (二)《广陵散》
  关于《广陵散》之来历,约有三种说法:一为华阳亭“古人”传予嵇康。二为曹魏琴家杜夔之子杜猛传予嵇康。三为嵇康所作,假托“古人”传授。杜猛传琴说出自宋朝朱长文之《琴史》。《琴史》中亦提到华阳亭“古人”传琴之说,而书中认为此说法甚怪,故不足据。然其他诸琴著传谱中,却皆取华阳亭“古人”传琴之说。嵇康所作说,亦无更多佐证。《广陵散》若嵇康所作,何故假托“古人”相传?若此曲托古,《嵇氏四弄》、《孤馆遇神》诸曲,何不托古?
  《广陵散》全曲有四十余段,嵇康一夜学会,绝无可能。然《神奇秘谱》等传谱只言“遂以授康”,亦未明确只一夜相传,而嵇康只一夜学会。多日相传,不无可能。故华阳亭传琴一说,亦无甚怪异之处。若将《琴史》杜猛传琴一说与华阳亭传琴说相合,而自称“古人”者,即为杜猛,也未可知。然此“古人”是否即为杜猛,现无法考证。然此大曲,必为多日相传,嵇康方能学会。此凡弹琴者,皆应有共识。若真是一夜传琴,一夜学会,那此《广陵散》必非今之四十余段之《广陵散》,篇幅应当较小。若此说成立,嵇康之四十余段《广陵散》,必为在“古人”相传的基础上,再加润色而成。若《广陵散》真如《嵇氏四弄》等曲,为嵇康所作,似无假托古人之理。然嵇康在《广陵散》原本上加以润色,则不无可能。
  《神奇秘谱》所载之《广陵散》,共四十三段。《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名曰止息。《大序》五段,一曰井里,二曰申诚,三曰顺物,四曰因时,五曰干时。《正声》十八段,一曰取韩,二曰呼幽,三曰亡身,四曰作气,五曰含志,六曰沉思,七曰返魂,八曰徇物,九曰冲冠,十曰长虹,十一曰寒风,十二曰发怒,十三曰烈妇,十四曰收义,十五曰扬名,十六曰含光,十七曰沉名,十八曰投剑。《乱声》十段,一曰峻迹,二曰守质,三曰归政,四曰誓毕,五曰终思,六曰同志,七曰用事,八曰辞乡,九曰气冲,十曰微行。《后序》八段,一曰会止息意,二曰意绝,三曰悲志,四曰叹息,五曰长吁,六曰伤感,七曰恨愤,八曰亡计。
  审其曲者,有过冗长,略嫌繁复。故今之打谱者,多自作节本,去繁而就简,能存其神者为佳。天虹旧日曾习陈长林先生之十七段节本,此版本甚佳。然窃以为仍可更佳者。故自作节本二十一段。合《大序》五段为一段,《正声》十八段合节为十五段,删《乱声》,《后序》八段节为三段。其目次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一段。《正声》十五段,一曰取韩,二曰呼幽,三曰亡身,四曰含志,五曰沉思,六曰返魂,七曰徇物,八曰冲冠,九曰长虹,十曰寒风,十一曰发怒,十二曰烈妇,十三曰收义扬名,十四曰含光,十五曰投剑。《后序》三段,一曰止息,二曰伤感,三曰亡计。作此节本同时,亦去繁就简,优化改编部分指法,以方便琴曲之演义。
  《广陵散》者,因嵇康而名盛海内。概因其曲与康相合也。嵇康一生,饱学老庄之学,天然而守质,傲然贵胄,不事强权,投身山林,忘情琴剑。其藐视权贵之性,与《广陵散》性同也。体其性者,方为大要。故精虑其法,不若趣自天成也。

  (三)《风入松》
  《风入松》者,据《琴赋》所记,为嵇康所作。传至明朝,杨表正之《重修真传琴谱》收记其谱,并配有歌词。审其曲者,明朝之“对音”风格较重,疑为明人取嵇康《风入松》曲意而所重作。然其曲取自嵇康《风入松》意无疑,且七贤之曲难得,故收之,不取其词。其曲短小,仅有一段,写意西岭落日,风入松涛,神魂流波,寒月弄弦之境。

