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Viewing all 718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围炉夜话:梦中之梦

$
0
0

    一八五、以冷情当事 如汤之消雪
    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观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猬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达官贵人龙争一般表现威武、英雄好汉虎斗一般决以胜负,这种种情形如果冷眼旁观,就如同蚂蚁被膻腥味道引诱在一起,也如同苍蝇为争血腥聚集在一起,都是令人感到恶心的局面;是非成败宛如群蜂飞舞一般纷乱,利害得失宛如刺猬针毛一样密集,这种种情景如果冷静思考,就如同金属熔液注入模型、自然冷却,又如雪花落进热汤,自然融化。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梦中之梦呢?历史上的金戈铁马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看如今只是白骨累累,荒冢堆堆。如今的你争我夺,趋附炎附势,给后人留下的只是“都付笑谈中”的笑料而已。冷静地思考一下人生的结局,对是非、对功过就不用放在心头了。

 

一人一张经典碟——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
0
0


专辑名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专辑歌手:张楚
唱片公司:魔岩唱片
发行时间:1994年08月01日
专辑语种:国语专辑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张楚的音乐,保存了一些珍贵的东西,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活着的价值,在音乐里看到生命的蓬勃力量。
    这是94年春天,空气里有一种富裕的气氛,每个人似乎都站在一场洪流中,等待着来自欲望的冲击。张楚也置身其中,看见从身边汹涌而过的人群,他依稀想起生命里的许多画面:一点简单的浪漫,也许粗布衣裳,人们的笑容那时都还没什么目的,活得不太容易,却有许多天真。他静静地想。有一些美好事物,终将一去不返。他决定要找寻一种更真诚而朴素的质感,不是来自他的情绪发泄,而是来自思索与观察,也希望人们在他的音乐中能得到更实在的感受,而不是太简单的浪漫,他希望自己更像一个叙事者,和人站在一起,不愿意站在太高太远的地方。
    1994年,作为滚石“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专辑发行,这张专辑没有了《姐姐》那样令人陶醉的伤感,更多的是对内心的抒发。专辑中的歌曲的旋律极具无规律性。在音乐里,张楚不仅是一个有巨大内涵的腼腆孩子,更是一个已经跨越了城乡的诗人。所以,即便他后来并没有找到可以带自己回家的“姐姐”,但他依然懂得以孤独者自醒,以卑微者自乐。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寂寞的歌手,因为他从小四处飘泊流浪,有人说听他的歌特别感伤,因为歌声浑厚苍茫。他大部份歌曲创作的时候都是走在路上……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专辑的创作意念就在这样的思考中完成,歌词中有许多不经咀嚼不会发现的东西,音乐中也有很浓的“人”的味道,像是在太阳下、土地上流着汗水走过的感觉。他不是在写自己的故事,而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努力的保存一些人们将要失去的、美好珍贵的记忆,让人们重新发现活着的价值。

 


 

法句经【白话译文】(22)·述佛品

$
0
0


   二十二、述佛品


  原典

  述佛品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①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己胜②不受恶,一切胜世间,睿智廓③无疆,开蒙令入道。㈡
  决纲无罣碍,爱尽无所积;佛意深无极,未践迹令践⑤。(二)
  勇健⑥立一心,出家日夜灭;根断无欲意,学正念清明。 ㈢
  见谛诤⑦无秽,已渡五道渊;佛出照世间,为除众忧苦。(四)
  得生人道⑧难,生寿亦难得,世间有佛难,佛法难得闻。(五)
  我既无师保⑨,亦独无伴侣⑩,积一行得佛,自然通圣道。㈥
  船师能渡水,精进为桥梁⑾,人以种姓系⑿,度者为健雄。(七)
  坏恶⒀度为佛,止地为梵志⒁,除馑⒂为学法,断种为弟子⒃。(八)
  观行忍第一,佛说泥洹最:舍罪作沙门,无娆害於彼。(九)
  不娆亦不恼,如戒一切持,少食舍身贪,有行幽隐处,意谛以有黠⒄,是能奉佛教。(十)
  诸恶莫作,诺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十一)
  佛为尊贵,断漏无淫,诸释中雄,一群从心。(十二)
  快哉福报,所愿皆成;敏於上寂,自致泥洹。(十三)
  或多自归⒅,山川树神,庙立图像,祭祀求福。(十四)
  自归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来,度我众苦。(十五)
  如有自归,佛法圣众⒆,道德四谛,必见正慧!(十六)
  生死极苦,从谛得度,度世八道,斯除众苦。 (十七)
  自归三尊⒇,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 (十八)
  士如中正,志道不悭,利哉斯人,自归佛者。 (十九)
  明人难值(21),亦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 (二十)
  诸佛兴快,说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 (二十一)


  注释

  ①道:说、阐述。
  ②己胜:战胜自我的人。
  ③廓:开阔恢宏。
  ④决纲:冲决世俗各种束缚、规范。
  ⑤践:此句两个践字,前一践字作践履、实践讲;後一践字可作归依、归顺讲。
  ⑥勇健:勇敢果断。
  ⑦诤,《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作净。
  ⑧得生人道:求得人生的大道,最高法则。
  ⑨我既无师保:佛教把此岸世界看作是苦海,「我」要脱离这一苦海,必须自驾航船,并没有船师来保护你。师,指导师。
  ⑩伴侣:非寻常之伙伴也。人走进死亡时,是孤独无伴的。生命是自足而又孤独的。
  ⑾精进为桥梁:譬喻句,把自己努力向上的行为看作是救渡苦海的桥梁。
  ⑿种姓系:种姓,印度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当时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不同等级。系,即牵绊、附属。
  ⒀坏恶:铲除恶、消除恶。
  ⒁梵志:音译婆罗门、梵士。意译净裔、净行。即清净之志。
  ⒂除馑:蔬菜无收曰馑,此处引伸为人生没有获得佛所揭示的要义。除谨,即是避免对人生意义的无知。
  ⒃断种为弟子:人的烦恼皆由六根所生,斩断六根烦恼便为佛门弟子。种,此处当指六根。
  ⒄黠:聪明、聪慧。
  ⒅自归:即自我救度。
  ⒆圣众:比众教更高明,且方法更多。
  ⒇三尊:即三宝,佛、法、僧。
  (21)难值:难以遇上。下文「比有」是对举用法,不是比比皆是。感叹世人的糊涂。

 

   译文

  述佛品的大意是讲,大道与佛的神威大德,没有一样不是方便救度的,明明白白可为世人行为准则。
  战胜自己(意欲)不受恶的折磨,所有一切世俗压力均能承受;钗智辽廓无边无际,启开了蒙昧使之进入大道(境界)。㈠
  行决(世俗)爱欲罗网之後就无所牵挂,(对世俗)恩爱已绝便无所滞执;佛(教)之意蕴高深无极,没有践行(佛法)之人可以使他归依践行。㈡
  勇敢果断地树立专一心志,出家之後日日夜夜损减世俗(之念);斩断世俗尘缘就不会有任何欲望,习学正念(必然)获得清净明朗。㈢
  窥见了真谛(自然)净洁了污秽,便会出离五道轮回的生死海。佛的出现普照世间,是要除去芸芸众生的烦忧苦难。(四)
  求得人生的大道颇为艰难,要想获得生命长寿亦很难得,世间要想遇佛也很困难,(真正)的佛法也难(随意)听见。(五)
  (生命之)我既没有(船)师可以保护(渡过此岸),也没有(真正)伴侣陪同,(而是)独立无倚:恒守一道获得佛法真谛,自然而然通向圣人之道。㈥
  撑船的舵手能使船儿顺利渡水;精进便是度脱尘世苦海的桥梁:人们因为种姓的羁绊牵连(不得脱身),(自我)救度之人便为人间强健的豪雄。(七)
  铲除了恶(念)自我救度便是佛,停止了(心念)之处便是清净之志;除去了(对世俗欲望)的饥馑便是习学(佛)法,斩断了六根烦恼便是佛家弟子。(八)
  观看人世所为「忍行」是第一等苦行,佛所阐扬的「涅槃」是人生最高境界:抛舍了罪恶愿作修行人,不要加害这种(悔过)之人。(九)
  不恶骂也不恼怒,持之以恒奉守戒律,节制饮食舍弃对身体的贪恋,行走在幽静隐蔽之处,心念真谛有所领悟,如此这般便能奉持佛之教诲。㈩
  各种恶事切莫去做,各种善事坚决履行;自我净化心中意念,这些均是佛的各种教义。(十一)
  佛乃至尊至贵,(已经)斩断烦恼除去淫欲,是救度世人领袖中的最伟大者,统领众生归依佛教。(十二)
  多么欢快呀福报来临之时,所愿之事终有所成:迅速理解最高寂静,自我精进达到涅槃(境界)。(十三)
  有的人为求自我救度,树立山川各种神只,建立庙宇绘制图像,祭祀诸神以求多福。(十四)
  如此这般救度自己,并非吉利上等方法,这些神灵并不能来,救度我等众生之苦。(十五)
  如若有人自我救度,佛法之中上等之法众多:仅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必然使人获得正等智慧。(十六)
  生死的极度痛苦,从真谛处获得救度:救度世间的八种法则,这样才能驱除各种苦(阳)。(十七)
  自度凭依「佛法僧」三宝,最为吉利最为高明:唯独拥有「佛法僧」三宝,能够解脱世间一切苦厄。(十八)
  上人如若中道直行,专志向道毫不畏缩,自心归依佛法,这样的人啊一定获得大益。(十九)
  明智之人难以遇见,也不能是比比皆是:他所生活之处,家族亲人都能承受吉庆。 (二十)
  许多佛出现令人快乐,述说恒常大道畅快,众人和睦相处欢快,平和相处就能相安无事。(二十一)


    附录:南传法句经 第廿二 地狱品(十四偈)

        原典
  第廿二 地狱品(Niraya Vagga)

  306、

  妄语堕恶趣(下三道:畜生、饿鬼、地狱),作恶言无作,

  此二恶业同,死后堕地狱。

  307、

  虽身披袈裟,造恶不调御(Papadhamma恶法者,性恶者),

  终因彼恶业,堕落于地狱。

  308、

  宁吞热铁丸,炽焰火焚身,

  不以破戒身,食人信施物。

  309、

  放纵淫他妇,必遭四苦报,

  获罪不安寝,受嫌堕恶趣。

  310、

  惊怖淫男女,欢乐极短暂,

  获罪并恶趣,国王治重刑,

  故男人不应,邪淫他人妇。

  311、

  不善握茅草(Kusa香草),则割伤其手,

  僧人作恶行,则趋向恶趣。

  312、

  放逸不净戒,狎习污道法,

  模棱修净行,此等无大果。

  313、

  应做之修行,坚定精勤修,

  散漫云游僧(Paribbajika),徒增添欲垢(烦恼)。

  314、

  谨慎莫作恶,作恶将受苦,

  胜妙行于善,行善无悔恼。

  315、

  如一边境城,护卫内与外,

  自当善护卫,勿失修行缘,

  丧失人身缘,堕恶趣受苦。

  316、

  不羞耻而羞,应羞耻不羞,

  以彼诸邪见,堕落于恶趣。

  317、

  不恐怖见怖,应恐怖不怖,

  以彼诸邪见,堕落于恶趣。

  318、

  于无瘕见疵,于过见无过,

  以彼诸邪见,堕落于恶趣。

  319、

  辨错为过错,辨对为正确,

  以彼诸正见,得生于善趣(天界)。(316,317,318,319四偈合诵)


    译文

  306·说妄语者堕入地狱;造恶后说‘我没有做’的人也堕入地狱。他们两者都是造恶者,死后来世同样在(地狱)里受苦。

  307·许多身穿袈裟覆盖及颈的人,性格恶劣而不自制。由于自己的恶业,这些造恶者死后堕入地狱。

  308·对于无戒行与不自制的人,吞下烧得火红的铁球,也好过食用人们供养的食物。

  309·放纵自己而与他人之妻通奸者会遭受四种不幸,即:有恶业、睡不安眠、受到谴责与在地狱里受苦。

  310·这是有恶业又会堕入地狱的。受惊吓的男女之享受是短暂的,而且国王又会给予重罚。因此男人不应与他人之妻通奸。

  311·如同不握好古沙草就会割伤手,胡乱的出家生活拖该比丘入地狱。

  312·散漫的行为、腐败的修行、可疑的梵行,皆无大果报。

  313·有该做的即应当好好地做、稳健与精进地做,因为散漫的比丘生活会散播更多(烦恼)的尘埃。

  314·最好别造恶业;恶业过后会折磨造恶者。最好是行善业;行善后不会苦恼。

  315·比如边界之城内外都需要防护,你也应如此防护自己。莫错失这大好机会,错失这机会的人去到地狱时就会悲痛。

  316·对不应羞耻的感到羞耻、对应羞耻的不感到羞耻、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

  317·对无险的视为危险、对危险的视为无险、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

  318·把无恶的想成有恶,对恶的又不见其恶,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

  319·知道恶的是恶、知道善的是善、及持有正见的人,将会投生至善趣。


 

