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舆(791年-835年),字升远,唐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兰溪纯孝乡人。其先祖曾任东阳郡守,祖父舒缜,授兰溪医学学训导、学正,父敬之,母薛氏,其为长子。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曾任刑、兵两部侍郎,兰溪历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擅文敢谏,著有《舒元舆集》等,与白居易互为唱和,有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其弟舒元褒、舒元肱、舒元迥皆第进士。宰相裴度荐元舆为兴元书记,作文以檄豪健闻名。当时宦官专权,故作《养狸述》一文。拜监察御史,迁刑部员外郎,改著作郎。文宗时,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因与李训、郑注谋诛宦官,事机不密,于“甘露之变”中被腰斩。其五子普闻变携带家眷逃入丛林,后隐姓埋名。唐宣宗时期平反加封显号——乘仙公,后裔将其遗骨移葬到兰溪白露山惠安寺侧。舒元舆曾作《牡丹赋》。唐文宗赏牡丹时,吟诵其中词句,为舒元舆的杀身成仁落泪哀悼。值得一提的是广为传诵的“宝剑锋从磨砺出”出自其勉励弟弟不要因生活所困而忘记砥砺品行节操的《贻诸弟砥石命》一文。
舒元舆以文檄豪健,擅文敢谏著称。曾静夜雪野里和好友同游长安名寺青龙寺。写下《长安雪下望月记》,此篇雪夜望月文,极合他的封号,满篇乘仙御风,飞升玉宇的仙气。前几日下雪时,也想写写我眼里的长安雪,可是总觉得此篇后,再无更美更仙更空灵的文字可与之媲美,于是,拙笔钝思,试着做一次古文翻译的作业,以示我对此文的喜爱和对作者的敬意。我想,为雪而痴的文人墨客,世间多矣,痴似此相公者不多。以后的每一年,只要冬天有雪花飘在发头发上,我还会年年来复习此篇。
《长安雪下望月记》
原文:
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门高出绝寰埃,宜写目放抱。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逐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冱云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碾碧玉上征,不见辙迹。至乙夜,帖悬天心。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直前终南,开千叠屏风,张其一方。东原接去,与蓝岩骊峦,群琼含光。北朝天宫,宫中有崇阙洪观,如甃珪叠璐,出空横虚。
此时定身周目,谓六合八极,作我虚室。峨峨帝城,白玉之京,觉我五藏出濯清光中,俗埃落地。涂然寒胶,莹然鲜著,彻入骨肉。众骸跃举,若生羽翎,与神仙人游云天汗漫之上,冲然而不知其足犹蹋寺地,身犹求世名。二三子相视,亦不知向之从何而来,今之从何而遁。不讳言,不譆(嘻)声,复根还始,认得真性。非天借静象,安能辅吾浩然之气若是邪!且冬之时凝冱有之矣,若求其上月下雪,中零清霜,如今夕或寡。某以其寡不易会,而三者俱白,故序之耳。
译文
这个冬天,很冷。当冷到一定时侯,雪就酝酿好了。
到十一月十五日,长安城里的大雪就下了整整一天,玉花搅空,飘舞着飞散下来,好久不见这么大的雪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喜欢的不得了。趁着雪色,邀了几个同好,从我家向南行百余步,登上高冈,就到了这里的青龙寺。青龙寺的大门高出天际,似已绝人寰,远尘埃,是最宜放目逞怀,望远纵情之处。这一天在这里登高望远,极目看尽雪境,只是长安地势高处众多,我不能一一登临,想必那些地方的胜景亦有可观。不觉间,天已黄昏,寺里僧人道深见我等兴致尚好,便诚意挽留,于是被引入寺庙客堂中相叙。
不几,夜色初上,白雪皑皑,有皓影照入室内,屋里人都说这是外面的雪光射进来了,又开门立于门外,只见天上阴云散尽,空中如有碧玉帐子从天兜下。月大如盘,色泽如银,在东方朗照,如一巨大的车轮碾着碧玉向上攀登,车轮滚滚,缓缓驰行,却没留下任何车辙的印迹。到了二更时分,月亮定在了头顶的天空。我真喜欢这大雪初霁、圆月高升的时侯,就与在座的友人和学生走出青龙寺大门,想尽情去看看更广阔的雪野。雪夜如昼,我们一直向南,不觉就来到了终南山前,终南山山峦如聚,如张开的千嶂屏风,千仞错叠,布满此地。从终南往东,原坡又接上了蓝田和骊山,亦是亮银一片,如琼玉含光。往北再看,是巍峨的皇宫,宫中高楼亭阁,台榭廊桥象是用美玉建成,高入天际,遥插云间。