  (四)《嵇氏四弄》
  《嵇氏四弄》者,《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也。此四曲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开科考,此九弄曾为进士试之必考题目。古之有记《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为蔡邕所作者,误传也。实者嵇康所作,并为嵇氏琴曲之代表作品。搜诸古谱,《长清》、《短清》二曲,题解为取意于雪,言清洁无尘之志,厌世途超空明之趣。审其曲者,意趣高古,似有《白雪》之味。试弹之,果与《白雪》有同工之妙。而《长侧》、《短侧》二曲,诸谱皆无题解。然审其曲,结构、意味皆与《长清》、《短清》一般,故断之同为取意于雪,言清洁无尘之志,厌世途超空明之趣。是故此四曲者,同题而成套,而各有不同,妙不可言也。
  昔闻顾梅羹先生亦曾为《嵇氏四弄》打谱,惜未有录音资料流通。今顾老仙去,未曾闻其《嵇氏四弄》妙音,不胜遗憾也。

  (五)《孤馆遇神》

 《孤馆遇神》者,记嵇康夜宿王伯林空馆遇鬼之事。此曲甚为神异,而曲风甚古,细玩之,确有几分神气也。
    相传为嵇康所作,载自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汪芝编辑的《西麓堂琴统》,据说琴曲借助于音乐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嵇康静夜弹琴,一阵狂风雷电后,有冤魂显现,向嵇康诉说遭遇。呵呵,如此说来倒是"孤馆遇鬼"了。
    《孤馆遇神》一曲,跳脱闪耀,惊心动魄,共分为无题、端坐、鬼见、怪风、雷电、喝鬼、鬼诉、鬼出、呼天、曙景、鸡唱和击鼓等十二段,每一段都用一种阴柔飘渺的旋律,阐述出在皇权与铁幕风暴下,古代士人的忧伤。近代琴人擅弹此弄者,惟川派俞绍泽,颇得道理。盖蜀中自古多仙山侠隐,道气纵横,古藤盘绕,猿鹤云集,于暗夜雨中抚之,尤易见冥界之灵光化境。且古之名琴“震馀”,名匠雷霄,亦皆出自华阳天府。西蜀山麓盘旋诡秘,嶙峋崎岖,怪石参天,猛川横流,从来是隐者的绝佳去处,高僧的大千世界,也是心有抱负之人藏身运筹之地,所谓“高祖因之而得天下”。但是随着时代久远,当今琴人中擅弹此曲而又能采其雄浑大旨者已不多。


 

一人一张经典碟——于红梅·《天弦 二胡发烧名曲》

$
0
0
专辑名称:天弦 二胡发烧名曲
专辑艺人:于红梅
唱片公司:风潮音乐
发行时间:1998年09月09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于红梅,二胡演奏家,二胡艺术硕士,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中央民族乐团客席独奏演员。
  2002年2月, 在世界最著名的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 成为第一位在此举办独奏会的华人民族器乐演奏家。
  2001年5月,荣获在美国纽约举行的Pro Musicis International Award “乐府国际音乐大奖”。1999年,独奏专辑CD《迷胡》荣获在美国举办的 “Indie Awards” “世界独立唱片大奖”之“世界民族音乐奖”。这是自此世界瞩目的音乐大奖设立二十多年以来,第一位华人音乐家获此殊荣。另一张独奏专辑CD《红梅随想曲》在1998年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一等奖。此外,还曾经在诸多国际、国内的比赛中荣获大奖,如:首届“ART杯”中国民族器乐国际比赛,台北二胡协奏曲大赛等。
    宛如来自天上的弦音一般,于红梅的二胡在加州百年老教堂中,呈现出一种绝美动人的音色。
    她的二胡技巧精纯,细腻处让人屏气凝神;奔放处又让人血液沸腾;幽怨处直教人眉头深锁;欢乐处更教人心花怒放。


 