围炉夜话:彻见真性

$
0
0

    一八六、彻见真性 自达圣境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一个被物欲所困扰的人,总觉得生命很悲哀;只有留恋于纯真本性的人,才会发觉生命之可爱。明白物欲困扰的悲哀,世俗的情怀立刻消除;明白留恋本性的欢乐,圣洁的境界自然到来。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有思想,而动物没有思想。就说牛马吧,它们奔波劳碌,是为了换得一把草吃,它为有草吃而活着。而人只是为了衣食而奔波,难道不是和牛马一样了吗?在世上还有一种人有衣有食,却甘愿做牛马,为物欲而四处奔波,这种人比牛马还要可悲。所以一个人要真正求得快乐,就要在彻悟自己的真性上多下功夫,才能进入超凡脱俗的至高境界。

 

一人一张经典碟——西崎崇子·《流金岁月》

$
0
0


专辑名称:流金岁月
专辑歌手:西崎崇子
唱片公司:马可勃罗
发行时间:1996年11月01日
专辑语种:音乐专辑

    回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财富。由NAXOS等多家唱片公司出品的一系列SACD版的怀旧音乐,或许能让我们找到当时的心情。
    不知各位对于奥斯卡的电影是否热衷?我自己在喜爱音乐的同时也是一个钟情于经典老电影的影迷。闲来之时,听听优美曼妙的音乐,或者看看昔日的经典电影,不失为一种对生活的享受。我觉得,音乐和电影一样,都记录了那个年代创作者们的心路,或悲或喜,带给听众和观众心灵上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她能勾起你往日的思绪,使人沉醉也好,使人缅怀也罢,打动人心,才是最关键的。
    回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财富。由NAXOS等多家唱片公司出品的一系列SACD版的怀旧音乐,或许能让我们找到当时的心情。
    西崎崇子和石信之共同演绎的这张《流金岁月》,似乎已经被乐迷们奉为怀旧音乐中绝对的经典了。
    流金岁月西崎崇子,这位将我们中国“国宝级”音乐《梁祝》出色演绎,并极力将其推向世界乐坛的日本小提琴演奏家,深得中国乐迷的喜爱。作为公认的《梁祝》演奏专家,她的演奏风格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情深!抓住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结合该段音乐的故事,将曲子“表演”给听众听。如果说,欧美的古典音乐演奏家能把握欧美古典音乐的精华,将其演绎得很有味道,那么,这位亚洲的小提琴演奏家所演奏出的具有东方人感情特质的音乐,则能将曲子的“味道”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虽说,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但文化底蕴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音乐演奏风格,却各有千秋,不易雷同了。
    就像此碟中的《情人的眼泪》、《不了情》,深情款款地向听众道出那个年代的恋人们对感情的一种纯真的执著。我们怀着对过去的留恋,聆听西崎崇子深入内心的演奏,很难不被打动。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曾经传唱在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如今通过艺术的重新加工,变成了一曲曲经典的小提琴。此刻听来,依然是那样芬芳温馨,令人遐想无限,散发出的丝丝韵味,彻底满足了欣赏者的怀旧情绪。
   专辑收录的每一首歌都代表着人们渴望与执着的一份真爱与真性情,从"情人的眼泪",到"明日天涯",由天后级小提琴家西崎崇子与指挥家石信之联手,实为难得一闻的精彩音乐对话,为天下有情人拨动的真爱之声,也为岁月流逝中的真爱做永恒的见证。
    从另一方面说,这张《流金岁月》是凌驾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好音乐,由严肃音乐家来演奏流行音乐作品,应该说是提升了流行作品的音乐品味。这样做,不仅仅是满足了年长一辈爱乐人的怀旧情感,还吸引了更多喜爱流行音乐的年轻人坐下来用心感受音乐,毕竟,好的音乐是无人能抗拒的。
    当然,除了西崎崇子到位的小提琴演奏之外,另一功臣石信之也在此展示了他一贯的指挥才华,再加之上海乐团管弦乐队的倾力配合,为我们打造出了这首首经典。
    能听上一曲老乐,把一盏香茗,细味曲中情浓,又管得他华发早生,岁月燃烧呢……


古典专辑


 

法句经【白话译文】(23)·安宁品

$
0
0


  二十三、安宁品


  原典

  安宁品第二十三十有四章
  安宁品者,差次①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②。
  我生已安,不愠③於怨;众人有怨,我行无怨。㈠
  我生已安,不病於病④;众人有病,我行无病。㈡
  我生已安,不戚於忧;众人有忧,我行无忧。 ㈢
  我生已安,清净无为;以乐为食,如光音天⑤。(四)
  我生已安,澹泊无事;弥薪⑥团火,安能烧我?(五)
  胜则生怨,负则自鄙⑦,去胜负心,无诤自安。 ㈥
  热无过⑧侄,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七)
  无乐小乐,小辩小慧⑨,观求大者,乃获大安。(八)
  我为世尊⑩,长解无忧,正度三有⑾,独⑿降众魔。 (九)
  见圣人快,得依附快,得离愚人,为善独快。(十)
  守正道快,巧说法快,与世无诤,戒具常陕。(十一)
  依贤居快,如亲亲会⒀;近仁智者,多闻高远。(十二)
  寿命鲜少⒁,而弃世⒂多,学当取要,令至老安。(十三)
  诸欲得甘露⒃,弃欲灭谛快,欲度生死苦,当服甘露味。(十四)


  注释

  ①差次:将某某排出先後的次序,好坏的程度。
  ②不堕:不堕落。
  ③不愠:不生气、不发怒。
  ④不病於病:不被各种弊端所侵扰。前一个病字是动词,即为某某所伤害,侵扰而失去健康的心态;後一个病字是名词,即人生的各种缺陷、毛病所蔽。
  ⑤如光音天:光音天,乃色界三天之一,即第二、第三禅天,位於无量光天上,在少净天之下。此界众生无有音声,用禅定心所发之光明传达彼此之意,故称光音天。
  ⑥弥薪:穷尽所有柴薪。弥,遍、尽也。
  ⑦自鄙:自卑。
  ⑧热无过:无过,不再比某某更甚,下文句式相同;热,此处指热恼,心神不宁。
  ⑨无乐小乐,小辩小慧:不要以小乐、小辩、小慧为乐。
  ⑩我为世尊:此句意思是说,每个人是自足的,不要傍依何物何人。人亦该守独,不要随大流,丧失自我的自主性。「我」是世间至高无上的。
  ⑾三有:即三界,指欲有、色有、无色有。
  ⑿独:守独,坚持自我的自足性、自主性,不为外物他人所惑、所动。
  ⒀如亲亲会:前一个亲字是名词、指亲属、亲人;後一个亲字是副词,直接地、面对面地;会,即是聚会、团聚。
  ⒁寿命鲜少:寿命,即长命、长寿;鲜少,很少;鲜,少也。
  ⒂弃世:指中途离开人间,未能寿终正寝者。
  ⒃诸欲得甘露:许多想要得到如甘露般甜美的佛法之人。


  译文

  安宁品的大意是,区分平安与危险的具体表徵,从而(使人们)远离恶而趋近善,身心欢快但不堕落。我(佛陀自称)的身心已安定,无怨无怒不动心;尘世庸众多有怨,我行佛道不动瞋。 ㈠
  我的身心已安定,不再病於因缘病;众人皆有(生、老、病、死)四大病,我行佛道无此病㈡
  我的身心已安定,亦无烦恼亦无忧;尘世凡夫烦肠断,我行佛道乐无愁。 ㈢;
  我的身心已安定,心灵清净无所作为:以喜悦为食,如同住在光音天。(四)
  我的身心已安定,心志澹泊无所事事:即使穷尽人间薪柴聚集火力,又怎能烧著我的身上?(五)
  战胜了他人则制造怨恨,被他人击败则生出自卑心理:除去胜负意念,无诤无吵乐安静。㈥
  热恼莫过於淫欲,歹毒莫过於怒火,最大之苦莫过於有身,极乐之境莫过於涅槃。(七)
  勿以世俗小乐为乐,勿求世俗的小辩小慧,当求出世之乐之慧,获此大乐大慧永安康。(八)
  「我」乃世间至高无上的尊者,它可为众生解脱恼忧,救度凡众出离三界,独力能降众多魔军。(九)
  见到圣人使人愉快,能够凭依圣人使人愉快,能够远离愚蒙之人,行使善事使人愉快。(十)
  坚守正道使人愉快,巧妙阐说佛法使人欢快:与世人无争,守戒之德圆满使人常常愉快。(十一)
  依傍贤人结庐而居愉快,仿佛亲族相互聚会:靠近仁人智士,更多地聆听高妙深远之道理。(十二)
  长寿之人很少,中途谢世者甚多:学习佛法应当善取精要,使人到老安乐平稳。(十三)
  诸位想要获得甘露般甜美的佛法之人,应该抛弃欲望,涅槃之境使人愉快:要想度脱生死苦海,应当常饮甘露般(佛法)之味。(十四)


    附录:南传法句经 第廿三 象品(十四偈)

    原典

  第廿三 象品(Naga Vagga)

  320、

  如象于战场,堪忍诸弓箭,

  人多不自律,我忍诸诽谤。

  321、

  御象可赴会,御象王可乘,

  人中堪忍者,人中最上御。

  322、

  御骡为优良,信度(Sindhu)马优良,

  长牙象(Kunjara)优良,御己更优良。

  323、

  非彼诸车乘,能达无行境(涅槃),

  彼善调御人,能达无行境。

  324、

  彼象名财守(Dhanapalaka),思母情难伏,

  被困不思食,唯思念象林。

  325、

  懒惰又贪食,贪睡转侧眠,

  如猪贪食睡,愚者频入胎(生死轮回)。

  326、

  往昔此妄心,游荡随所欲,

  随所爱好求,我以智调伏,

  如象师持钩,制伏发情象。

  327、

  喜于不放逸,善护卫自心,

  自离于烦恼,如象出泥沼。

  328、

  若得贤伴侣,正直具智慧,

  欣然同彼行,克服诸困难。

  329、

  若不得贤伴,正直具智慧,

  应如王弃国(抛弃征服的国土),如象独游林。

  (328,329两偈合诵)

  330、

  宁独住为善,不与愚人伴,

  独往不造恶,自在象游林。

  331、

  患难遇友喜,少欲知足喜,

  命终积善喜,离一切苦喜。

  332、

  在世孝母乐,孝顺父亦乐,

  奉事沙门乐,奉事圣者乐。

  333、

  持戒垂老乐,不移信心乐,

  圆证智慧乐,不造恶业乐。


    译文

  320·如同在战场上的象忍受箭射,我亦应忍受(他人的)毁谤。诚然,多数人是无戒行的。

  321·只有已受驯服的(马和象)才可被带往人群;国王只骑已受驯服的(马和象)。在众人之中的最上者是已制伏自己及能忍受毁谤的人。

  322·已受驯服的骡、骏马与大象是优良的;然而能以(道智)制伏自己者更为优良。

  323·以任何车乘皆不能去到未到过之地;只有完全制御自己的人才能到达其地。(注:未到过之地是指涅槃。)

  324·那名为护财的象发怒时是难以制伏的,被捕后它绝食,只想著要回去象林(照顾母亲)。

  325·愚人怠惰、贪吃又如饱食的猪般懒睡。这愚人必须不断地轮回。

  326·在过去,此心随著自己的喜好四处飘荡。现在,我将善御己心,如象师持钩制伏发狂的象。

  327·当乐于精进、防护己心。如受困的象脱出泥沼般,你亦应使自己脱离烦恼的泥沼。

  328·若人能找到有德及有智慧的圣者为伴,他应欢喜及有正念地与其人共同生活,而克服一切危难。

  329·若人不能找到有德及有智慧的圣者为伴,他就应该独自生活,如舍弃所征服的国土之王,又如玛当伽象在森林里独行。

  330·宁可独自生活,亦绝不与愚人为友。所以人们应当独自过活、不造恶,如玛当伽象般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独行。

  331·在需要时有朋友是乐,对所拥有的感到满足是乐,临命终时有善业是乐,脱离一切苦是乐。

  332·在这世上,事奉母亲是乐,事奉父亲也是乐。在这世上,事奉沙门是乐,事奉婆罗门也是乐。

  333·能够持戒到老是乐,有不动摇的信心是乐,获得智慧是乐,不造恶是乐。(注:在此婆罗门是指佛陀、辟支佛与阿罗汉。)


 

围炉夜话:心开月明

$
0
0

    一八七、心月开朗 水月无碍
    胸中既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水有波。
    一个人如果没有丝毫物欲,那心中壁垒就像炉火熔雪,阳光化冰一般快速;一个人如能把眼光看得远些,那清朗景象宛如皓月当空,倒影在水一般宁静。
    佛有四眼,即肉眼、天眼、法眼、佛眼,而人只有一双肉眼,看到的全是物质利益,所以心中的烦恼也很多。如果能减少欲望,淡泊名利,在喧闹的市井中独自沉默,在横流的物欲中洁身自好,抛却诸般纷扰,胸中便欲火自灭,坚冰自溶,便能活得安然自在。明月清风处处有,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最清明的本性一样,心怀物欲的人是见不到这无处不在的明月清风的。