此时静静地停了下来,环顾四周,可谓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就象此时的心境,浩大而静谧。巍峨的帝都,象白玉筑成的京城,我的五脏六腑好象都在此清光中洗濯过一番,凡尘俗气都被洗得一干二净,有出尘之感。天地间一片寒莹,如凝胶涂玉,莹莹之色,鲜润明净,寒彻入骨。我们几个在雪地里恣意奔突跳跃,象鸟儿生了双翅及长翎,好象是和神仙游戏在九天仙境之上,心怀仰慕,游于仙人间,而不知脚还塌在寺院,身子还留在世间求名求利。我们二三人相视而望,此时竟忘了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不因胆小慎微而有所忌讳,也不因愤世嫉俗而嬉笑胡言,回到本原,保持初心,识得本真之性。不是天借静象,怎么能助长我的浩然之气呢!况且冬日寒凝天地间,如果有上月下雪,中空清霜,象今晚这样的情景却是少之极少。我以为这是极难碰到的天气,天地空中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记叙如是。
《牡丹赋有序》
原文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自许,今则肆情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州之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赋》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耳,与牡丹何异焉?但问其所赋之旨何如,吾赋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而退,余遂赋以示之。
圆玄瑞精,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晓驱。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将愤泄。淑日披开,照耀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
有星而景,有云而卿。其光不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伦,国香欺兰。我研物情,次第而观。
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忻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裹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织,疏者如缺。鲜者如濯,惨者如别。初胧胧而下上,次鳞鳞而重叠。锦衾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薰,宿露宵裛。或灼灼腾秀,或亭亭露奇。或飐然如招,或俨然如思。或带风如吟,或泣露如悲。或垂然如缒,或烂然如披。或迎日拥砌,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风将飞。其态万万,胡可立辨!不窥天府,孰得而见。乍疑孙武,来此教战。
其战谓何?摇摇纤柯。玉栏风满,流霞成波,历阶重台,万朵千窠。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颜色酡。角炫红宫,争颦翠蛾。灼灼夭夭,逶逶迤迤。汉宫三千,艳列星河,我见其少,孰云其多。
弄彩呈妍,压景骈肩。席发银烛,炉升绛烟。洞府真人,会于群仙。晶莹睇来,金缸列钱。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惊旱莲。
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万金,买此繁华。遑恤终日,一言相夸。列幄庭中,步障开霞。曲庑重梁,松篁交加。如贮深闺,似隔绛纱。仿佛息妫,依稀馆娃。我来睹之,如乘仙槎。脉脉不语,迟迟日斜。九冲游人,骏马香车。有酒如渑,万坐笙歌。一醉是竞,莫知其他!
我按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比栉。蕊如金屑,妆饰淑质。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宵逸,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让其先,敢怀愤嫉?