一人一张经典碟——谭宝硕·《箫中禅》

$
0
0
专辑名称:箫中禅
专辑艺人:谭宝硕
唱片公司:雨果唱片
发行时间:2005年06月01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洞簫是世上最简单的乐器,一管竹子开几个洞便是洞簫了。但是在这竹管之内,却可以窥见天地万物,古今时空。
    天地之间,一个人,一管竹。在萧声的苍凉中,穿梭古今时空,品味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一件乐器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以及很多典故趣事。
    谭宝硕,现为香港中乐团资深笛子乐师。谭宝硕是著名的洞箫、笛子演奏家及造箫家,自幼学箫笛,师承岭南派脉。其洞箫技法,则综合了传统和现代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年来,谭宝硕致力于洞箫演奏及制作的研究,于1987年研究制造出低音洞箫和定调洞箫系列,1993年制造出一支中国音乐史上最大的洞箫。谭宝硕曾创作三十多首音乐作品。
    谭宝硕,师承岭南洞箫/笛子派一脉,既是中乐洞箫演奏高手,又擅佛乐,也综合了传统和现代手法,音乐视野与胸怀广阔。这《失落的地平线》是谭宝硕的新世纪(New Age)音乐专辑。九首新世纪乐曲中,谭宝硕吹奏洞箫和编排音乐,背景音乐是以电子合成器制作的虚幻、缥缈、超脱音乐,全碟非常舒服,宁静恬淡,优雅怡人。谭宝硕的演奏糅合了中乐传统和新世纪音乐创新元素,没有中乐的传统陈旧感觉,也没有一般新世纪音乐的过分玄虚没实质的毛病。本碟在旋律上非常杰出,在结构与即兴之间自由来回。更重要的是,《失落的地平线》对思想和哲学有深一层的探求,其创意和思想性非一般新世纪音乐或流行乐可比。这是张灵性高阶之作。
    谭宝硕是中国民族管弦学会会员、中国音协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是著名的洞箫、笛子演奏家及造箫家。谭宝硕自幼学笛,师承岭南派一脉。其洞箫技法,则综合了传统和现代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年来谭宝硕致力于洞箫演奏及製作的研究,一九九三年製造出一支中国音乐史上最大的洞箫。谭氏不断拓展洞箫的表现能力,对洞箫艺术贡献良多,备受音乐界人仕好评。香港各电视台、有线电视、香港电台及日本、香港多份报章、週刊均对谭氏作过专访和拍摄特辑。
    谭宝硕的演奏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英国,荷兰、澳洲、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台湾及澳门等地区。多次在各艺术节以及香港中乐团的音乐会独奏其作品。谭氏亦活跃于香港的唱片界,广告及电影配乐中,曾为数以百计的唱片和廿多部电影作配乐演奏.近年来演出的个人音乐会有:天籁之旅、飞越古今的箫声、洞箫说人生。深得各界人仕好评。谭宝硕的演奏不但揉合了传统和创新的元素,更著重对思想和哲学的探求,其富于创意和思想性的表演艺术在音乐界引起很大迴响。报界赞誉其:“擅于用箫声道出每一个故事。”“他一个人演奏,牵引著千百观众的情思。”
    谭宝硕致力音乐教育,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音专、演艺学院出任中乐导师。举办过多次音乐讲座。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二年出任香港学校音乐节评判。谭宝硕重视音乐创作,自一九七七年谭氏的作品运河欢歌入选为广东省优秀创作器乐曲后,近年来创作有云门夜雨等超过三十首的音乐作品。出版有洞箫作品集《山水云烟梦》《洞箫古意》《箫中禅》《空山》镭射唱片。谭宝硕从事写作,著有《笛子技法》及散文集《叶落天地间》《香港故事》。近年曾为《香港经济日报》《温暖人间》双週刊和《直通车》撰写专栏。谭宝硕亦是一位书画家,其书画以清淡优雅著称,作品多见于广告,书籍,刊物,纪念牌匾以及慈善拍卖,近年更将书法结合于舞台表演中。


 

一人一张经典碟——马常胜·《春归物外》

$
0
0
专辑名称:春归物外
专辑艺人:马常胜
唱片公司:龙源音像
发行时间:2017年03月25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这是一张集诗词之美、即兴音乐、吟唱及古琴洞箫的专辑。以古诗词为依托,以中国传统的两种乐器琴箫为主奏,融汇吟唱,是对中国音乐一次新的尝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的礼敬。
    马常胜,梵音歌者及心灵音乐家,古琴演奏家,佛曲创作界最受瞩目的心灵歌者。个人创作专辑《油菜花开的季节》曾获得台湾2012年金曲奖最佳宗教音乐专辑及2013年华语金曲奖最佳心灵专辑。梵音遍十方,融化心灵。
    谭宝硕,著名洞箫演奏家及造箫家,亦活跃于诗、书、画、乐。谭先生的演奏遗迹遍及世界各地,亦活跃于唱片、广告及电影配乐中,曾为数以百计的唱片和二十多部电影作配乐演奏。


 

一人一张经典碟——郁红·《好风如水》

$
0
0
专辑名称:好风如水
专辑艺人:郁红
唱片公司:风潮音乐
发行时间:1995年03月14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天气晴朗的时候,巡一巡自己的心田,有没有一种风光,像水那般柔软,像风那般自由。好风如水,清景无限,音乐家们以古箏的清宁淡雅,写出了心零的景色,是生命的柔软与自由。直写心意的清新专辑,脱俗的古筝演出,完全不沾尘俗的旋律曲风,绝对带给你心灵最深的感动。 
    古筝音色纯美内敛变化妙融于佛法中,令人有清净自在及净化人心之效,如以古筝比喻彼国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力,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一人一张经典碟——俞逊发·《梅花三弄》

