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名称:德彪西:二十四首前奏曲集(Debussy: 24 Préludes)
专辑艺人: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开朗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
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发行时间:1984年07月25日
专辑语种:古典专辑
克罗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他于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面》、《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为印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形成了 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一、德彪西的“梦幻世界”
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的世界。他生于
1862年。他的前辈中并没有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店主,穷得不能给他的儿子任何种类的教育,因此他计划使他的孩子成为一个水手。但是一位曾经做过肖邦学生的好心肠的夫人,对这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很感兴趣,于是免费给他上课。德彪西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十一岁的时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期间,成为某位有钱的俄国贵夫人的一个三重奏中的钢琴家,并且有机会到欧洲各地旅行——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而且最后在那个贵夫人的俄罗斯庄园里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从民间音乐中为他们的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的俄国作曲家。德彪西对这些俄国音乐家所使用的,与别国作曲家们所用的大调、小调音阶大相径庭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是建立在狂热的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的。一年以后,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并像许多别的法国音乐家们一样,赢得了罗马奖而完成了他的音乐学院课程。但是他写的音乐与别的音乐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传统古典音乐中所用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有时,他会回到早期教堂音乐的那些有点古怪的古老调式上去,他还经常使用一种全音音阶。我们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而大调与小调音阶之间的区别在于那些半音放在哪里。在大调音阶里,半音总是处于第三音和第四音,和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之间。在小调音阶里,其中的一个半音总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间,但是也有几种不同的小调间音阶,在那里,第二个半音处在不同的地方。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一样,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德彪西正是运用了他所偏爱的全音音阶,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
二、泛音德彪西对传统音乐作了许多大胆革新。之所以只有他敢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曾有过他这样的一双敏锐的耳朵:德彪西实际上比一般人听得见更多的泛音。正像一种颜色往往是由一些别的颜色组成的那样(紫=蓝+红,橙=红+黄,等等),一个音往往也是由许多音组合而成的。各种音是由空气中的各种振动引起的,而正如我们从希腊的单弦琴上看到的那样,一个音是高还是低,要看振动有多快。但是,一个音除了第一个或主要的振动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共鸣式的振动,正象一块扔到水里的石头引起的不是一个波,而是一圈圈不断扩展开的波纹。泛音中的第一个和最强的是基音上面的第五个音,这是德彪西不用助听器也能听得见的音。假如我们有一架调音调得很准的钢琴,不出声地按下一个琴键,然后很响地敲击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个音,我们就往往能听见它作为另一个音的泛音,发出德彪西曾经用耳朵听得见的效果。第二个泛音是原来的音(基音)上面的第十个音,第三个泛音还要高,但已十分微弱。下面的泛音依此类推。造成不同乐器音色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泛音的不同。一把像小提琴那样的乐器,其中的较低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平滑而圆润的音质;而一把象小号那样的乐器,其中较高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较为洪亮的音质。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用的就是这些在空气中听不见其振动的音。他为了让所有的人们都听见,大胆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听见了的声音。由于德彪西敏感的耳朵,他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还被他的音乐所困惑,并且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但是一旦听惯了,就会非常喜欢它。德彪西所创立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
德彪西的音乐,特别是后期的钢琴作品,经常被人与“印象派”的绘画联系起来,而傅聪深厚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已经深深渗入到每一个细胞的中国文化背景刚好被用来诠释这些作品。透过中国文人特有的诗书画的意境,我们也许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德彪西的音乐,理解德彪西“要忘记钢琴是一件有琴槌的乐器”的含义。傅聪的演奏让我“看”到了夜色中无处不在的风和风中的香味,月光下轻烟似的仙女和小小的石楠,沉没的教堂的大钟也仿佛触手可及。静静地听一遍,醒来时会发现自己平静得不行。可能,钢琴的表现力在这里已经到了某种极限了吧。
《前奏曲(1)》(12首):《德尔斐的舞蹈女郎》,音乐纯洁而古典,表现德尔斐地区阿波罗神庙宗教仪式中肃穆的舞蹈,灵感来自于对卢浮宫圆柱上雕塑的印象(一说是希腊花瓶上的浮雕)。《帆》,一幅迷蒙的海景图:几只停泊在海面、来回荡漾的小帆船,飞溅的浪花,向着天边延伸的地平线,还有无尽的静寂。《原野上的风》,这是迅疾掠过的风,但并不强劲,它飘忽不定,瞬间即逝。《黄昏空气中的声音与芳馨》,灵感来自于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中的《黄昏的和谐》,下面是这首诗的第一段:“那时辰到了,花儿在枝头颤震,每一朵都似香炉散发着芬芳;声音和香气都在晚风中飘荡;忧郁的圆舞曲,懒洋洋的眩晕!”