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使其花之如此而伟乎!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而大来。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吾欲问汝,曷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译文
古代人谈论花,从未对牡丹加以赞许,是因为它隐避深山,独自幽静的开放,不被显贵者所知。牡丹花又是怎样遇到赏识的呢?武则天皇后的家乡西河,有很多僧、道居住的房屋,那里低洼的地方有牡丹花,它的花特别杰出。武则天皇后感叹上林苑中缺少它,便命人将牡丹移栽入上林苑。从此京城洛阳的牡丹便一天天兴盛起来。从宫中到官府衙,向外发展到士大夫及百姓家里,处处都广为栽植,多得像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大河流向大海的水,不知到何处停止。每到暮春时分,游览、观赏牡丹的人如痴如狂,成为国都洛阳的一大盛事。如今的文人墨客大都用歌或诗来吟咏牡丹的形象,从没有用赋来写它的,独自我用赋来写它,来穷尽它的美好。或许有人会问:先生常以自己有大丈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报负而自负,今天却纵情于一花,未免有些儿女情长吧?我回答他说:先生难道没有看到张荆州的为人吗?这人真是大丈夫了,但我却在他文集的开头看到了《荔枝赋》。荔枝确实很美了,然而也不过是一种水果罢了,同牡丹有什么不同呢?关键看他赋的意图怎样。我写牡丹又有何不妥呢?他也许无法对答。我于是写了这篇赋给他看。
天上的祥瑞灵气,有星才有星光,有云才有祥云的光芒。祥瑞的星云之光下射,遇万物而成为各种形状。花草树木得到它,便会开出红花;花中最红的颜色,全都是聚集在牡丹上,它远远超越同类,其国色天香更在兰花之上。
我仔细观察,依次了解:阳春三月,地气充沛,花苞珍珠般青翠。虽经一夜露水,朝阳却把它们驱退。枝节在春风中荡漾,仿佛化解了凝固的心结。脉络融会畅通,气势不可阻遏。突然旺盛充盈,似乎将要狂泻。明媚的阳光打开花苞,照在她身上多么热烈。完美细腻的肌肤体态,万般形容都皆叫绝。红的似朝阳,白的如皓月;淡雅类素土,浓烈胜鲜血;相向犹迎娶,相背同诀别。开放的像在谈笑,含苞的像在咽噎;俯视的似有无尽愁绪,仰望的似有无限喜悦;缠绕的似在起舞,侧身的似将摔跌;靠着的如在沉醉,弯着的如受挫折;密集的似是巧织,疏离的似有亏缺;鲜艳的如经洗涤,惨淡的如相离别。隐约初看,上下错落;依次细观,鳞比层叠。如锦缎软被覆盖,似绣花罗帐连接。日受阳光笼罩熏陶,夜经甘露沐浴净洁。有的灼灼明丽,秀色可餐;有的亭亭玉立,奇特莫测。有时摇曳,像在招手;有时雅静,似在想谁。有轻风拂来,如在吟唱;有露珠滴下,如在悲切。细雨霏霏,她如珍珠挂怀;阳光灿灿,她如彩绸在披。堆砌园圃里,簇拥以迎朝日;光临清池边,倩影以比明月。或像驯养之山鸡,令人可爱;或像威仪之凤鸟,展翅将飞。形态种种,哪可立刻辨别。不游皇家林苑,谁能见得这些。忽觉疑似孙武,前来教练战列,教的都是何人?纤柔宠姬嫔妃。玉砌雕栏站满,如霞波飘逸。层层阶台遍布,不知万朵千堆。有如美女西施,有如佳人南威,有如洛河女神,有如湘江娥妃。或倚负,或扶携,个个红颜佳色。在宫殿,竞奇斗艳,争宠献媚。娇艳妖娆,缠绵徘徊。犹如那汉宫里,三千佳丽,又恰似银河中,群星争辉。这光景,我见得少;有谁说,他见多回。那真色彩纷呈,人们挨肩擦背。桌台烛光闪烁,香炉紫烟腾飞。恰似神人洞府,群仙聚会。装饰晶莹耀眼,满堂生辉。塑像凝神注目,互不理会。犹未下雨,望雨莲花早准备。公侯人家,成群结队;不惜重金,来此一会。消遣终日,异口同声赞美。庭中挂着屏帐,张开霞帏。曲折廊庑,粗壮梁柱,苍松翠竹,交相映辉。犹似豪门秀女,藏在深闺。隔着紫帐,仿佛西施馆娃,又像桃面息妫。我来观赏,如坐木筏登天河。从早到晚,无言脉脉。各路游客,乘坐骏马豪车。酒如渑水长流,万人笙歌荡回。但求一醉,哪知牡丹品格!我论花之品位,牡丹堪称花魁。超越各种花卉,独占春光明媚。体态丰盈,馨香四溢。翠叶如孔雀羽毛,层层抱拥;花蕊似金粉装饰,气质华贵。玫瑰羞得要死;芍药自失品味;妖冶桃花收了踪迹;洁白李花惭愧而去;杜鹃连夜溜走;木兰暗中逃逸;朱槿心灰意冷,紫薇屈膝败退。全被牡丹占先,怎么可能不忌恨,怎么可能能不谤毁。