$
0
0
专辑名称:梅花三弄
专辑艺人:俞逊发
唱片公司:中国唱片
发行时间:2003年12月01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的笛子演奏,起承悠长、细腻、典雅、委婉的南派风格,后又学习高亢、粗犷、活泼的北派风格,汇南北两派之精华。他发明的口笛堪称一绝,被国际赞誉为“不可思议的魔笛”。
    清新的田园,悠扬的笛声!悠悠竹笛声,隔岸飞来,穿越萧瑟东风,如约来到一池柔柔的心湖。聆听起伏与跳跃,倍感清凉。笛声时而高亢明亮,如江中流水。时而婉转低徊,如夜风荡漾,时而甜美清脆,如蝉鸣鸟唱在林间……
    笛子在我国民间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笛子独奏曲,有幽雅的古曲,也有描绘民间风俗情趣的曲调。其音色柔美,宽厚圆润,婉转动听,耐人寻味……找一个清雅的地方,品一段民乐妙韵,让音乐扶慰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灵魂与思绪。


 

一人一张经典碟——缪晓铮·《佰度烧·琵琶》

$
0
0
辑名称:佰度烧·琵琶
专辑艺人:缪晓铮
唱片公司:太平洋影音
发行时间:2012年10月11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缪晓铮自幼随父母学习琵琶、柳琴,后专修琵琶。曾获1982年全国少年儿童民族乐器独奏比赛银质奖章。
    1984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6年的刻苦学习为以后的琵琶演奏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底。1993年录制了个人CD专辑在新加坡发行。1994年毕业后曾出访马来西亚、韩国、澳门等地演出,受马来西亚邀请参加了第一届马六甲国际民间艺术节和第三届森美兰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演出,被誉为具有丰富现场演奏经验的新一代琵琶圣手。
    琵琶,东方文化中渊远流传的乐器,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因为清亮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逐渐从伴奏乐器,成为独奏,称之为‘金石之声’。


 

一人一张经典碟——范睿·《追梦》

$
0
0
辑名称:追梦
专辑艺人:范睿
唱片公司:杰盛唱片
发行时间:2003年01月01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深圳考区主任,竹笛高级考官,青年管乐演奏家范睿民族管乐独奏。聆听专集后,有如久居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人,去到那幽雅清净的林间小道,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那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音符,充分地展示了演奏家那多才多艺和深厚的演奏功底。在音乐构思和编辑上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演奏家自己创作的,又有传统的;既有汉民族的,又有少数民族的;既有极富清新秀丽的南方音乐,又有豪放辽阔的北国曲调。真所谓: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
    在此专集里最为突出的乐器可谓上埙。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有人类乐器的始祖之称,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之一,属于我国古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中的土类。埙的音色古朴浑厚,婉转迷人,古人称为"阴音",因常与音色明亮高亢而称为"阳音"的管乐器-篪配合演奏,故在我国第一部《诗经中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之说,以象征兄弟和睦之意。
    在以往,人们听过或认为埙只能表现那些凄凉哀怨的内容,而在本专集中由演奏家自己创作的乐曲《古韵新声则用了较为欢快和现代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乐器的"始祖"埙,从一个音孔只能模仿动物求偶声的狩猎工具发展到现在的多孔演奏乐器,并能发出悠悠清音,感人肺腑和登上大雅之堂,这期间经历了八千多年的的漫长岁月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忆古颂今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演奏音乐的乐器中,打破了以往众多唱片中由单一乐器演奏贯穿全盘的做法,运用了埙\洞箫\竹笛\巴乌\葫芦丝等乐器,使音乐表现更为多样化,同时在乐曲的配器上也采用了民族的西洋的结合,大大地增强了唱片的清新性和可听性。


 