 

法句经【白话译文】(24)·好喜品

$
0
0


  二十四、好喜品


  原典

  好喜品第二十四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
  违道则自顺①,顺道则自违②;舍义取所好,是为顺爱欲。 ㈠
  不当趣③所爱,亦莫有不爱;爱之不见忧,不爱见亦忧。 ㈡;
  足以莫造爱④,爱惜恶所由。已除给缚者⑤,无忧无所憎。㈢
  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何忧何畏?(四)
  好乐生忧,好乐生畏;无所好乐,何忧何畏?(五)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解⑥无贪欲,何忧何畏?㈥
  贪法戒成,至诚知惭;行身⑦近道,为众所爱。(七)
  欲态不出,思正乃语;心无贪爱,必截流⑧渡。(八)
  譬人久行,从远吉还⑨,亲厚普安,归来喜欢。(九)
  好行福者,从此到彼,自受福祚⑩,如亲来喜。(十)
  起⑾从圣软,禁制不善;近道见爱,离道莫亲。(十一)
  近与不近,所往⑿者异;近道升天,不近堕狱。(十二)


   注释

  ①自顺:自己顺从自己的欲望,感到无所阻碍。
  ②自违:自己跟自己的欲望作斗争。
  ③趣:通趋,趋奉、顺从。
  ④造爱:即造作、生出爱欲、爱心。
  ⑤给缚者:《中华大藏经》作「缚结者」;宋本《法句经》作「结缚」者。三种译法均通。意谓世俗界的种种令人迷惑的现象。
  ⑥解:晓悟、明白。
  ⑦行身:即意志和身体。行,意志、意志力。
  ⑧流:意指生命之流。
  ⑨从远吉还:从远处吉祥平安的回到家中。还,回来。
  ⑩祚:福也。
  ⑾起:开初。
  ⑿往:人生的去向、结局。 

 

  译文

  好喜品的大意是要人们禁绝喜好诸多欲望,能够做到不贪恋欲望,则将没有任何忧愁祸患。
  违背大道之人就会顺从自我欲望,顺从大道之意就会跟自我欲望斗争;舍弃道义投取自我嗜好,这便叫做顺从爱意与欲望。 ㈠
  不去会见可爱的人,也不会合不爱的人:不见所爱之人心中忧,见到憎恶之人心亦忧。㈡
  因此不要造作、生出爱意,爱(亦是)憎恨厌恶产生的缘由:(既然)已经解除了制造束缚的(使动)者,(也将会)无所忧虑无所憎恨。㈢
  爱意与喜好产生忧愁,爱意与喜好产生畏惧;没有任何锺爱任何喜好,哪裏会有什么忧愁什么畏惧呢?(四)
  求乐之人多生忧愁,好乐之人多生畏惧;平生不求喜乐事,哪裏会有畏惧和忧愁? (五)
  贪欲至极便生忧愁,贪婪无厌足便生畏惧:了悟无贪无欲乐,哪裏会有什么畏惧和忧愁?㈥
  专心佛法戒德成,至诚方知反省人生:矢志持身修佛道,众人爱戴此等人。(七)
  欲望之意勿使流露於言行,思想端正然后方才言语,心无所贪亦无受,定能截断轮回(而出离苦海)。(八)
  就像人久客他乡,从远处平安归来, (看到)亲人厚友均皆安奸,归来之时皆欢喜。(九)
  喜欢造福之人,从今世到後世,自然享受造福的福报,就像亲人远道而来令人欢喜一样。(十)
  开初就听从圣人的教导,禁制心中不善的念头:靠近佛道就会被人爱戴,背离佛道将会众叛亲离。(十一)
  人生结局各不同,就看他是靠近佛道还是远离佛道;靠近佛道之人可以升入天界,远离佛道之人将会堕入地狱。 (十二)


    附录:南传法句经 第廿四 爱欲品(廿六偈)

    原典

  第廿四 爱欲品(Tanha Vagga)

  334、

  放逸者纵欲,增长如蔓藤,

  此生他处生,如猿觅林果。

  335、

  人于此世间,顽劣欲缠缚,

  诸忧苦增长,如毗罗(Birana毗罗草)得雨。

  336、

  人于此世间,顽劣欲调服,

  诸忧苦易除,如莲叶落露。(335,336两偈合诵)

  337、

  我今为众说,掘除爱欲根,

  如掘毗罗草,求取香甜根,

  勿为魔屡害,如洪淹芦苇。

  338、

  伐树不断根,虽斩犹再生,

  祛欲不除根,苦楚犹再生。

  339、

  人贪著欲乐,三十六爱流(欲爱、有爱、非有爱分为六根与六尘各十二),

  心思为欲染,爱潮荡痴人(邪见人)。

  340、

  爱欲随处流,蔓草芽(六根)盛长(六尘),

  见诸蔓草生,以慧断其根。

  341、

  快乐是无常,境生欲水长,

  人迷逐欲乐,唯得受生死。

  342、

  为爱欲所使,惊兔网中驰,

  烦恼(贪、嗔、痴、慢、邪见)紧束缚,长受轮回苦。

  343、

  为爱欲所使,惊兔网中驰,

  比丘求爱尽(涅槃),应离于爱欲。(342,343两偈合诵)

  344、

  人若舍欲林,孤寂山林间(出家意),

  复生爱欲心,转驰向世间,

  观此松缚人,还俗复受缚。

  345、

  铁木与麻缚,智者言非坚,

  贪恋妻儿财,是为大坚缚。

  346、

  智言此坚缚,松软难解脱,

  无著舍爱欲,断弃求出离(出家)。

  347、

  耽欲随欲流,蜘蛛自织网,

  断缚无著者,解脱一切苦。

  348、

  舍过、现、未来(三世的五蕴),而到达彼岸(涅槃),

  解脱于一切,不再受生死。

  349、

  邪念所困扰,炽然求欲乐,

  贪欲倍增长,彼自作坚缚。

  350、

  调服诸邪思,常住不净观,

  正念灭贪爱,断除魔束缚。

  351、

  无畏达究竟,爱尽无贪欲,

  拔除生有(三有:欲、色、无色;指轮回)刺,此乃最后身。

  352、

  离欲无贪者,通达法次第,

  彼为最后身,大智大丈夫。

  353、

  我调御一切,我了知一切,

  一切无染著,一切已出离,

  爱尽得解脱,自悟谁为师?

  354、

  法施胜众施,法味胜众味,

  法喜胜众乐,爱尽灭众苦。

  355、

  财富毁愚者,不毁求寂者(求到彼岸),

  愚者为财富,自害亦害他。

  356、

  杂草毁田地,爱欲毁世人,

  供养无欲者,能得大果报。

  357、

  杂草毁田地,嗔恚毁世人,

  供养无嗔者,能得大果报。

  358、

  杂草毁田地,愚痴毁世人,

  供养无痴者,能得大果报。

  359、

  杂草毁田地,贪爱毁世人,

  供养无贪者,能得大果报。

  (356,357,358,359四偈合诵)

 

    译文

  334·沉于怠惰之人的渴爱有如蔓藤般滋长。他有如林里贪吃果子的猴子,从这一世跳到那一世。

  335·在这世上,对于为卑劣的渴爱所控制的人,他的痛苦就会增长,有如受到好好浇水的野草般增长。

  336·在这世上,对于能克服这难以克服的卑劣渴爱之人,他的痛苦则会消失,就有如水珠从荷叶上掉落一般。

  337·如是我当向你们这些在此集会的人宣说此善法:‘有如在掘一枝良好的树根一样,把渴爱连根拔起。别让魔王不断地折磨你,有如洪水不断冲击芦苇般折磨你。’

  338·如被砍倒的树,若其根未受损而深固,它即会重生。同样地,若潜伏的渴爱未被根除,此苦(生老死)即会不断地生起。

  339·那持有邪见及具有奔向欲境的三十六道强(爱)流之人,为欲思惟冲走。

  340·渴爱之流奔向一切感官目标;渴爱之藤自(六门)而生,及缠住(六尘)。看到渴爱之藤在滋长,你应以道智砍断其根。

  341·在众生之中,流著的是受到渴爱滋润的快乐。那些执著与追求欲乐的众生,必须遭受生与老。

  342·为渴爱所困的人惊慌得有如落网的野兔。他被束缚紧紧地绑住,必须长期受苦(生死轮回)

  343·为渴爱所困的人惊慌得有如落网的野兔。因此,想令自己获得解脱者应灭除渴爱。

  344·在舍离欲林(即俗家生活)之后,他去到修行林(即比丘生活)。但当离开欲林之后,他却又赶著回去那欲林。看吧,这已获得自由者又赶著重投束缚。

  345-346·智者不会说由铁、木与麻绳所造的束缚是坚牢的;他们只说对珠宝、妻子与儿女的渴爱执著的束缚才是坚牢的。它们把人拖到(恶道)去;虽然看似柔软却难以解除,智者断除此渴爱之束缚,坚决地舍弃欲乐与出家去。

  347·执著渴爱的人随著自己所造的欲流而去,如蜘蛛投向自己所结的网。智者断除渴爱之束缚,舍离一切苦而遨游。

  348·舍弃过去、末来与现在。在到达最后一生之后,心已解脱一切,你将不会再有生与老。

  349·对于受到欲念扰乱的人,他的渴爱很强,不断把事物看成美好,其渴爱也不断地增长。诚然,他弄到自己的束缚更为坚牢。

  350·乐于平息(欲)念及时刻保持正念的人,观照(身等)不净,肯定能够脱离渴爱。此人将会断除魔王的束缚。

  351·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人是无畏、无贪与无烦恼的。他已断除了生命之剌(例如渴爱)。这是他的最后一生。

  352·无贪欲、无执著、通达圣典的词义语法与次第的人是为‘此生是最后一生的大智者、大丈夫’。

  353·我已征服了一切、了知一切、不执著一切、舍弃一切。在灭除了贪欲之后(即证得阿罗汉果),我脱离了诸烦恼。自证四圣谛之后,我应称谁为师?

  354·在一切施之中,法施最殊胜;在一切味之中,法味最殊胜;在一切悦之中,法悦最殊胜:灭除渴爱战胜了一切苦(生死轮回)。

  355·财富毁灭愚人,但毁不了寻求彼岸之人。愚人以对财富的贪欲毁灭了自己,如害他人般害了自己。

  356·杂草损坏了田地;贪欲害惨了众生。因此施予离贪者,必将获得大果报(10)。

  (注10)大果报即是大福报。

  357·杂草损坏了田地;嗔恨害惨了众生。因此施予离嗔者,必将获得大果报。

  358·杂草损坏了田地;愚痴害惨了众生。因此施予离痴者,必将获得大果报。

  359·杂草损坏了田地;欲望害惨了众生。因此施予离欲者,必将获得大果报。


 

围炉夜话:天人合一

$
0
0

    一八八、野趣丰处 诗兴自涌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性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诗的灵感应在寂寞的原野上出现,当文思奔放诗兴大发时,连山林也感染上了诗意;自然情趣充塞山水之间,当独自漫步在湖边时,清沏的水面映着山峦,景色令人陶醉。
    人生有三乐,“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这里说的是其中一乐即出门寻山水,有生活情趣的人能与大自然神交,大自然无限美景,能激发人的激情,能陶冶人的心灵,使人诗潮奔涌。在欣赏大自然时,就仿佛回到生命的最初本源,这种天人合一的快乐,哪里是语言能够表达的?