真漂亮啊,真美丽啊!这大地所产之物,即使牡丹这样奇美,也为何以前冷清,无人问津,如今这般兴盛,大量流行?难道草木命运之门,也有时阻塞,有时打开?我想问你,为何而存在?你却不回答,只顾留恋徘徊。
《贻诸弟砥石命》
原文
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③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译文
往年我行走在吴江边,得到一把亭长赠送的宝剑。心里知道它不粗劣,用匣子珍藏着非常喜爱和重视,从来没有轻慢地打开看。今年秋天在秦地,无特别原因打开来,只见剑身颜色暗淡,积了厚厚的锈,几乎变成一块烂铁。随身携带的利器,却使它不锃光明亮到如此的地步,想来就很惭愧,因而在心里面常存有请人淬炼磨砺的想法。
几个月后,因为路过岐山脚下,得到一块颜色像绿水,长度不满一尺,宽与厚相当于长度一半的石头。尝试着用手触摸,感觉纹理滑润细密。我猜想这是块奇异的石头,就携带了进城,向打磨工匠询问,工匠认为可作一个磨刀石,我就取剑用它磨锋。最初几天,表面上的铁锈落掉一些,看不出让人满意之处。猜想是工匠欺骗我,又前去询问,工匠说:“这块石头纹理极为细嫩,所以不能快速地使坚硬的铁锋利,只要经常慢慢地打磨它,不满一月,应该见到剑的本来面貌。”回来后按他所说的做,果真看到变化。蒙在剑上的暗黑色一齐剥落,好像青蛇蜕去了旧的鳞皮,剑气水光相映照,把星斗的光芒都压制住了。拿着切三十枚铜钱,都无声无息就断了。超过刚得到时的锋利程度几千倍。
我因而感叹,认为金属的坚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等到工人铸造为剑器,又成为器物中最锋利的。这把剑依仗着质地的坚硬和锋口的锐利,如果一时不磨砺,尚且跟一般的铁没有区别,何况质地柔软锋刃钝涩的其它东西,并且又得不到磨砺,就会化为粪土,又怎能和烂铁相比较呢?由此更加明白人生于世间,只要没有眼瞎、耳聋、声音哑失等疾病,那么仁义礼智信等五常的本性就都具备,本性完备,那么和豺狼燕雀等走兽飞禽也就不同了。如果有人公然忘掉和舍弃像在磨刀石上磨刀那样不断提高名节品德的正道,反而用狂妄的语言和放纵情欲的方式做事情,模糊不清的外来的脏物,累积成污垢和丑恶,每天都还不觉悟,以至于残害天性和天理,那么活着的时候是天地间的一个废物,死了又与尘土一起丢弃,这难道不是白白辜负了日月时光吗?
我常常看到你们的志趣取向,你们确实是具备五常天性的人,何况向来能顺从地接受父亲的教导,都懂得愉快地接受消化古时圣人传下来的道理,知道你们一定不是损害道义自甘埋没在轻薄小人之中的人。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知道你们害怕对父母不好,被柴米困扰,天天向他人乞讨。我听说这些,更加悲伤我这一身使你们顺从地接受供养父母到如此的境地,也更加担心你们因为穷困而一时忘掉自己的操守,被苟且得到的东西所迷惑因而顺从他人,为到处找人忙碌因而懈怠了学业。想要写下这些作为规诫,又担心你们年岁未长大成人,不能深刻明白了解。
现今恰逢鄂州驿站的人回去,就把砥石放在信函中,才写出用砥石磨剑的好处,来说明向来的心意。希望你们坚定地保持刚正的品质,日夜淬炼磨砺,使尘埃不能从像头发那样细小的缝隙侵入。因此写下《砥石命》,来勉励你们,同时镌刻文辞在砥石的侧面说:
剑的刀刃,常常磨砺才会保持锋利光亮;人的品德名誉,不断努力学习磨练才会传扬光大。磨刀石啊,磨刀石啊,你是我的老师!二弟呀,三弟呀,不要忘掉我的命令(教令、教导)!