一人一张经典碟——吴琳·《箜篌·清明上河图》

$
0
0
辑名称:箜篌·清明上河图
专辑艺人:吴琳
唱片公司:中图唱片
发行时间:2009年09月27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箜篌是一个绝妙的乐器,你的演奏是大会最精彩的节目。你的技巧是多么娴熟,你的姿态是那么优雅, 你的音乐是那样的美不胜收。十分高兴你能以如此高超的技巧和专业水平将箜篌介绍给我们”。1996美国奥林皮亚世界民族竖琴大会主席如此的赞扬吴琳的演出。
  “吴琳的箜篌演奏具有真挚迷人的魅力而令人信服。她将标准的竖琴技巧和古筝的技巧结合了起来”。世界竖琴协会“展望”杂志对1999布拉格世界大会上吴琳箜篌音乐会的评价。
  “吴琳中国箜篌的演奏,对我来说是2008年世界竖琴大会上的一个亮点。这个乐器的美和它表现音乐的广度,加上它古、今的融合;东、西方的融合,它的音乐,充分地显示出吴琳对她的艺术形式拥有娴熟的技艺。所有这些又被她的身体的演绎所补充——光线,头发,丰富、优雅的动作,使人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仙女出现了。带有宫廷淑女形象的泛音,我理解是融入了原来箜篌的历史“。这是澳大利亚着名女作家克莱尔·邓恩的评价。
  吴琳,中央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箜篌协会副会长。1979年出生在辽宁省营口市一个音乐世家, 6岁学习古筝,先后师从左长安先生和杨娜妮教授。1991年起进入沉阳音乐学院附中和本科,十年间师从乐平秋教授学习箜篌和竖琴双专业。 她的古筝和箜篌均曾在省民族器乐比赛和艺术节中获首奖。
  1996年吴琳入选于西雅图美国第六届世界竖琴大会的“青年音会”演奏竖琴;在奥林匹亚1996美国世界民族竖琴大会上演奏箜篌。1999年,在布拉格第七届世界竖琴大会上演出箜篌独奏、重奏音乐会。2008年,在阿姆斯特丹第十届竖琴大会上演奏箜篌独奏音乐会,均引起强烈反响。
  2001年初在北京大学及中央音乐学院演出全转调箜篌音乐会引起特别的重视而进入中央民族乐团。2002年在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中华乐府画廊”中演奏箜篌与乐队《忆》。并经常以箜篌独奏和重奏活跃于北京的音乐会舞台上。在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独奏音乐会。北京电视台的“七色光”中播放了吴琳的箜篌独奏和专访。乐器杂志也发表了有关吴琳的文章《箜篌雏风》。
  她还随团先后出访日本、希腊、埃及、法国、俄罗斯,荷兰,韩国,所到之处均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好评。为箜篌事业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人一张经典碟——老鹰乐队·《墨尔本告别巡回演唱会》

$
0
0
专辑名称:墨尔本告别巡回演唱会(Farewell I Tour: Live from Melbourne)
专辑艺人:老鹰乐队(Eagles)
唱片公司:Warner Vision
发行时间:2005年06月14日
专辑语种:摇滚专辑

  老鹰合唱团具美国音乐承先启后的地位,其优美的和声上承Everly Brothers(艾佛利兄弟二重唱)、Beach Boys(海滩少年合唱团)、C.S.N.Y.以来的优良传统;流畅的旋律与演奏为民谣\乡村摇滚The Byrds(伯兹)、Buffalo Springfield(水牛春田)、The Flying Burrito Brothers等合唱团的延续,这些音乐特色影响了日后乡村音乐的发展,九○年代之后像Garth Brooks、Tim McGraw、Restless Heart…等巨星或团体无不受老鹰合唱团的启发;同时老鹰合唱团也被视为加州摇滚的代表团体之一。
  老鹰合唱团由主唱兼鼓手Don Henley、主唱兼吉他手Glenn Frey、贝斯手Randy Meisner、主奏吉他手Bernie Leadon四人于1971年成立于加州,1974年第二位吉他手Don Felder正式加入成为五人团体;1975年Joe Walsh代替Leadon;1976年Timothy B. Schmit取代Meisner;1994年Henley、Frey、Felder、Walsh、Schmit的五人组合现身MTV的不插电演唱会,这是他们1982年解散后的首次合作。这场演唱会现场实况后来发行名为『Hell Freezes Over』的CD与DVD,成为热卖的专辑。此后老鹰合唱团不时聚首做现场演出,例如1998年老鹰合唱团被引进摇滚名人殿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的典礼上前后七位团员一同表演了「Hotel California」;原本被认为是千禧年的1999年除夕夜,老鹰合唱团也做了一场跨年演唱会,部份歌曲收录在2000年出版的四张一套精选「Selected Works: 1972-1999」中。就在大家盛传老鹰合唱团有新作品问市之际,2003年7月中一支DVD单曲”Hole In The World” 抢先推出,但出乎意料地Don Felder并未在封面上,原来他在2001年也离团了,于是老鹰合唱团又恢复成四人团体。 
  《Farewell 1 Tour:Live From Melbourne》是老鹰合唱团2005年最新发行的两张一套DVD,内容是2004年该团举行的告别巡回演唱会11月17日在墨尔本的实况,由Glenn Frey亲自担任执行制作。第一张DVD包含大部份老鹰合唱团之代表作”The Long Run”、”New Kid In Town”、”One Of These Nights”、”Lyin’ Eyes” …再加上Don Henley个人名作”The Boys Of Summer” 、”Sunset Grill、Joe Walsh作曲的”One Day At A Time” (新歌)、”Walk Away”(James Gang时期作品)、Glenn Frey的”No More Cloudy Days”(新歌,第三次在现场发表)和”You Belong To The City”,Schmit主唱的”Love Will Keep Us Alive”是「Hell Freezes Over」中的新歌、曾在英国发行单曲,共20首歌节目总长超过90分钟。第二张包含大家熟悉的”Hotel California”、”Heartache Tonight”、”Life In The Fast Lane” ,还有Don Henley的排行曲”Dirty Laundry”、”All She Want To Do Is Dance” 、Joe Walsh个人或James Gang团体时代的”Life’s Been Good”、”Funk #49”、”Rocky Mountain Way”;安可曲是” Take It Easy”、”Desperado” 共60多分钟。