在这首乐曲中,德彪西将暮色中的天空浸透了美妙的声音和浓郁的芳香。《安纳卡普里的山丘》,安纳卡普里是位于波斯湾中的卡普里岛上的一个小镇,乐曲开始时几乎处于完全的静寂状态,而乐曲最后部分则有着如火焰般的光亮。《雪上足迹》,有些凄凉的音乐给人以疲惫和负重的感觉,宛如是在雪地里行走,每迈一步都要吃力地从很深的雪中拔出脚来的情景,曾有人这样问:“这些孤独的、寂寞的脚步将带着人们走向何方?”《西风所见》,这首乐曲中的“风”是具有摧毁性的狂风,是能掀起海上巨浪的“飓风”,音乐给人以冲击感和混乱感。《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旋律甜美抒情,流露出少女的青春气息,标题出自L.德·里尔的《苏格兰之歌》中的一首诗歌,原诗描写一位苏格兰少女在晨曦中唱着一支纯朴而天真的歌曲。《中断的小夜曲》,音乐模仿吉他的演奏,带有典型的西班牙风格,似乎表现了一个恋人缺乏自信地唱着求爱的歌,歌声在某处具有讽刺意味地中断了,然后他又沮丧地从头唱起,直到无精打采地唱完。《被淹没的大教堂》,受启于约1500年前被洪水淹没的布列塔尼的一座大教堂,它经常浮出水面以警示那些不信奉神的人们;乐曲开始时,以很轻力度的演奏来表现平静水面中混合着的被淹没的钟声,当大教堂在钟声中浮出水面时,钢琴的音量逐渐增强,我们仿佛可以听到管风琴的轰鸣和圣咏的宏伟歌唱在此刻升起并久久回荡,最后,一切又消失在波浪之中。《小精灵之舞》,一首轻盈的、飘忽的、如精灵般的乐曲。《游吟诗人》,音乐明朗欢快,显示出具有幽默感的怪诞;这里的“游吟诗人”指的是当时戴黑帽、涂黑面孔、穿白色燕尾服的演员。
《前奏曲(2)》(12首):《雾》,薄薄的迷雾,使一切变得朦胧,像失去了真实感的幻境,乐曲将轻轻薄雾描绘得活灵活现,这是只有德彪西才会有的神来之笔。《枯萎的落叶》,像是一首悲秋的哀歌,是枯叶从树上慢慢飘落所引发的沉思。《维诺之门》,“维诺之门”是十三世纪格拉纳达的阿尔汉布拉宫的一个著名宫门,构思源自于德·法亚(1876-1946)寄给德彪西的一张“维诺之门”的明信片,按照德彪西自己所说的,这首乐曲“具有极度猛烈和温柔优雅的鲜明对比”,体现了西班牙人复杂的性格特征。《仙女们是极为灵巧的舞蹈者》,表现的是神话般的世界,飘忽的琴音如仙女们轻盈、悄然的飞舞。《欧石南》,欧石南是一种灌木,这支乐曲就像一首散发着淡淡乡愁滋味的歌谣,音乐仿佛描绘了灌木上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的景象。《拉万纳将军——乖僻的木偶》,具有喜剧色彩的乐曲,拉万纳将军是“一个嘴如裂了缝的伤疤,裂口显出十分快乐的微笑”的老木偶,乐曲描写他走路一蹦一蹦的样子。《月色满庭台》,一首极富光感的精致之作,沉寂的乐声产生出一种催眠效果,据考证,其标题可能来源于一篇关于印度的文章,文中有“苏丹妻子的花园,洒满月光的庭台”一句。《水妖》,水妖是北欧神话中生活在江河湖海中的半人半神的少女,以危害航行的人为乐;不过乐曲只是流露出某种不祥之兆,更多的是着墨于对水的想象。《向匹克威克先生致敬》,匹克威克是狄更斯(1812-1870)小说中的人物,德彪西对这个人物作了漫画性描绘,音乐被标明略带英国国歌的风味。《罐盖》,Canope是古代埃及盛放尸体内脏的白色瓦罐,与木乃伊一同埋葬,罐盖上雕刻有动物图案或人的头像;此曲音乐轻柔迷幻,神秘诡异,具有东方风格。《三度音程变化》,是全部前奏曲中最特别的一首,其灵感不是来源自外部的印象,因此也更加抽象。《焰火》,在密集的琴音中开始,这里有幻想中的缤纷焰火,和广场上的狂热气氛;乐曲的结束部分显示出绝妙的视觉效果,在高潮过后,琴声淡出,演奏变得很轻,描绘出在黑暗笼罩一切之前,最后几点星火在空中闪烁的景象。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1 《德尔菲的舞女》Danseuses De Delphes,
L.117-1
这套作品似乎是对细致入微的超感觉的一系列速写。本曲灵感来源于卢浮宫一个圆柱顶端雕刻的三位酒神女祭司,音乐节奏和步伐沉静、缓慢,和声具有神秘的感染力。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2 《帆》Voiles, L.117-2
异常凝练地以全音阶徐徐展开这样的场景:柔丽迷人的夕阳的余辉中,船儿慵懒停靠港湾,船帆在风中轻扬。富有质感的和声仿佛令人能够触碰得到,大三度的摇曳效果更平添几分静谧。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3 《原野上的风》Le Vent Dans La Plaine,
L.117-3