 

法句经【白话译文】(25)·忿怒品

$
0
0


  二十五、忿怒品


  原典

  忿怒品第二十五二十有六章
  忿怒品者,见瞋恚害;宽弘慈柔,天祐人爱。
  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①;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 ㈠
  贪淫不见法,痴愚意亦然,除淫去痴者,其福第一尊。㈡
  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②入明。 ㈢
  忍辱胜恚,善胜不善③;胜者能施,至诚胜欺④。(四)
  不欺不怒,意不多求,如是三事⑤,死则上天。(五)
  常自摄身,慈心不杀,是生天上,到彼无忧。㈥
  意常觉悟,明暮⑥勤党,漏尽意解,可致泥洹。(七)
  人相谤毁⑦,自古至今,既毁多言,又毁讷诃⑧;亦毁中和;世无不毁(八)。
  欲意非圣,不能制中;一毁一誉,但⑨为利名。(九)
  明智所誉,唯称⑩是贤;慧人守戒,无所讥谤。(十)
  如罗汉净,莫而⑾诬谤;诸天咨嗟⑿,梵释所称。(十一)
  常守⒀慎身,以护祐恚;除身恶行,进修德行。(十二)
  常守惧言,以护瞋恚;除口恶言,诵习法言。(十三)
  常守慎心,以护瞋恚;除意恶念,思惟⒁念道。(十四)
  节身惧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十五)
  舍恚离慢,避诸爱贪,不著⒂名色,无为⒃灭苦。(十六)
  起而解怒,淫生自禁,舍不明健⒄,斯皆得安。(十七)
  瞋断卧安,恚灭淫忧⒅;怒为毒本,輭意梵志⒆;言善得誉,断为⒇无患。(十八)
  同志相近,详(21)为作恶,後别余恚,火自烧恼。 (十九)
  不知惭愧,无戒有怒,为怒所牵,不厌有务。(二十)
  有力近兵(22),无力近輭,夫忍为上,宜常忍羸。(二十一)
  举众(23)轻之,有力者忍;夫忍为上,宜常忍赢。(二十二)
  自我与彼,大畏有三(24),如知彼作,宜灭己中。(二十三)
  俱两行义(25),我为彼教;如知彼作,宜灭己中。(二十四)
  善智胜愚,矗言恶说;欲常胜者,於言宜默。(二十五)
  夫为恶者,怒有怒报;怒不报怒,胜彼鬬负。(二十六)


  注释

  ①不知道:不晓得大道。道,人生最高法则。
  ②冥:昏暗。
  ③善胜不善:善最终会战胜不善。
  ④欺:不诚实、欺骗。
  ⑤三事:指不欺、不怒、不多求。
  ⑥明暮:早晨傍晚。
  ⑦谤毁:诽谤诋毁,相互说坏话。
  ⑧讷韧:不善言辞者为讷,说话迟钝为韧。  ·
  ⑨但:只。
  ⑩称:相符。
  ⑾莫而:没有什么。
  ⑿诸天咨嗟:诸天,佛教特有概念,认为三界共有二十八天,从四天王天到非有想非无想天,总称诸天。咨嗟,感叹并且赞美之。
  ⒀常守:经常地守戒。
  ⒁思惟:即思维、思想。
  ⒂不著:不执著、不粘著。
  ⒃无为:无所作为。
  ⒄不明健:无明健,即缺乏智慧的强壮有力。
  ⒅恚灭淫忧:此语颇费解。依上文句法推之,应是恚灭无忧。
  ⒆輭意梵志:輭,通软。輭意与怒相对。软意近乎梵志。
  (20)断为:斩断有为意念之根。
  (21)详:谨惧、小心,不要冒失。
  (22)兵:武器,引伸为战斗。
  (23)举众:所有的凡夫。
  (24)大畏有三:依前文意,三种可畏惧之事物曰痴、曰怒、曰淫。这三种事物都足以引起灾祸。
  (25)俱两行义:俱,同时拥;两行义,两种相反的价值原则。如同意善,又随顺恶,便是两行义。


  译文

  忿怒品的大意是说:人若能够看出瞋怒、怨愤的危害性,自持宽弘慈爱柔和之心,则上苍保佑人所共爱。
  忿怒(之时)就看不到佛法,忿怒(之时)就不知大道:能够消除忿怒之人,幸福与喜悦常常随身而在。 ㈠
  贪婪淫荡就看不到佛法,痴愚之人也是如此:驱除淫欲赶走痴(意)之人,他所获得的福报为第一等(福报)。 ㈡
  (有)愤怒但能自我控制,犹如止住奔跑中的大车:这样的人可称是善於驾车之人,抛弃了昏冥而进入了光明(之境)。㈢
  (人生必须)承受住侮辱战胜愤怒,善(德)最终战胜不善:(真正的胜者)能够博施(恩德),至诚(之德)最终能够胜欺诈(之行)。㈣
  不自欺亦不愤怒,(心)意也不多贪求:能够做到这三件事,死後便可升入天界 。(五)
  常常自己管东身(心),心怀仁慈不杀生灵:这样的人可以升入天界,直到彼岸亦无忧愁。㈥
  意(念)常常明悟事理,朝暮勤恳学习佛法:烦恼消尽意念觉解,(如此)便可进入涅槃(境界)。(七)
  人们之间相互毁谤(攻击),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既毁谤人们多言,又毁谤木讷寡言;也毁谤中和(君子),世间众生之相无不遭毁。(八)
  有心要毁谤圣贤,自然就不能中道而行:人世间的一毁一誉之间,无非都为了利益与名声罢了。(九)
  明智(之人)所证誉的(德与行),只有贤(德)之人与之相符;智慧之人坚守戒律,没有什么(把柄)让人讥毁诽谤。(十)
  假如同罗汉般的净洁(无垢),就没有什么能让人毁谤了;诸天(之人)为之感叹为之赞美,梵释亦将称誉(罗汉般的净洁) 。(十一)
  经常守护(意念)谨慎身体之行,从而调伏瞋怒(之心)不起:除去身(心)中的恶行,进而修炼大德品行。(十二)
  经常守护(意念)谨慎自己言语,从而调伏瞋怒(之心)不起:除去口中恶毒的言辞,诵读习学佛法言语。(十三)
  经常守护(意念)谨慎心(念)所思,从而呵护瞋怒(之心)不起:除去(心)意中的恶毒念头,思惟谨以道法为相。(十四)
  (使)身行有节言语谨慎,守护管束其心(念)的(活动):舍弃愤恨踏上「大道」,忍受住侮辱最为坚强。(十五)
  舍弃愤怒远离傲慢,避开各种爱意贪欲:不在各种概念表相以及世俗物相上滞粘执著,无所作为便可熄灭人生痛苦。(十六)
  开初若能慧解愤怒(的害处),淫欲产生之时自然能够加以控制;舍弃没有智慧武装的世俗刚健(强壮),这些均能获得人生的平安。(十七)
  瞋意(已)断则睡卧安稳,愤恨熄灭、淫欲忧愁(也消除殆尽,人生获安):愤怒(之意)乃是歹毒之本源,柔和之间接近清净之志;言语和善必益,断然不会遭遇祸患。(十八)
  志同道合之人(本来)相互亲近,(却)假装不知故意为恶:後来分别之後留下愤恨,(余恨)之火燃烧自我烦恼不已。(十九)
  不知道惭愧,没有(持)戒之德便有怒(意):人若被怒意牵制,(就)不会满足自我应做之事(而另有他图)。(二十)
  有力(之人)容易靠近(械斗之事),无力之人靠近柔和(之心):只有那忍(的功夫)最为上策,应该常常忍於赢弱的状态之中。(二十一)
  大凡众人都轻视这种(人),有力之人忍(受欺侮):只有那忍最为上策,应该常常忍於羸弱的状态之中。(二十二)
  无论是我还是他,最大的畏惧有三种:如若知晓这三一种畏惧)已经萌芽,应当熄灭在自己?心意)之中。( 二十三)
  同时坚持两种(对立)的义(理) ,我向这种想法进规一言,如若知晓这种(两行之义)念头已经萌发,应当熄灭在自己(心意)之中。(二十四)
  最好的智慧(终能)战胜愚闇,(以及)粗陋语言邪恶说教:想要常常保持胜者(的姿态),应该在言辞方面保持缄默。(二十五)
  那些作恶之人,怒行之後必有怒报,怒行若不遭遇怒的回报,那么要战胜他人(必然以争斗决出胜负)。(二十六)


    附录:南传法句经 第廿五 比丘品(廿三偈)

    原典

  第廿五 比丘品(Bhikkhu Vagga)

  (或苾刍Bhikkhu出家受具足戒男子)

  360、

  善于调伏眼,善于调伏耳,

  善于调伏鼻,善于调伏舌。

  361、

  善于调伏身,善于调伏语,

  善于调伏意,善调伏一切,

  比丘善调伏,脱离一切苦。(360,361两偈合诵)

  362、

  调御手足语,调御最高者(头与心),

  心喜住禅定,比丘独知足。

  363、

  比丘调御语,善巧不夸耀,

  善说法与义,如甘露法雨。

  364、

  比丘住于法,喜悦于佛法,

  念法思惟法,不离于妙法(Saddhamma)。

  365、

  莫嫌己所得,莫忌他所得,

  比丘妒忌他,心不得于定(Samadhi 世间与出世间定)。

  366、

  所得虽微少,比丘不嫌弃,

  清净不懈怠,诸天所赞叹。(365,366两偈合诵)

  367、

  若于心与身(名与色),不执我我所,

  无我故无忧,彼实称比丘。

  368、

  比丘住慈悲,喜悦佛教法,

  证寂静安乐,诸行之解脱(涅槃)。

  369、

  汲去舟中水(舟喻人身,水喻邪念),水去舟行快,

  断除欲与嗔,比丘证涅槃。

  370、

  断五下分结(身见、疑、戒禁取、贪欲、嗔恚),断五上分结(色爱、无色爱、慢、掉悔、无明),

  勤修于五根(信、勤、念、定、慧),消灭五烦恼(贪、嗔、痴、慢、邪见),

  比丘越彼岸,名‘渡瀑流者’(四瀑流Ogha:欲、有、见、无明)。

  371、

  比丘勤修定,心莫逐爱欲(色、声、香、味、触),

  地狱吞铁丸,炽然哀号苦。

  372、

  无慧者无定,无定者无慧,

  具足定与慧,彼近于涅槃。

  373、

  独住空闲处(Sunnagara),比丘调静心,

  如实知见法,得出世法乐。

  374、

  常住于正观,五蕴之生灭,

  欣喜于所悟,觉者知不死。

  375、

  慧僧之先务,摄根意知足,

  戒波提木叉(Patimokkha),亲近勤善友。

  376、

  愿彼意和婉,举止悉端庄,

  心充满喜悦,必得至苦边。

  377、

  如婆尸迦花(Vassika或Vassiki夏生花、素馨),枯萎而凋落,

  舍弃贪嗔痴,比丘度生死。

  378、

  身静与语静,心静善得定(Susamahita入定),

  比丘离世俗,是为寂静者。

  379、

  当自善策励,当自善省察,

  自护具正念,比丘安乐住。

  380、

  自为自护卫,自是自皈依,

  故调御自己,如马师驯马。

  381、

  信乐于佛法,比丘达寂静,

  诸行皆止息,寂静安乐境。

  382、

  比丘少出家,勤修佛妙法,

  光明照世间,如月出云天。

 
    译文

  360·律仪眼是好的,律仪耳是好的,律仪鼻是好的,律仪舌是好的,

  361·律仪身是好的,律仪语是好的,律仪意是好的,律仪诸根是好的,律仪诸根的比丘得以解脱一切苦。

  362·制御己手、制御己足、制御己语、能够完全自我控制、乐于修观与平静、独处与知足的人是为比丘。

  363·比丘制御自己的言语,以平静的心善巧地说话,能解说法的涵义。这比丘的话是柔和甜美的。

  364·住于法、乐于法、禅修法、忆念法的比丘不会脱离正法。(注:在此法是指 saddhamma‘正法’,即三十七菩提分及九出世间法。)

  365·不应轻视自己所得的,也莫妒嫉他人所得的。妒嫉他人的比丘不会获得定力。

  366·若比丘所得虽少,却不轻视自己所得的,诸天肯定会称赞这生活清净与不怠惰的人。

  367·不视名色为‘我和我的’,及不为名色的坏灭感到忧悲者是真正的比丘。

  368·住于慈爱及勤修正法的比丘将会证悟寂静、无为与安乐的涅槃。

  369·诸比丘,汲掉这船(身)的水(邪念)。汲掉水后,船就能迅速地行驶。在断除贪欲与嗔恨后你将会证悟涅槃。

  370·断除五个(低层次的结)(11)、舍弃五个(高层次的结)(12)及培育五个(五根)(13)。已脱离五种执著(14)的比丘被称为‘已渡过瀑流者’。

  (注11)五个低层次的结: sakkayaditthi‘身见’、vicikkiccha‘疑’、ilabbataparamasa‘戒禁取见’、kamaraga‘欲欲’与 byapada‘嗔恨’。

  (注12)五个高层次的结: ruparaga‘色欲’、 aruparaga‘无色欲’、mana‘慢’、uddhacca‘掉举’及 avijja‘无明’。

  (注13)五根是信、精进、念、定与慧。

  (注14)五种执著是贪、嗔、痴、慢与邪见。

  37l·修禅吧,比丘。莫放逸、莫让心沉迷于欲乐。莫失念与吞(热)铁丸;当你被狱火焚烧时,莫哀号‘这真是苦’。

  372·无慧者无定,无定者亦无慧。具足定慧两者的人,真的已近涅槃。

  373·比丘去到僻静处(修禅),他的心是平静的,能清晰地知见正法,体验到凡夫所无之乐。

  374·每当观照五蕴的生灭时,他获得喜乐。对于智者来说,这即是朝向涅槃之道。

  375-376·对于有智慧的比丘,开始修行时应:防护感官、知足、遵守别解脱律仪(15)、亲近精进与生活清净的善友、友善及行为端正。然后,在(时常)充满喜悦之下,他将灭尽苦恼(生死轮回)。

  (注15)别解脱是比丘的根本戒。(他人怎能成为自己的依归?)自己的确是自己的依靠。因此,你应如马简看护良马般地看护自己。

  377·诸比丘,如娃斯迦树令其枯萎的花脱落一般,你们亦应舍弃贪欲与嗔恨。

  378·身语意皆平静、善于得定、及已舍弃世俗快乐的比丘是为‘寂静者’。

  379·比丘,你应训诫自己、检讨自己、防护自己及保持正念,如此你将生活安乐。

  380·自己的确是自己的依归,

  381·常充满喜悦与勤修正法的比丘将证悟寂静、无为与安乐的涅槃。

  382·比丘虽然年轻,若勤修正法,亦会照耀这世间,如无云之月。


 