 

一人一张经典碟——刘玉宝·《哀乐 葬礼进行曲》(慎入)

$
0
0
专辑名称:哀乐 葬礼进行曲
专辑艺人:刘玉宝
唱片公司:中唱上海
发行时间:2007年01月05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提起哀乐,我们都不陌生,在亲人朋友的丧葬仪式上我们经常听到这首音乐。但是这首音乐又为很多人所避讳,因为它是哀乐,听到它就会联想起死亡。其实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因为首先它是一首音乐,这首音乐庄重哀婉被大家所认可而后成为葬礼仪式上的演奏曲。关于这首音乐的产生有很多说法,但基本上都认为它是在陕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哀乐共分两首,其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哀乐》,一般认为它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其二就是李桐树作曲的《葬礼进行曲》。
    这两首哀乐版本都是铜管乐队演奏,情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以是说除了《国歌》以外最广为人知的中国人的音乐了。我们喜欢音乐,并不因为它是哀乐就忽略它的价值,相反我们聆听哀乐,正视哀乐,就是为了欣赏它永恒的魅力,为什么我们一听到哀乐就会感到悲伤?好比西方那首著名的《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一样,它们都是在创作者极度悲恸的心情下创作出来。心生则种种法生,所以产生出这样感人至深的音乐!
    亲人的永别,友人的故去,爱人的分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沉痛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如何表达我们的悲伤和痛心?!音乐,是最好的朋友,让这音乐伴随着我们思念的人离去,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怀念直至永远……

    附录:关于哀乐创作者的三种版本

    版本一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这个革命根据地站稳了脚跟。但是就在这一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缔造者——刘志丹同志,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给边区的文艺工作者一个重要任务:迅速创作一首葬礼音乐,用于即将举行的刘志丹同志追悼会上。于是,以“人民艺术家”马可(1918-1976,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曲家,代表作品为群众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及在延安时由他领导创作的歌剧《白毛女》等)同志为主的延安音乐工作者们迅速搜集素材,很快便达成一致。创作组最后结合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稍加修改,并将速度降为“极慢”,成为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乐”。可见,本曲最先追思的故人,无疑就是刘志丹同志了。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殡仪用曲。而这一说法是目前国内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

    版本二
    鲜为人知的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丧葬仪式上的《哀乐》,是刘炽等人改编自陕北民乐唢呐吹奏的《风风岭》演化而来,乐曲1949年9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阅,被正式批准为典礼用乐曲。
    刘炽(1921-1998):来自民间的鼓乐作曲家。提起影片《上甘岭》立刻会让人想起那首辽阔的《我的祖国》,提起《英雄儿女》也不禁要唱起《烽烟滚滚唱英雄》,比起这些激昂的歌曲,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肯定会让曾经青春韶华的观众怦然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而为这些歌曲谱曲的就是刘炽。
    陕北人性格直爽,大喜大悲无不表现于形!喜乐莫过于《大摆队》,哀乐动容者非《粉红莲》莫属。今天我们在正式场合所用哀乐也是源于陕北的民间音乐。1942年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音乐工作者刘炽、张鲁等随河防将士访问团到米脂采风,听到唢呐艺人常文青演奏的《粉红莲》蜜意悲壮,特别动人。刘炽等人遵照这首唢呐曲作了改编,由多种民乐演奏,在成吉思汗安陵仪式和迎送刘志丹灵榇仪式上作为哀乐,这便成了《哀乐》的雏形。1956年,刘炽在影戏《上甘岭》音乐创作中,再一次将它加工成为双管管弦乐队加大锣的追悼音乐,成为了我国丧礼上通用的哀乐。  

    版本三
    《哀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献花曲》都是他所改编和配曲,开国大典上指挥军乐团的就是他。《哀乐》是他影响最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罗浪说,看到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搏斗的姿态,他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
    《哀乐》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张家口悼念阵亡烈士的典礼上;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中央批准正式作为国家葬礼乐曲。1953年斯大林逝世,《哀乐》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一人一张经典碟——弗雷德里希·彼得森·《布达佩斯之恋 电影原声》