《录桃源画记》
原文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渌,浅而白,白者激石,禄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闲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屋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坦处有坛,层级沓玉冰。坛面俄起炉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枻,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得详玩
。自觉骨戛清玉,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眇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
坐少选,道士卷画而藏之。若身形却落尘土中,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耶?叶君且自珍重。无路得请,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译文
来自宁波四明山的道士叶沈,从布口袋里取出一幅古画,画面上画的是桃源图,图上有条小溪,溪名武陵之源。
查考《仙记》,武陵源分属天下三十六灵洞的一支。那里的水流动湍急,气势与长江黄河相同,有水流深而呈墨绿的,有水流浅而呈雪白的,白色的是水冲在石上激起的浪花,清的像落到深处的镜子,可以照见面貌。溪的南北有山,山像屏风的形状,绵延展开,山峰直立,但是形势并不险恶,青绿的色彩很浓重但不觉得浮动。山沟两岸有成千上万棵树,排列着像人在作揖行礼。红颜色鲜艳得像云霞,向上耸起,看上去似乎会动,灿烂得像人开颜欢笑。山的倒影平铺水底,草地铺开像一大片毯子。有胸部长有青色羽毛的鸾鸟,有顶部呈现红色的鹤,有羽毛像玉一样的鸡,有色彩像金子一样的狗。它们的毛参差不齐地竖立着,十八九只这样的动物悠闲地站在草地上。从岸往北,有一个曲折幽深的山洞,略微露出些屋舍,栏杆曲曲折折,高高的石级五颜六色,里面人物的容貌洁白得像冰雪,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绣着星月等花纹。从岸往南有五个人,衣服容貌像彩虹白玉,左右有书童玉女,全都是两边挽着发髻站立,共有十二人。看他们的神情态度,都是自由自在灵妙生动,像是十几片云,自然而然地来,不知不觉地去。那平坦的地方画着一座坛,台阶是重重叠叠的玉和冰,坛面上突起的地方是一副炉灶,灶口燃着火,上面有云烟之气,有着完整的五种色彩。画面中间的山沟里一条小船浮着,船上有一个鬓发眉毛雪白的人,身上穿着秦朝的服装,手里摇着一只短桨,神情深沉凝重。
总起来看这幅画:大致是山的形状显得高,水的姿态突出深,人物的样子魁梧清奇,鹤这些动物的神态显得悠闲自得,烟雾云气草树,像是带着香馥之气。能够仔细地详加玩赏,自己觉得骨头像玉相触击一样清脆,仿佛进入镜子中一般,不像生活在人世间,心旷神怡间有一种高尚的出世的心情从内心迸发出来。
我和道士坐谈了一会儿,道士便卷好画收藏进去。我像是身体从仙界退落回尘世中,看着刚才挂画的那面墙壁,又怀疑是一块坚硬的石头变化而来,堵住了通往仙界的道路。我看见的绘画作品不是很少,像这幅画,从来未曾看到过,这难道是要让我知道画家的精妙技艺能够达到像这样的地步?