围炉夜话:守正待时

$
0
0

    一八九、见微知著 守正待时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燥急之念。
    隐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必能飞得很高,一棵早开的花木,败落时必然凋谢得很快;只要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患,也可以消解急于事功的念头。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因为这种鸟潜伏的时间长,已经蓄精养锐,只要一有机会,它就出手不凡。对人来说凡事都应等待机会,修炼内涵,一旦时机到来,就能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同时,对自己还要有充分的信心,切不可灰心丧志,俗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就像先开的花必先败一样,一个人开发太早,平庸得也快,倒是默默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于大器晚成。

 

群星·《国乐大师》

$
0
0


专辑名称:国乐大师
专辑歌手:群星
唱片公司:天艺音像
发行时间:2011年08月12日
专辑语种:民乐专辑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们古代民族文化宝库里,乐器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陶埙、骨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乐器的始祖。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出土的大型编钟、编磬和笙、篪、排箫、瑟、十弦琴等八种一百廿四件乐器,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左右的历史,完整的将一座古代“地下音乐厅”,再现于世人面前。
    在我国古代,对乐器长期采用“八音”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制作材料,对钟、罄、瑟、笛、竽、埙、鼓、柷等各种乐器,做了基本的概括。其中更衍生了传统十大古典汉族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还有《夕阳箫鼓》一说)、《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汉族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是汉族传统音乐的精髓。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嵇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本唱片介绍的主要是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我国古代早期的乐器,基本上为弹拨、吹管、击撞三个部分。拉弦乐器如二胡等近千年内发展起来的乐器,只在个别乐曲中,为了丰富乐曲表现力,和考虑听觉上的历史连贯性,在伴奏中作了陪衬。更是荟萃了闵惠芬、刘德海、管平湖、项斯华、彭修文、陆春龄、成公亮、龚一等许多民乐大师的经典作品。
    由于历史发展的种种缘故,与古乐器同龄的古乐曲已难寻觅,本唱片曲目仅就编者所能,对部分传统资料进行了收集并邀请古乐演奏家进行录音,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古琴与乐队·忆故人》,是我国已故著名古琴艺术家吴景略先生在其“艺术生涯六十年纪念音乐会”上的演出实况录音,这是吴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出,成为宝贵的一代琴师的绝音。另外还补充了近代作曲家们的部分习古新作,制成了《中国古乐器·古曲(一)云》,以供大家协商与研究。

 


 

法句经【白话译文】(26)·尘垢品

$
0
0


  二十六、尘垢品


  原典

  尘垢品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尘垢品者,公别①清浊;学当洁白,无行汙辱②。
  生③无善行,死堕恶道;往疾无问④,到无资用。㈠
  当求智慧,以然意定;去垢勿污,可离苦形⑤。 ㈡
  慧人以渐⑥,安徐精进,洗除心垢,如工链金。 ㈢
  恶生於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其身。(四)
  不诵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⑦,放逸为事垢。(五)
  悭为惠施垢,不善为行垢,今世亦⑧後世,恶法为常垢。 ㈥
  垢中之垢,莫甚於痴;学当舍恶,比丘无垢。(七)
  苟⑨生无耻,如鸟长喙;强颜耐辱,名曰秽生。(八)
  廉耻虽苦,义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日洁生(九)
  愚人好杀,信无诚实,不与而取,好犯人妇。(十)
  逞心犯戒,迷惑於酒;斯人世世,自掘身本。(十一)
  人如觉是⑩,不当念恶;愚近非法,久自烧没。(十二)
  若信布施,欲扬名誉;贪人虚筛,非入净定。(十三)
  一切断欲,截意根源,尽夜守一,必入定意!(十四)
  著欲为尘⑾,从染垄漏⑿;不染不行,净而离愚。(十五)
  见彼自侵⒀,常内自省;行漏自欺,漏尽无垢。(十六)
  火莫熟於侄,捷莫疑⒁於怒;网莫密於痴⒂,爱流駚⒃於河。(十七)
  虚空无辙迹,沙门无外意;众人尽乐恶⒄,唯佛净无秽。(十八)
  虚空无辙迹,沙门无外意;世间皆无常,佛无我所有⒅。(十九)


  注释

  ①公别,《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写作分别。依文意当作「分别」。
  ②汙辱:即污辱、污秽耻辱。
  ③生:活著的时候。
  ④往疾无间:无间,指犯有五逆罪者,其所作之业导致无间地狱之苦果。堕入地狱称为无间业。
  ⑤苦形:苦态,如老苦、病苦、离别苦、爱不得苦等等形态,简称苦形。
  ⑥渐:慢慢地浸染、熏陶。
  ⑦色垢:指身体处於污秽之中。
  ⑧亦:和;连词。
  ⑨苟:苟且。
  ⑩觉是:对这些有所醒悟。是,这些,指上文所说的道理。
  ⑾著欲为尘:执著於欲望便是尘俗生活。
  ⑿从染尘漏:顺从世俗的各种影响便会有尘世之烦恼。
  ⒀自侵:各自互相残害。与「自寇」意相同。《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⒁疑,《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写作疾。今依「疾」,全句意通。捷莫疾於怒,意谓愤怒情绪来势敏捷,速度最快,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这种心理变化的速度。
  ⒂痴:是意识高度密集,集中关注某一对象,故以纲喻。
  ⒃駃:「快」之异体字。
  ⒄乐恶:以恶为乐。
  ⒅我所有:全称「我所有之观念」,简称我所有。即是我之所有,我之所属意。佛教把自身看著我,自身以外之物皆为我所有。而我与我所则被认为是与一切世俗分别的基本分别,所以为破除的对象。


  译文

  鹿垢品的大意是公开分别清(行)与浊(行)的不同,学习(佛法)应当与白无瑕,不要做出一些污辱之事。
  活著时没做一件好事,死後就会堕入恶道(之中);(生命)迅速地向地狱靠近,一旦堕入地狱就只有受苦受刑。 ㈠
  应当追求智慧,以正确的意(念)安定昼(心):除去污垢勿要污染,可以远离诸种苦相。㈡
  智慧之人渐次地修行,安稳徐缓精进助善;洗除心(念)中污垢,犹如工匠锻链金子一样(使之纯净)。㈢
  恶(念)生於心中,结果还是自坏其身:犹如白铁生銹,反而自己吞食自身。(四)
  不诵(佛经)便是言语污垢(不净),不勤劳(持家)便是家庭污垢(不净)不严格守戒便是身处污垢之中,放纵自己行为便是众多污垢事件之一。(五)
  怪吝便是惠施(品德)之污垢,不善之行便是(人的)品行之污垢:当今之世及後来之世,恶法总为恒常的污垢。 ㈥
  污垢之中的污垢,没有超过痴(意)之污垢了:学习(佛法)应当舍弃恶(念),比丘是没有(任何)污垢的人。(七)
  苟且(偷生)就会没有廉耻,就像鸟儿长了张长嘴(随意诋毁他人);强作(欢)颜忍受屈辱,(这样的人生)可以称之为污秽的人生。(八)
  廉正有耻即使(清)苦,(但於)道义而言则清清白白:避开屈辱不生虚妄(之言),(这样的人生)便可称之为乾净的人生。(九)
  愚合之人喜欢杀生,没有一点诚实品德:不去施与却要妄取,喜欢骚扰他人之妇。(十)
  放纵心意违犯戒律,迷惑於酒(醉)之中:这等人世世代代,都在自我挖掘毁灭生命之根本。(十一)
  人们若能觉悟这种道理,不当再去以恶为念:愚合就十分靠近非法之境,久而久之就自然焚烧毁灭。(十二)
  假如相信布施(行为),是要宣扬自己的名誉:贪婪之人(就会)虚饰其行,并不能够进入清净安定之境。(十三)
  斩断一切欲念,截断妄意之根源,尽夜持守一心,必然进入禅定(的意念)。(十四)
  粘著於欲望便是尘世心态,顺从世俗之习便会生出烦恼:不被世俗所染不为世俗之行,(心意)清净从而远离愚闇。(十五)
  看见人们相互攻伐,常常应当自我反省:意根烦恼就会自我侵伐,烦恼除尽就没有世俗污垢。(十六)
  (即使是)火也比不上淫欲(之火)躁热,再快的速度比不上怒意(迅速地引发)出横祸:所有的罗网比不上痴意之细密,爱意流淌的速度甚於流淌的河流。(十七)
  (心灵)虚空门外就没有(送往迎来)的大车印痕,沙门之辈(心中)就会除却各种妄念:庸凡众生都以恶(行)为乐,只有佛清净没有污秽。(十八)
  (心灵)虚空门外就没有(送往迎来)的大车印痕,沙门之辈(心中)就会除却各种妄念: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不定,佛已破除了对我之所有的执著。 (十九)


    附录:南传法句经 第廿六 婆罗门品(四十一偈)

    原典

  第廿六 婆罗门品(Brahmana Vagga)

  (Brahmana除恶业者)

  383、

  勇于断欲流,离欲婆罗门,

  知诸蕴灭尽,汝便证无为(涅槃)。

  384、

  依止观二法,清净达彼岸,

  一切烦恼灭,彼为婆罗门。

  385、

  无此无彼岸,两岸亦皆无,

  无苦无束縳,彼为婆罗门。

  386、

  无垢离诸漏,林中独修定,

  清净无烦忧,所作皆已办,

  亲证最上果,彼为婆罗门。

  387、

  日光与月照,武士甲胄闪,

  婆罗门定光,佛光日夜照。

  388、

  弃恶为梵志(婆罗门),寂静为沙门(Samana),

  自除众秽行,是为出家人。

  389、

  莫击婆罗门,婆罗门勿怒,

  击彼者可耻,发怒更可耻。

  390、

  婆罗门制心,制止贪执心,

  断除害他心,唯此能减苦。

  391、

  不以身与语,或意造恶业,

  调制此三处,彼为婆罗门。

  392、

  无论师承谁,徒众应敬师,

  敬师说佛(正觉)法,如梵志(婆罗门)敬火。

  393、

  不因于髻发(Jata结发外道),不因于种姓,

  亦非是生来(印度的生来的四种阶级),而为婆罗门,

  见法具德者,具福(Sukhi幸福、清净)婆罗门。

  394、

  邪慧髻发者,何用著鹿皮?

  内不舍欲贪,外徒具严饰。

  395、

  汝著粪扫衣(Pamsukula弊恶衣,出家者的袈裟),清瘦筋脉显,

  林中独修定,彼为婆罗门。

  396、

  非因母胎生,而称婆罗门,

  若有诸垢染,但名‘婆洼底’(Bhovadi:Bho尊称君,Vadi说;与君说者),

  净除诸染著,彼为婆罗门。

  397、

  断一切结缚,心无有怖畏,

  无著离系缚,彼为婆罗门。

  398、

  断除勒皮带(嗔恚),皮缰(贪爱)与绳索(六十二邪见),

  及彼附属物(随眠、烦恼:欲贪、有贪、嗔、慢、见、疑、无明),舍弃其阑闩(无明),

  自觉证悟者,彼为婆罗门。

  399、

  他恶骂打罚,默忍不起嗔,

  忍辱潜力军,彼为婆罗门。

  400、

  不嗔恒行善,不贪自调伏,

  此乃最后身,彼为婆罗门。

  401、

  如莲叶水珠,针尖之芥子,

  爱欲不能染,彼为婆罗门。

  402、

  人世知苦尽,舍弃诸重担,

  身心得解脱,彼为婆罗门。

  403、

  具甚深智慧,善辨道真伪,

  亲证无上果,彼为婆罗门。

  404、

  不亲于僧俗,游行无住所,

  心中无爱欲,彼为婆罗门。

  405、

  无论强与弱,舍弃于刀杖,

  不杀害有情,彼为婆罗门。

  406、

  众敌中友善,众仇中安祥,

  贪执(执著五蕴)中无著,彼为婆罗门。

  407、

  贪欲嗔恚落,我慢虚伪落,

  (如)芥子针尖落,彼为婆罗门。

  408、

  善说和婉语,法语真谛语(善说四圣谛八正道),

  不粗言伤人,彼为婆罗门。

  409、

  世物长或短,大小或净垢(美或不美,好或不好的东西),

  不与而不取,彼为婆罗门。

  410、

  于此世他世,彼无有爱欲,

  爱尽而解脱,彼为婆罗门。

  411、

  无有诸爱执,慧观无疑惑,

  立于甘露境(涅槃、不死),彼为婆罗门。

  412、

  超越善与恶,不著于两边,

  清净无忧苦,彼为婆罗门。

  413、

  如月满明净,纯洁静无恼,

  灭除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渴爱,彼为婆罗门。

  414、

  越纷乱险路(烦恼),无明轮回海,

  得度于彼岸,超越于一切,

  心定无贪疑,彼常无所执,

  自证于涅槃,彼为婆罗门。

  415、

  住世弃爱欲(Kama欲情,欲乐),离俗而出家,

  爱欲有(Kamabhava欲情的存在)灭尽,彼为婆罗门。

  416、

  住世弃渴爱(Tanha),离俗而出家,

  渴爱有(Tanhabhava渴爱的存在)灭尽,彼为婆罗门。

  417、

  弃人间束缚,越天界束缚,

  解脱一切缚,彼为婆罗门。

  418、

  舍弃爱(爱欲)不爱(指林中修梵行),清凉无烦忧(Nirupadhi无依著;依著指五蕴,烦恼,行与爱欲),

  雄胜世间者(世间,指五蕴),彼为婆罗门。

  419、

  遍知于一切,众生之生灭,

  无执、善逝、觉(Sugata善逝,Buddha佛陀,觉者),彼为婆罗门。

  420、

  诸天、乐神(Gandhabbas乾闼婆)、人,不知彼所趣(Gati去向),

  杀贼(断除烦恼)漏尽者,彼为婆罗门。

  421、

  不执著过去,现在与未来,

  不著于一物,彼为婆罗门。

  422、

  无畏(Usabha牛王,喻无畏者)如牛王,尊贵勇猛者,

  贤圣无欲爱,战胜诸魔军,

  净行正觉者,彼为婆罗门。

  423、

  圣者知宿命,知天界恶趣,

  亦知生已尽,圆满无上觉(于四圣谛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

  调御梵行立,彼为婆罗门。


 
    译文

  383·婆罗门(16),精进地断除渴爱之流,及舍弃欲欲。婆罗门,知见有为法的止息,以成为证悟无为涅槃的阿罗汉。

  (注16)在这一章里的婆罗门多数是指阿罗汉。

  384·当婆罗门善立了二法(即止禅与观禅),智者(婆罗门)得以灭除一切束缚。

  385·无此岸、无彼岸(17)、无怖畏及无烦恼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注17)在此,此岸是内六处,彼岸是外六处。