$
0
0
专辑名称:布达佩斯之恋原声大碟(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Die Original Filmmusik)
专辑艺人:德特勒夫·弗雷德里希·彼得森(Detlef Friedrich Petersen)
唱片公司:WEA
发行时间:1999年10月19日
专辑语种:原声专辑

    你有看过电影《布达佩斯之恋》(《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吗? 说起来就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电影,无论如何也猜不到故事的内容,尤其是结局。同样是发生在战争时代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在这里却是那么从容、细腻和刻骨铭心的伤感,而一切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如果你是个细腻敏感的人,一定会被打动。除了层层递进和重重交叠的故事情节,里面的音乐也步步跟进、丝丝入扣。当主旋律开始时的四个三连音徐徐而来、渐行渐高的时候,分明就如四个主角的情感波澜般同时向你娓娓道来、细细倾诉。整个乐曲的架构看似松散反复,其实在平稳的节奏里铺陈着丰富的和声。只需专注看过一遍,此后每当听到这段如泣如诉的旋律,你就会伫足聆听。好的电影音乐就是会这样令人难忘,不信你试试。
    电影《布达佩斯之恋》无论如何不该从二战电影中划出,即使它最具人们乐道的是它同这首著名的自杀歌曲的联系。这部改遍自德国作家Nick Barkow原作的电影更渲染了浓重的欧陆浪漫,布达佩斯的东欧风情加上美丽的女主角,英俊才气的作曲家,精明稳重的饭店老板以及心计深重的德国军官,无论如何这样的人物组合都给人不能不成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的感觉。 
    这张专辑并没有收录平时大家熟悉的Sarah Brightman、Sinead O'Connor等人的《Gloomy Sunday(黑色星期天)》版本,但如果你用心听这些似乎不太为人熟知的版本,如女主演匈牙利女演员Erika Marozsan演唱的德语版本,你会发现整张专辑给人听觉上华丽舒畅的感受,基本上由两支曲子作为主旋律,进行不同版本的演绎,重复着这种感动,而我认为音乐正是这部片子最精华的部分,因为情节总会在记忆中慢慢消逝,音符却可以完整的保存。


 

一人一张经典碟——詹姆斯·霍纳·《狼图腾 电影原声》

$
0
0
专辑名称:狼图腾(Wolf Totem Bande Originale du Film)
专辑艺人: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唱片公司:Milan Records
发行时间:2015年02月23日
专辑语种:原声专辑
    电影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以作者自己主要在文革时期在蒙古草原的亲身经历、以近乎自传体的叙事角度,描述了狼的活生生的世界。
    1967年,北京知青陈阵(冯绍峰 饰)和杨克(窦骁 饰)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巴森 饰)、噶斯迈(昂哈尼玛 饰)一家,也见识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尹铸胜 饰)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霍纳的交响乐就是那种欧美大片风格。可以听出他已经很努力地加入中国元素了,但是写两句就又变回欧美大片了,跟接触环境有关吧。想不到这张专辑竟成了这位配乐大师的绝唱,惋惜,愿霍纳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里平平安安,我会永生铭记……
    电影结束的歌声才让我唤起在读小说时心中涌起的波涛,先不说电影拍的好坏,因为我一直不看好电影的文学表现能力,所有的电影因为自身的各种局限性都注定会逊于文学原作,狼图腾也不例外。小说狼图腾之所以可以被称为伟大的作品,在我看来是因为其对于生命、自然、人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荡气回肠般诗意的描写。在神鬼文学充斥的现代中国,这无疑是难得的有人文关怀,大情怀的佳作。虽然有批评的声音,但我觉得其深度和高度是现在很多大师级的作家都望尘莫及的。不管一个作品是否有各种不足,但只要它可以深刻展现生命的力量和思考,这样的作品都可以称为不朽的作品。从古至今能流传伟大作品哪个不是这样呢。无论是文学、美术还是音乐,艺术在这点上是殊途同归的。
    这首《沧浪之歌》,也许真的让汪峰找到了一丝丝慰藉。作为年度大戏《狼图腾》的主题曲,歌曲不仅展现电影那种悲凉的氛围,也跟汪峰对于自然的认知相符合。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文革期间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 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 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为了更好的反映出主创者的想法,特地找到汪峰作词,汪峰动容的描绘了现代文明与野蛮的冲撞,反省物质文明所 带来的弊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问题。也许因为这样的一首歌,能远离汪峰心中所谓的垃圾。远离那些“无主之城”,在这一片跟辽阔的天地,为这个时代叹出最后一声唏嘘。


 

一人一张经典碟——辛妮·奥康娜·《不图奢望》

$
0
0
专辑名称:不图奢望(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
专辑艺人:辛妮·奥康娜(Sinéad O'Connor)
唱片公司:Ensign/Chrysalis
发行时间:1990年03月12日
专辑语种:英文专辑