叶先生暂且好好保重。看来我是没法再请求观赏了,于是用笔醮着墨把画上事物的名目、数字都记录下来,将用来防备以后画画出现错误。
《养狸述》
原文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有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穴之口光滑,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釭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有时或釭死睫交,黑暗中又遭其缘榻过面,泊泊上下,则不可奈何。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竖瞳迸金,文毛磔班,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或目抉牙截,尾捎首摆,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釭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穴口有土虫丝,封闭欲合。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痏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醲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王子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某因养狸而得其道,故备录始末。贮诸箧内,异日持谕于在位之端正君子。
译文
野生的鸟兽可以驯养了来帮助人类,我的这个道理是从猫得来的。猫的性格,憎恶老鼠喜欢隐蔽。它的身体矫捷、纹路斑驳。我喜欢他能平息老鼠的盗窃,这种特性近似于正义和勇猛。曾经看见有掌管山泽的官吏生擒的野猫,请求他给了我就带回家了,来到新昌里(地名)的客舍居住。那房屋当初没有成为我的居室时,曾经是个富庶人家的粮仓,墙壁地面,很多鼠洞,洞穴的入口光滑,天天都有老鼠频繁出入。我住进来后,果然遭到严重的消耗。(老鼠)常常白天成群,虽然敲打拍击呵斥吓唬,一点也不畏惧。有的勉强狡猾地蜷缩起来,一会儿又回来了,一天几十次。弄破衣物咬穿箱子的祸患,时刻都有。(我)白天有时时出门,等到回来,杂物器皿衣服,全都破碎,如果夜晚一直留着灯点到早晨,和仆役轮流用嘴驱赶呵斥,身心疲累。有时灯灭了眼睛闭合,黑暗中又会遭受(老鼠)在床沿和脸上跑过,上上下下都是啵啵的声响,就是无可奈何。即使知道,借来柜子装起衣服,不久,柜子又被咬穿了。我心里非常烦闷,如此情况真想挖地将它们杀灭剪除,最初二三十天,没有下定决心。很是为这事烦心,如同患上瘙痒的疾病。
自从得到了这只猫,曾经封闭关键通道填埋空洞,放它在房里,躲在一旁等着。见那猫昂着头伸着鼻子,似乎闻到了老鼠的味道,就凝神蹲着不动。一会儿,果然有几十只老鼠一个跟着一个地出来了,猫猛地跃起,瞪着的眼睛迸发出金光,有纹路的毛竖起来形成了斑点,张开爪子露出牙齿,发出撕裂般的愤怒的吼声,老鼠们驯服地趴那不敢乱窜,猫便出击,有的眼睛被挖出来牙齿被咬断,尾巴颤抖脑袋摆动,一瞬间,所有的老鼠肝脑涂地。等到夜晚再遮掉灯光查看,室内清清净净,我因为这更加珍视猫了。经常自己驯养它们,到现在只有半年,猫不再抓老鼠,老鼠不再出洞了。洞口有了蜘蛛丝了,就象要塌陷合拢了。原来藏在柜子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有被损坏的。
啊!没有猫的话,老鼠不仅损坏我的物品,也咬噬我的身啊。这样我才知道能高枕无忧舒坦地睡觉,杜绝如同生疮破口的担心,都是这只猫的功劳啊。奇怪啊!老鼠本来是属于阴暗的动物,它的行止应该是白天潜藏晚上行动,时时都是怕人的啊。原先那被严重骚扰时,不是胆大强壮的老鼠,也会欺凌侮辱到人的头上来,那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所以能够放肆横行如此。现今的人家如果没有猫的存在,就算红墙白壁,终究成为老鼠的家园啊。美酒佳肴,也供给了老鼠的口腹的,就是再劳累,凭人又怎么奈何得了呢?呜呼!天地之间,圆头方脚的人啊,泯灭圣贤的教诲,比鼠类更甚的大有人在啊。如果时代不容行为端正之人,那么青天白日之下,阴谋和私欲就得以放任。所以桀朝鼠辈多而至使关龙逢被斩,纣朝鼠辈多而至使比干被剖胸取心而死,鲁国鼠辈多而至使孔子离去,楚国鼠辈多而至使屈原自溺汨罗江。按这推理,为小人铺道指路而不用君子来端正方向的,就如同前面老鼠盗窃时却不知道用猫遏止,放纵它们横行和暴戾,那么日月五行的运行,都必然会和本来的逆转,岂只是仅仅祸害人间啊!
我因为养猫而懂得了道理,所以将事情的始末记录下来,藏在箱子里面,好在日后拿了给在位的端正君子看。
《赠李翱》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帏。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桥山怀古》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问此地为渠搜。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神仙天下亦如此,况我戚促同蜉游。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箭何人收。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洞庭张乐降玄鹤,涿鹿大战摧蚩尤。知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