  386·独处修习禅定、无污垢、应作的皆办、无漏及已到达最高境界(阿罗汉果)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87·太阳日间照耀;月亮夜间明照;刹帝利以甲胄辉耀;婆罗门以禅定生辉;佛陀的光辉则昼夜不断地普照。

  388·由于舍弃了邪恶,他被称为婆罗门;由于行为清净,他被称为婆罗门;在灭除污垢之后,他被称为出家人。

  389·莫攻击婆罗门,婆罗门不应对攻击者发怒;攻击婆罗门是可耻的,对攻击者发怒却更为可耻。

  390·(无怨恨心)的婆罗门利益非小。当心不再执著喜乐,及已断除害人之心时,其苦恼才会止息。

  391·不造身语意恶业、及防护这三处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92·不论向谁听闻正等正觉者的教法,听者皆应礼敬说法者,如婆罗门礼敬圣火。

  393·并非由于发结、或种族、或阶级而令人成为婆罗门。只有证悟谛与法的人才是清净的,才是婆罗门。(注:谛是四圣谛;法是九出世间法。)

  394·愚痴的人,你戴发结有何用?你穿皮衣有何用?你只是外表清净而已,内里却满是整片欲林。

  395·身穿粪扫衣、清瘦筋脉显露、及独居林中修禅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96·我不会只是因为他从婆罗门族的母胎中出生即称他为婆罗门。若还未脱离烦恼,他只算是个低下的婆罗门。只有对无污垢与无执著的人,我才称他为婆罗门。

  397·他已断除一切束缚、无畏、无执著及已脱离诸烦恼,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98·他已断除(嗔恨之)缰、(贪欲之)皮带、(邪见之)绳、(愚痴之)锁、及已觉知真谛,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99·他能忍受辱骂、欧打与困缚而无嗔、忍辱之力有如整支军队的力量,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0·他无嗔有德、有戒行与离贪、制御诸根、此身为最后一身,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1·如水不黏荷花叶,或如在针端上的芥子,他不执著于欲乐,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2·他在此生得证灭苦(涅槃)已放下(五蕴)这负担、及已解脱诸烦恼,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3·他有甚深的智慧、能分辨道与非道、已证得最高境界(即阿罗汉果),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4·他不与在家人交往,也不与出家人相混,离贪少欲,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5·他已舍弃对一切强弱众生动用武力,自己不杀生,也不叫人杀生,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6·他对敌人亦不怨恨,对暴力者保持平和,无著于一切执著物,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7·如在针端上的芥子,他的贪、嗔、我慢与虚伪皆已脱落,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8·他言语柔和,说有益的实话,不以言语触怒任何人,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9·在这世上,无论东西是长或短,是大或小,是好或坏,他亦绝不会不与而取,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0·他不欲求今生或来世,已解脱贪欲与烦恼,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l·他没有贪欲,已觉悟四圣谛而断疑,已证悟不死的涅槃,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2·在这世上,他已超越了善恶两者,无忧无贪而清净,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3·如无云之月,他清净、澄洁与安详,完全灭尽了对生存之欲,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4·他已超越了危险的(贪欲)泥沼、艰难的(烦恼)路、生命之洋(生死轮回)、愚痴的黑暗及四道瀑流,而到达彼岸(涅槃),修习禅定,无贪无疑无著及心寂静,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5·在这世上,他已舍弃了欲乐,离家而成为比丘,已断除了欲欲与生存(即:有),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6·在这世上,他已舍弃了贪欲,离家而成为比丘,已断除了欲欲与生存(即:有),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7·他已舍弃了对人生(欲乐)的执著,已经克服了对天界(欲乐)的执著,及完全脱离了一切执著,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8·他已舍弃了享受欲乐,以及舍弃了不乐于独处,证得平静及无烦恼,已征服世界(即五蕴)及勤勇,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19·他遍知一切众生的死与生、不执著、善逝及觉证四圣谛,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20·诸天、干达婆或人都不知他(死后)的去处。他已灭尽了烦恼,是阿罗汉,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21·他不执著于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五蕴,已解脱烦恼与执著,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22·他如牛王般无畏、圣洁、勇猛,是增上戒定慧的寻求者,是战胜(三魔王)的胜利者,无欲无烦恼、觉证四圣谛,我称此人为婆罗门。(注:三个魔王是 kilesamara‘烦恼魔’、 maranamara‘死魔’、与 devaputtamara‘天子魔’。)

  423·他能知过去世,能看到天界与恶道,已到了最后一生,通过道智成为阿罗汉,已圆满地成就了一切,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一人一张经典碟——海莉·薇思特拉·《纯净》

$
0
0


专辑名称:纯净(Pure)
专辑艺人:海莉·薇思特拉(Hayley Westenra)
唱片公司:Universal International
发行时间:2004年04月06日
专辑语种:英文专辑

    2002年圣诞节,香港某慈善晚会上,一位来自新西兰、芳龄16,名叫Hayley Westenra的花季少女,用她天使般的歌喉、超完美的音准征服了当晚音乐会现场所有听众的心。如今,这位惊艳香江的小姑娘已被全球各大媒体称作“年轻的沙拉·布莱曼”、“新西兰的夏洛特·丘奇”,俨然已是跨界乐坛的新宠。
    Hayley Westenra出身于新西兰一个具有凯尔特人血统的音乐世家。在其音乐家父母的悉心引导下,她从7岁起就开始接受各种正规严谨的音乐及艺术修养训练。她的祖母是一名歌唱家,祖父是一名钢琴师,并会弹奏手风琴。她的音乐之路从六岁就开始了。当时在她就读的小学的一次圣诞演出里她扮演「最小的星」(the Littlest Star)一角色,并有一出演唱部分。在那次表演之后,一位老师发掘了她,联系了她的父母,并告之他们的女儿有著完美的天赋。(事实上,她被经常叫做「女乔诗·葛洛班」。)天赋清亮无瑕的绝美嗓音,以及纯净无压的自然唱腔,让她小小年纪,即以奇迹般的天使之音,从南半球的冠军歌手,一跃成为国际歌坛最受瞩目的闪亮新星!海莉的老师鼓励她学习一件乐器以提升她的乐感。於是海莉便开始学习小提琴。在学小提琴的同时,海莉还练起了钢琴甚至录音,并在七岁时就能辨出音符。随後她开始了声乐学习和芭蕾舞。并燃起了对音乐剧的热情。到11岁时,海莉已经上台演出过不下40次了。上学期间,还在学校举办的一次音乐才艺表演大赛中以绝对优势赢取了“天才之星”的头衔。14岁时,Hayley被一位独具慧眼的知名音乐记者推荐到电视台参加演出,结果大获成功,引起业内轰动,一炮而红,逐进入声乐大师班继续精造歌艺。偶然听到她演唱录音Demo的英国跨界音乐巨星拉塞尔·沃森当机立断诚邀Hayley Westenra作自己全球巡演音乐会的嘉宾艺术家,英国DECCA唱片公司亦火速与Heyley签下一纸优厚唱片合约。人如其名、歌如其人的首张全球录音—「纯净」因此诞生,纯净大地—纽西兰的骄傲,现在全世界都听得见!
    12岁时,海莉去了一间专业的录音室录制了《Walking in the Air 云中漫步》。这是一张分发送给家人朋友的初定碟。当时仅仅制作了1000份副本。在录完那张碟後,海莉就和她的歌手妹妹一起去基督城的街头演唱。这一对姐妹吸引了一大群人驻足欣赏,其中一名女士问道她们是否曾录过歌。其实这名女士是一名CTV的记者,她还邀请海莉去电视台作表演。一个演唱推广公司看到了这个节目,便把海莉签约到了纽西兰环球唱片公司。在此,海莉发行了一张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唱片,其中包括一些很经典的曲目。之後又发行了一张圣诞大碟《My Gift to You》。
    《PURE》是DECCA唱片公司为Hayley Westenra推出的首张个人大碟。甫一发型就立即攻克新西兰唱片销售排行榜的冠军领地。这张专辑也是过去几年间新西兰唱片市场中销量最高的处女大碟!此碟的幕后制作班底十分了得,由摇滚巨匠“披头士”乐团的御用唱片监制乔治·马丁与其爱子吉列斯·马丁联袂打造。唱片公司对Heyley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金牌制作人马丁父子为Hayley Westenra划定的曲目范围相当“广阔”,从维瓦尔第、拉威尔、卡尔·奥尔夫等一干传统古典作曲家的经典咏叹调到黑人灵歌、好莱坞电影金曲一应俱全。
    14首风格多样的声乐作品将Heyley嗓音的方方面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第一首《Pokarekare Ana》,Heyley便显示出她扎实的歌唱功底,令听者难以相信耳畔的天籁出自一位16少女。值得一提的是,虽然Heyley嗓音的高音区域酷似“音乐剧女皇”莎拉·布莱曼,但的确又比已过巅峰期的莎拉·布莱曼多了几许自如且没有丝毫吃力的感觉。专辑中的后几曲又向世人证明了小妮子的语言才华,尤其是对《River Of Dream》入木三分的诠释更让大家惊喜无限。即使在管弦乐团齐奏最大动态的音乐段落,Heyley的歌声仍能轻松的飞跃弦海。
    不夸张地说,Hayley Westenra的这张处女大碟《PURE》适合地球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位热爱音乐的人们去用心聆赏。
    不断写下傲人佳绩,稳坐跨界美声后座,纽西兰的国宝歌手-海莉,以她的纯净美声,征服了全世界爱乐者的身、心、灵,在日本及台湾均拥有超高人气。多次的亚洲巡演,票房都写下亮丽佳绩。她并亲自为日本及台湾歌迷以英文填词并演唱多首广受欢迎的经典日文金曲,成为全亚洲「最亲民」的当红国际歌手。


 

围炉夜话:梦幻泡影

$
0
0

    一九〇、森罗万象 梦幻泡影
    树木至归根,而后知花萼枝叶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树木当落叶归根,才明白茂盛的枝叶,鲜艳的花朵不过是一时荣华;人到死后进入棺材,才知道子女钱财的毫无用处。
    佛陀在年少时,曾随父王出宫,游于四野,见到人的劳累,牛被鞭打,鸟在夺食,还看到了羸弱的老人,他觉得生命的无常,因此立志出家求道,以解决生命的痛苦。人若不能对生命大彻大悟,生、老、病、死这四个生命关卡,又怎能看得透?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一时的花团锦簇,却都不能常在,人一旦死去,生前的一切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人一张经典碟——凯莉·布蕾妮丝·《挪威情怀》

$
0
0


专辑名称:挪威情怀(Norwegian Mood)
专辑艺人:凯莉·布蕾妮丝(Kari Bremnes)
唱片公司:KKV
发行时间:2002年09月23日
专辑语种:挪威语专辑