   我们无法忽视这么一个女人在世界流行乐坛上的地位。特别是对中国乐迷来说,最早接触到欧美音乐就是因为这个女人,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她对商业决不妥协,操着浓重的凯尔特腔唱着流行歌曲,在颁奖典礼上不去客套感谢那些唱片公司之类的,而是将她强硬的态度公布于众。在演出时公开毁掉了一副耶稣画像、当众撕毁教、皇画像,抗议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你清楚这个女人是谁的话,那么她最明显的一点相信你一定会很清楚,她是一个光头。没错,她就是辛妮·奥康娜。
  前年Sinead O'Connor宣布自己退出歌坛。让无数歌迷伤透了心。就在无数的乐迷都在猜测她是不是真正的再也不唱的时候,她的唱片公司在今年发行了一张她和众多音乐人合作的专辑给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她真的不唱了。
    辛妮·奥康娜又译西尼德·奥康纳,1966年12月8日出生,爱尔兰流行歌手和歌曲作者。14岁便开始创作歌曲,1987年她出版了专辑《狮子与眼镜蛇》,此后她又出了一张《不图奢望》,这张专辑获得了音乐界的很高评价,单曲《Nothing Compares 2U》在欧洲各国都拿下了排行榜冠军并使她赢得了格莱美奖。
    奥康娜从小就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长大,经常遭受几乎变态的母亲的虐待。当人生赐给你荒野时,意味着它要你成为高飞的鹰!8岁时父母离异,她因无人管教,至超市行窃时被当场捕送到少年管教所,她极端反抗权利体制的性格也在那时开始孕育。离开少管所后便进入都柏林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及钢琴。 15岁时,她的演唱天赋被发掘出来,由此成为了咖啡店清丽的女歌手,由此步入了音乐生涯。18岁时,疯狂的母亲死于车祸。音乐永远都是清泉,它滋润了奥康娜一度迷失的心灵。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奥康娜在阴影中逐渐散发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光辉。10年后,奥康娜居然创作出了一张关于母爱温情的唱片–《博爱的母亲》。很难猜想这究竟是对她自己的安慰还是讽刺。
    辛妮·奥康娜是一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尔兰女歌手。这种刚烈的个性在她初入唱片界时就显露锋芒。奥康娜长得清秀可人,唱片公司的老板本欲把她包装成清纯玉女,但她极为反感这种矫柔造作的造型,一怒之下便剃了个光头示威。没想到,此举反而使她声名扶摇直上。同时她也是一个出言不逊的女子,毫无顾忌地与众多媒体交恶。平时,她说她确实是一名天主教牧师,又大胆承认自己实际上是一名同性恋者。她是那样的狂野、神秘,充满了奇异的魅力。
    这是一张奇妙的专辑,糅合了爱尔兰民谣的温情脉脉,欧洲深邃的宗教主义和O'CONNOR身上强烈的个人叛逆色彩。O'CONNOR的眼睛很美,清澈又透着不羁,正如她的眼睛一般。这张album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是上乘之作,纯粹,执着,有着想入非非的自我陶醉,亦有着对现实政治与社会不满的感性冲动,歌词直白且具有攻击性。
    专辑中的歌曲旋律极其优美,但编曲却十分简单,简单到令人瞠目结舌。即使是NOTHING COMPARES TO YOU这样的大热单曲,也不过是用合成器制造了并不繁复的和声,电子节拍规则简单,但却能出来感人肺腑的效果。O'CONNOR在专辑中演奏了一些曲目中的节奏吉他和键盘,她并不高明的演奏技巧和歌曲融为一体恰到好处,令人如痴如醉。像BLACK BOYS ON MOPEDS这样仅仅用三个和弦写的作品便可将O'CONNOR和同时期的其他任何女歌手区分开来,歌中提到了THATCHER对共和军的**,提到了在BEIJING发生的事,OCONNOR纤弱的声音中透着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有肉的OCONNOR,而非一个娱乐明星而已。


 

一人一张经典碟——张雪·《扬琴》

$
0
0
专辑名称:扬琴
专辑艺人:张雪
唱片公司:中国音乐家音像
发行时间:2006年01月01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扬琴是一种外来引进而后在中国盛行的管弦乐器,音色清雅亮丽,活泼动人。这是一张由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团扬琴首席、青年扬琴演奏家张雪及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扬琴演奏家刘艮各自独奏的合辑。精选了12首古今中外最具代表性的扬琴名曲。聆听一尘不染的天籁神音,感受清新脱俗的天然纯净,袅袅的旋律令人陶醉……


 
Viewing all 718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