    挪威发烧天后Kari Bremnes1956年12月9日出生于挪威罗弗敦群岛的斯沃尔韦尔,是挪威最有影响力的乐坛天后,被人誉为挪威的“玫瑰仙子”。早在27年前(1980年)Kari已在乐坛中初露锋芒,多年来曾推出十余张专辑,其中更荣获有挪威格莱美之称的Spelemann Prisen大奖,其歌曲造诣及乐坛地位令她赢得拥趸无数。她从12岁就开始唱歌,那时候偏爱古典歌曲,尤其是莫扎特的作品,从那时起就渐渐形成了属于她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
   Kari Bremnes在音乐方面没有受过正统的所谓学院教育,她在大学里修读的是语言,文学和戏剧,这也为她以后歌词创作打下了基础.她开始曾做过一段时间记者.后来Kari Bremnes终于和她的哥哥Ola一起从事演唱事业,那时大多是Ola写歌,Kari Bremnes演唱.之后,她的弟弟Lars和父亲也加入了他们组成了一支室内四重奏“Bremnesan”,在挪威还颇有名气。
   经历这些之后,Kari Bremanes寻求自己发展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她加入了“Stiftelsen”的组合,并在1981年发行了首张组合的专集.那个时候Kari Bremanes开始翻译一些诗人的作品.1989年,Kari Bremanes录制了第一首有她自己作词,Petter Henriksen配乐的歌“ Blå; krukke”.1994年,她在弟弟Lars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一张由自己作词作曲的专集“Gå;te ved gå;te”。
   随着Kari Bremanes英语专集的发行,她的名字也传到了世界的很多角落,至今她已在Japan,New Youk, Washington,Belgium,Germany等地进行过巡演。
    这张Kari的《A Lover in Berlin》是她以英语演绎的首张国际专辑,制作方面是由挪威大名鼎鼎的KKV天碟公司录音,更请来曾监制一代天碟的Erik Hillestad和Declan Sinnott亲自操刀,因此全碟的素质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有些人认为在Erik及Declan的手下,Kari有着Mary Black的影子,但细心聆听下不难发觉,Kari不单有Mary Black迷人唱功的优点,更兼具Jennifer Warnes厚润感性的嗓子,简直是二者的合体。
    以音效来计,此碟可算是天碟中的碟皇,全碟有着一种比顶班LP黑胶唱片更柔韧而富弹性的特色。Kari的人声和乐器都好像被一层空气包着,堂音、余韵、Air都好到让人手心冒汗,令人一听入迷而不能自抑,直至听完整张碟方能罢休。
    Track 1——A Love in Berlin,一开始的敲击乐器极为醒神,生龙活虎、无与伦比。特别是高频的透明和细致感,听得使人狂吞口水。心想,如果每张CD的录音都有这般出色的高频表现,哪会再有什么叫数码声、数码味的争论,恐怕连LP组合也要从此收起。
    Track 2——Coastal Ship是测试低频的最佳照妖镜,鼓声除了在左右打出低沉的效果外,原来在每敲一下鼓时,除了鼓声外,还有一股鼓声震动地板的超低频如暗涌般袭来。再加上本曲所用风琴的低频,如果器材(特别是扬声器)的低频响应不达标,分析力不佳的话,低频则会乱作一团。
    Track 6——Day中的钢琴和钹的质感及像真度无可批评,晶莹的钢琴和动人的Kari的歌声结合出天使的化身,戏剧性地表现出轻如鸟语、动若脱兔、爆似洪流的效果。
    由头至尾,Kari的歌声都有立体到“站在面前”的感觉,且位置稳如泰山、固若金汤,除非器材本身搭配或摆位出现问题,否则想在音场中把Kari赶走几乎是不可能的。五星级的班底,六星级的演绎,AAA+级Hi-Fi示范效果,今后,不用此碟去试人声、定位、分析力、低频响应、震撼、impact、高频transient的,又怎可称为发烧友?

 

Live


    这是一张极高质素的现场版专辑,Bremnes的录音永远是那么高超。好的音乐家,往往能在演唱会上把原唱录音曲目,提升一级。在古典界,爵士乐界,这是常见的事,摇滚乐则比较少。所以一有出现,如:Woodstock、xxBBC、Mtv Unplugged之类,就会被奉为神品。“哗!这Live专辑跟原唱差不多。”唉,摇滚爷们,你们这样对粉丝,公平吗?三,五百元一张票,极高的饮料价,唱唱90分钟就收工〔尤其是亚洲歌星〕,往往质差量浅。


 


 

围炉夜话:色即是空

$
0
0

    一九一、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不受物象迷惑又无法排除,执于物象不能得到真理,破除物象仍然不能得到真理,请问释迦牟尼如何解释?置身于世欲又想超脱世欲,寻求物欲是痛苦,断绝物欲也是痛苦,如何应付就只凭自己的修行了。
    佛法是十分活跃的,说万法本空,是要我们了解万事本无永恒的体性,一切都将坏散,要我们不要对事物起执著之心,从而达到身心自在。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排除。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恋“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说明色和空不是相碍而是相同的,执著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著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不能了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理的人,就不能把空和色正确地加以应用,而容易偏于一端。就像放纵欲望是一种苦恼,放弃欲望也是一种苦恼,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欲望不隐不弃,通过自己的修持来达到这一境界。

 

法句经【白话译文】(27)·奉持品

$
0
0


  二十七、奉持品


  原典

  奉持品第二十七十有十章
  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好经道①者,不竞於利。有利无利,无欲不惑。㈠
  常愍好学,正心以行,权怀②宝慧,是谓为道。㈡
  所谓智者,不必辩③言;无恐无惧,守善为智。 ㈢
  奉持法者,不以多言;虽素④少闻,身依法行;守道不忘,可谓奉法。(四)
  所谓长老,不必年耆⑤;形熟髮白,蠢愚而已。(五)
  谓怀谛法,顺调慈仁;明达清洁,是为长老。㈥
  所谓端正,非色如华;悭嫉虚饰⑥,言行有违。(七)
  谓能舍恶,根原⑦已断,慧面无恚,是谓端正。(八)
  所谓沙门⑧,非必除髮;妄语食取,有欲如凡。(九)
  谓能止恶,恢廓弘道⑨,息心灭意,是为沙门。(十)
  所谓比丘,非时⑩乞食;邪行望彼,称名而已。(十一)
  谓舍罪福,净修梵行,慧能破恶,是为比丘。(十二)
  所谓仁明,非口不言;用心不净,外顺而已。(十三)
  谓心无为,内行清虚,此彼寂灭⑾,是为仁明。(十四)
  所谓有道,非救一物,普济天下,无害为道。(十五)
  戒众不言,我行多诚,得定意者,要由闭损⑿。(十六)
  意解求安,莫习凡夫,使给⒀未尽,莫能得脱。(十七)


  注释

  ①经道:即佛之教法。
  ②权怀:《中华大藏经》作拥怀,即拥有之意。
  ③辩:分别、区别、区分。
  ④素:平常、平时。
  ⑤年耆:年高、年龄大。耆:六十岁。
  ⑥悭嫉虚饰:悭吝、嫉妒、虚妄、矫饰。
  ⑦根原:指人的六种根性,这六种根性是产生苦恼、愤怒、痴瞋之根源。
  ⑧沙门:出家僧人谓之沙门。
  ⑨恢廓弘道:心胸宽广,弘大道之精义,向全社张扬大道之威力。弘,拓宽。
  ⑩时:按时。
  ⑾此彼寂灭:此彼,承上文应指心和行。心寂行灭,心无妄念,意根清净,便是仁明之士。
  ⑿要由闭损:由,缠过;闭损,即关闭各种妄意,减少各种欲望。
  ⒀使给:《中华大藏经》、末本《法句经》均作使结。依「使结」之意;使,人生之义务、责任;结,情结;使结,尘世的各种念头。


  译文

  奉持品的大意是解说大道之精义,告诉人们学习佛法之人要重视品德,不要贪婪奢侈。
  爱好佛法之人,不与他人竞夺利益:不在乎有利还是无利,因为无欲故尔不惑。 ㈠
  常常努力地学习(佛法),端正心念从事修行:怀抱佛教出世的最高智慧,这便称之为修行佛道。 ㈡
  所谓智慧之人,不必以辩才显示(能力);无有恐怖没有畏惧(之事之物),坚守善(的律令)便是智慧之人。㈢
  奉持佛法之人,不以多言(著称):即使平常很少闻听(佛法之言),(只要)身(心)依照佛法修行即可:坚守佛道永远不忘,这样便可以叫著奉持佛法。(四)
  (我们)所说的长老,不必定是年长(之人):(如若只是)外表成熟头发花白而缺乏智慧,这种老者只是愚蠢的匹夫而已。(五)
  (我们只是)称呼那些胸怀真谛佛法,行慈为仁心调顺,明智通达心清净(之人)为长老。 ㈥
  (我们)所讲的端正,并不是外表美如华容:(如果内心)悭吝嫉妒(外表)虚华矫饰,其言其行必然有违(佛法)。(七)
  (我们是)说能够舍弃恶(念),痴瞋贪根已斩断,智慧并且无愤恨,此等之人谓端正。(八)
  (我们)所说的沙门,并不一定是指那些剃发之辈:(虽然剃发,却)随便胡说贪婪摄取,心存欲望如同庸凡之人(亦非沙门)。(九)
  (我们)是指能够止住(心中)恶念,恢宏廓大正道,停息心(中)杂念灭除(诸多)意欲(之人),这(等人)才是真正的沙门。(十)
  (我们)所认为的比丘,并不是指(那些)按时乞讨之辈:(如若此辈)行为邪僻,(那么)便仅仅是拥有比丘的空名而已。(十一)
  (我们)是指能够舍弃罪恶与福报,净心修清净之行,智慧有力破除恶念,这便是真正的比丘。(十二)
  (我们)所说的仁慈明达,并不是指口不言语:(如若)内心并不清净,那仅是外表和顺而已。(十三)
  (我们是)指心念无为(之道),内思出离意清虚,六根清净妄念寂灭,这样才可称之为仁明。(十四)
  (我们)所说的有道(之行),并不是指拯救某一具体的生命:(而是指)普济天下(苍生),无害於万物便是有道。(十五)
  使众人持守戒律勿须多言,我自身行为诚实无欺即可;要想获得禅定意念之人,必须通过关闭?心念)减损意欲开始。(十六)
  心意了悟就可求得人生安乐,切勿学习庸凡之人所为:施给束缚的(意念)没有解悟彻底,(那么)没有谁能在这种人生状态下得以超脱(尘世苦恼)。(十七)


 

一人一张经典碟——马里纳·《罗西尼弦乐奏鸣曲》

$
0
0


专辑名称:Rossini: String Sonatas Nos. 2 & 4(罗西尼弦乐奏鸣曲)
专辑艺人: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演奏(Neville Marriner)
唱片公司:Decca
发行时间:2001
专辑语种:古典专辑

    有关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曲家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1792—1868),相信各位烧友都已是很熟悉了,在此我只想说说他的一个有趣的称号“快笔作曲家”。据罗西尼自己说,他的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只用了13天就搞定了,瓦格纳听说后惊叹“只花了13天!这是我休想办到的”。由此可见罗西尼的才思敏捷和在音乐创作上的极高天赋(你也可从《弦乐奏鸣曲》中----一个12岁孩子的才华横溢的作品中感受到这点)。“快笔作曲家”称号的另一面就是罗西尼只有在“被逼无奈”的时候,优美动听的旋律才会从他的笔尖上流出,这里摘录一段作曲家自己的谈话“没有比急迫的需要更能激起灵感了。抄谱员等着要总谱,经理急得直扯头发,对创作是一大帮助。在上演我的歌剧的时期,所有的意大利经理都是三十岁就秃了顶!”。但我们透过“快笔作曲家”的称号也不得不看到,罗西尼的作品由于创作的时间较短,较仓促,所以在深度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性”上)与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相比,就显得有点不足了。
    这部《弦乐奏鸣曲》属于绮丽华美的室内乐作品,音乐清新秀丽,充满了朝气,再加上旋律优美动听,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适合大众欣赏的古典美乐(象〈宝碟之声〉,〈柏林之声〉(三)等发烧名碟中就都选录了该《弦乐奏鸣曲》的部分乐曲段落)。
     罗西尼的这部《弦乐奏鸣曲》原是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而作的,在DECCA版中,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队用扩大了编制的弦乐队来演奏,把弦乐队特有的天鹅绒般的音色,高贵迷人的气质,细腻丰满的和声织体充分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使原本就妩美动人的旋律更增迷人的风采。
    很久以来,人们就知道罗西尼在年青时曾为双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过六首奏鸣曲,但一直都没找到它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人幸运地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发现了它们,尽管这些奏鸣曲的乐谱并非罗西尼的亲笔手稿,而极有可能是由一位抄谱员抄写的,但经过分析,核实后,证明这六首奏鸣曲的确为罗西尼所作。这部作品作于1804年夏天(那时作曲家仅12岁),当时他是以佳宾的身份被邀请至家乡参加音乐活动,并受主人的盛情邀请谱写了这六首《弦乐奏鸣曲》,作为艺术监督的他还以业余低音提琴演奏员的身份参加了演出。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低音提琴声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也证明了当时低音提琴作为一件独奏乐器是深受公众喜爱的(其实,在罗西尼的这部作品中,从头至尾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都是极为活跃的,例如第三首的第三乐章中就有大段的低音提琴的独奏)。
     尽管我们常常会说罗西尼的这六首《弦乐奏鸣曲》在结构上过于简单了,而且在这些作品中时时还可听到海顿,莫扎特的影响的存在,但请你注意,要想很好地演奏这些乐曲,对乐队中的每位演奏员的演奏技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例如,该奏鸣曲第六号的最后一个乐章,演奏时就需要“恰到好处”的精确,不是世界一流的乐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注]:以上两段摘译自DECCA出的CD碟中的英文说明书。
     《弦乐奏鸣曲》共由六首乐曲组成,其中第一首是整部作品的精华,常常在音乐会上被单独演奏,下面的听音感受均以第一首为主。
     第一首,G大调,音乐轻松自然,充满灵气,就象春天里的花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它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中速),听到那四声小提琴声部的合奏了吗?在这四声清新秀丽又略带一点顽皮的合奏后,引出了整个乐队整齐划一,浪漫抒情的主题动机,主题动机在这里反复呈示,使得主题音乐更加鲜明生动,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第二乐章(小行板),音乐温柔而抒情,绵延而深长,在沉思般的音乐中仍然透露出年青人的活力。第三乐章(快板),较短,但活泼,热情,在急速的音乐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天才少年那天真无邪,充满灵气的笑脸,音乐清新流畅,轻灵跳跃,美不胜收。
     我觉得这首《弦乐奏鸣曲》中,最美的第一乐章是第一首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是第二首的,第三乐章是第四首(宝碟之声中就是选录的该乐章)。
    这部《弦乐奏鸣曲》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海顿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的结构形式+作曲家天才的作曲才能+意大利丰富的音乐素材和深厚的音乐传统=如此“美仑美奂”的音乐。
     英国迪卡唱片公司发行的双CD版,ADD录音,片号为DECCA443 838-2,是一套公认的弦乐录音的顶级示范碟,弦乐的质感就象杭州上等的丝绸般柔美,顺滑,给人有仙乐绕梁的感觉。
     飞利浦公司的CD是由阿卡多领衔的四重奏组演奏的,同样是ADD录音,片号PHCP 240245,也是一套发烧天碟,该版录音是由阿卡多领衔的四重奏组按罗西尼原作中的要求用两把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件乐器来演奏的,该录音定位准确,音色迷人,真实感强烈,就好象四位演奏家在你面前拉琴一般。
    我个人比较喜欢PILIPPS的版本,四把提琴的质感“栩栩如生”!特别是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的音色非常美,我个人觉得第一小提琴应该是一把瓜奈里名琴(声音比较厚实,宏亮),第二小提琴应是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名琴(声音较纤细,通透,我更喜欢第二小提琴的音色)。通常弦乐四重奏都是按第一,二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从左到右一字排开,但我听该版CD时发现排列应该是第一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第二小提琴。除了低音提琴的声音位置稍高一点外,其它的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乐曲中有几段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的对答,位置感非常强烈,两把小提琴相互倾诉,互相竞争,把乐曲推向高潮------咳!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还是各位自己去体会吧!
    在写该文时用了许多华丽的形容词,但我觉得还显“苍白”!这时候语言显得多么无奈啊!
    另外不得不提一提两套CD中附加的其它作品。DECCA版:多尼采蒂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切诺比尼的〈为法国号和弦乐队而作的第二号练习曲〉;贝里尼的〈为单簧管和弦乐队而作的降E大调协奏曲〉。PHILIPPS版:都为罗西尼作曲,〈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二重奏〉(建议各位听听,十足的“牛筋味”,很少见的);还有一首值得一听的就是〈泪〉(钢琴与低音提琴二重奏)。 ——文字来自网络
    这张唱片可能是马里纳最棒的一张了,也是录音师Kenneth Wllkinson的骄人之作,弦乐质感柔滑如丝,擦弦声清晰可闻,不论大、中、小提琴的音色活灵活现,有普通的音响中播放都可以取得骄人效果。如果用HIEND级的音响重播,更可以发现弦乐的表情特别多,听过方才知道录音是何等伟大。   补充说一下,这是罗西尼在16岁写成的奏鸣曲,有一些模彷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喜欢小型室内乐团的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亲切感”的朋友,请不要错过。
    这张CD长年以来视为弦乐软件之瑰宝,弦乐音色之美艳及可听性之高到现在仍少有同类录音能与之匹敌。假如要选一张弦乐录音的代表作,就是这张,这六部作品是罗西尼(1792—1868)十几岁时创作,其神童般的横溢才气与莫扎特、海顿一脉相承.首先,弦乐的质感柔滑如丝,擦弦声清晰可闻,不论大、中、小提琴的音色都活灵活现,在一般表现正常的体系播放可以取得骄人的效果,但在好的Hi-End体系重播,可以发觉弦乐的表现特别多,这是要听过方才晓得录音是何等伟大。
    这张双CD所带出的绝顶之美,已超出形容词能描述的范围,由于音响效果青,旋律易上耳,发烧友人手一套,特别喜欢用来考验重播弦乐的能力。马里纳的乐队编制有12支小提琴:四支做第一小提琴,四支做二提;余下四支浮动,旋律在哪一就去[帮手]!这些奏鸣曲原本没有中提琴声部,马里纳录音时加添了两支中提琴,作或齐奏或隔八度,使[全频]更平衡丰满。如果你觉得这套作品中有那么一段不悦耳,不动听,不能令您深深陶醉的话,你不是音盲,就是聋子!劝你以后不要再买唱片、玩音响了,因为在古典音乐中,你很难再找得到比这张唱片更通俗迷人的作品了。
    DECCA的录音很美,DECCA的弦乐录音更美,这张CD所带出的绝顶之美,己超出了形容词所能描述的范围,如果你的那套音响播放这张CD,不能使你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美感的话,那么快找把锤子来,把它“修理”了吧!顺滑是本唱片的一大特色,几乎任何音响都不会把她播坏,出色的空间感与定位全当奉送好了。
    这是罗西尼青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作品,是从海顿、莫扎特的经典之作一脉相承而来。录音出色,弦乐效果惊人,明确而直接的优雅, 安逸、 和风吹送,,它所散发的醉人气息难以抵挡!
    这两张唱片上另有凯鲁比尼为圆号与弦乐而作的《第二练习曲》、贝里尼的《降E大调双簧管协奏曲》、多尼采蒂的《弦乐四重奏》,《企鹅》评价三星。
    这六首奏鸣曲为2把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而作,作于1808年。罗西尼自己关于这6首奏鸣曲的记录为:“在我还没有接受到数字低音课的年轻时候,我在我友人又是监护人特里奥西的别墅里作成的6首很糟的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是在3天内作成,然后由特里奥西奏低音提琴,他表弟摩里尼奏第一小提琴,摩里尼的弟弟奏大提琴,我自己奏第二小提琴,举行不堪入耳的演奏。”这6首奏鸣曲现在也以弦乐合奏的方式、以管乐四重奏的方式演奏。6首分别为:第一号,G大调,共3个乐章:1.中板,G大调,奏鸣曲式。在第一小提琴呈示的第一主题与第二小提琴以三连音符D大调呈示的第二主题之间,有许多优美旋律。发展部新旋律一次次在转调下出现,后半部以呈示部经过句动机作结束。再现部第二主题变成主调。2.行板,降E大调,A-B-C-A'的歌谣形式。3.快板,G大调,两个插句的回旋曲式。第二号,A大调,共3个乐章:1.快板,A大调。2.行板,D小调,有八度音程的齐奏,在第二小提琴琶音陪衬下,第一小提琴奏优美的曲调,移至F大调再回到D小调,末尾是减七和弦终止于二度。3.快板,D大调,回旋曲式。第三号,C大调,共3个乐章:1.快板,C大调,第一主题由A、B两部分组成,后半部移到G大调召唤第二主题。发展部由A小调经G小调、降E大调、C小调后进入再现部。2.行板,C小调,三段式。3.中板,C大调,主题与四个变奏。第四号,降B大调,包括3个乐章:1.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的第二主题出现于大提琴,发展部由降D大调始,下降半音阶进行。2.行板,G小调。3.小快板,降B大调,回旋曲式。第五号,降E大调,共3个乐章:1.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后有进行曲风格的副主题,这个副主题转成属调,有长大的发展,但真正的第二主题出现于大提琴。发展部非常长大,有悲歌氛围。2.行板,降B大调,可视为缺发展部的奏鸣曲式。3.小快板,降E大调,两个主题组合的奏鸣曲式。第六号,D大调,共3个乐章:1.精神抖擞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2.极行板,F大调,二段体(A-B-A-B')。3.暴风雨,快板,D大调,第一段小提琴装饰音表示风声与树叶的飘落,第二段起描述暴风雨,最后慢慢远去而结束。
    演奏这些作品的方式似乎并无太多的严格限制,早先就有一个意大利四重奏的版本,颇负盛名。以室内乐团编制演录的版本中,不设指挥的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的Philips版差不多可以作为这个曲目的首选,从音乐的自发交融,自由律动和自然流向的角度看,这个版本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长处。但入果考虑到录音的因素及整体的均衡感、色彩感等诸种要求的话,马里纳此版给人的好感要多一些,顺便说一句,这大约是马里纳最出类拔萃的一套唱片了。
    同时,马里纳这个版本也是《CD圣经》首推版本!
    DECCA推出的双片装廉价版CD,两张才卖到120元人民币。尽管便宜,但是,这套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演奏的罗西尼弦乐奏鸣曲全集真的好听得要命。这6部作品是罗西尼十几岁时创作的,其神童般的横溢才气与莫扎特、海顿一脉相承。在这里,我只想这么说,如果你觉得这套作品中有哪一段不悦耳,不动听,不能令您常常陶醉的话,那么我可以很肯定地看死你:你不是音盲,就是聋子!劝你以后不要再买唱片、玩音响了,因为这是浪费。事实上,在古典音乐中,你很难再找得到比这张唱片更通俗迷人的作品了。
    那么,这张唱片的录音,真的发烧得要命吗?千真万确。DECCA的录音很美;DECCA的弦乐录音更美;60年代DECCA的弦乐录音美上加美。这是发烧友人人皆知的事实。而这张CD所带出的绝顶之美,已超出了我的形容词所能描述的范围,如果你的那套音响播放这张CD,不能使你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美感的话,那么快找把锤子来,把它“修理”了算了。
    有人不喜欢古典音乐怎么办?拿把枪指着他的脑袋威逼吗?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规劝吗?可能都没用。怎么办呢?还是心平气和地播这张唱片请他试一下吧!也许用不了一两分钟,他就会乖乖地成为你的同好的。若还不能金石为开,完了,你那朋友一定在为他的失聪找借口,还是送他进医院吧。
    事实上,《罗西尼弦乐奏鸣曲》一直是我启发患“古典恐惧症”的朋友的首选唱片,不知多少从前不敢接近古典音乐的朋友听了以后,头也不回地走上了“古典发烧友”的不归路。一位从前只听流行和摇滚,拒古典于千里之外的朋友受此美乐的感化后,顿悟:是否以往几年听的所谓唱片都成了“垃圾”?甚至宣称:“谁说这音乐不好听便和谁急!”善哉,善哉。
  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是作曲家青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作品,流畅华丽的旋律间明显可见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子。以世上的几个较著名的唱片版本来听,DECCA的“马里纳/圣马丁乐团版”和PHILIPS的“阿卡多/意大利音乐家乐团版”虽然也堪称非常优秀,但比之阿卡多和四位乐手的“重奏版”,均只能被发烧友毫不客气地弃到一旁了。事实上,PHILIPS日本公司几年前就出版过这“重奏版”的24bit精装版(纸盒装CD),由于量少珍贵,现已被炒到港币800大洋!而此款简装版,要价也高过200人民币,但即使如此昂贵,懂行的唱片迷仍然将之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牵挂。
  此碟致命的魔力到底在哪里呢?在于那鲜爽、细润、透明、美玉无瑕,真正美得让人全身心翩然舒展,甚而忘乎所以的弦乐录音。那弦乐听起来简直是带着仙气的,我等凡人拙笔根本无法形容!总之,依我不短的唱片聆听生涯判断,论旋律的可听性和录音的完美性,好象世上从来还没有哪张弦乐录音能超过这张唱片。醍醐灌顶,吾味知足,我愿意把手放到胸前向上天保证:这是一张可以彻底迷死所有高级发烧友和弦乐唱片虫的头号天碟!

 


 

围炉夜话:义利之争

$
0
0

    一九二、欲望虽有尊卑 贪争并无二致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国家,乞人号饔食,位分宵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一个重道义的人,能把千乘之国拱手让人,一个贪财利的人,一分钱也要争个你死我活,就其品德来说,真有天渊之别,但重道义的人喜欢沽名钓誉,贪财利的人喜爱金钱玉帛,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当皇帝统治的是国家,当乞丐叫喊的是讨饭,就其地位而言确有天渊之别。但当皇帝的苦心焦思,当乞丐的嘶声乞讨,其痛苦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
    俗话说:“富人有富人的苦恼,穷人有穷人的悲哀。”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一样,面临的矛盾也不一样,富人苦恼的是如何更有钱,穷人苦恼的是如何吃上饭。虽然他们愁苦的内容不同,但是愁苦的性质和程度是完全一样的。人性的高贵并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身份的象征也不在于官位的有无。从本质上说,人与人之间是绝对平等的,富贵贫贱都是指外物而言的。

 
Viewing all 718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