轻快活泼、灵动可人的暖风,时而夹杂一股刺骨寒风,并没有狂风暴雨,逐渐走向期待的收束中止于一个不用震音的音符,就像一缕稀薄的烟气弥漫而倏忽不见。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4 《夜空的声音与芳香》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rnent
Dans L'Air Du Soir, L.117-4
灵感来自波德莱尔的诗“每一朵花都似香炉散发着芬芳,声音和香气都在晚风中飘荡,忧郁的圆舞曲,懒洋洋的眩晕”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5 《安纳卡普里的山丘》Les Collines D'Anacapri,
L.117-5
塔兰泰拉节奏和纳波利旋律的梦幻组合,无忧无虑的民歌元素、牛铃和钟声的嬉戏玩笑令人愉悦,明亮而灼人的阳光下的白日梦,意蕴悠长而轻松适意。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6 《雪上足迹》Des Pas Sur La Neige,
L.117-6
“轻风夹带起飞落的雪花,漫天飞舞;长路漫漫;怀恋那黑暗中的光明和温暖的爱抚;这份孤独,无尽无休,那是我们灵魂的孤独,它四处徘徊游荡,自我沉醉...”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7 《西风所见》Ce Qu'A Vu Le Vent D'Ouest,
L.117-7
“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雪莱)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8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L.117-8
“在紫色苜蓿盛开的土地上是谁在清晨低吟浅唱?是位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嘴唇红如樱桃将歌声轻放爱就像夏日灿烂的骄阳百灵鸟在枝头引吭...”(诗:勒孔特·德·里勒)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9 《中断的小夜曲》La Sérénade Interrompue ,
L.117-9
漫弹吉他似的效果营造了梦幻的西班牙场景,氤氲的气息中小夜曲游移不定地展开,机敏的嘲讽极富趣味,西班牙小调装饰音和吉他的运用,呈现出十足的安塔卢西亚式典雅。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10 《沉没的教堂》La Cathédrale Engloutie,
L.117-10
取材法国布列塔尼“伊斯王”传说中大海淹没教堂的情节,采用格列高利圣咏旋律,和声似中世纪奥尔加农,钟声和低沉持续音具有管弦乐效果,深沉而具有空间感,余韵悠长。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11 《帕克之舞》La Danse De Puck,
L.117-11
一连串音符活泼俏皮地飞速掠过,是『仲夏夜之梦』中的帕克,一个极尽讽刺嘲笑之能事的小精灵,狡狯淘气而变化无常,德彪西将幽默诙谐如此生动地付诸音律,令人忍俊不禁、赞叹不绝。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1卷之12 《游吟歌手》Minstrels, L.117-12
同样是江湖艺人,这里的主角不是沧桑的流浪歌手,而是插科打诨的小丑或杂耍表演者,此处依约定俗成作“游吟歌手”。独特的节奏,颇有美国爵士乐的情致,仿佛是两个互相嘲弄的滑稽小丑。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1 《雾》Brouillards ,
L.123-1
“多调性的雾霭中偶尔闪现灵动的几点光亮。”
有人称此曲如同惠斯勒画风的一幅速写,真是耐人寻味的比拟,印象派画家惠斯勒将其作品冠以交响曲等音乐标题,德彪西则以音律“作画”描摹感受。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2 《枯萎的树叶》Feuilles Mortes,
L.123-2
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它只能悉悉索索,发几阵悲凉的声响。它不久就要化作泥;但它留得一刻,还要发一刻的声响,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诗:刘半农)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3 《维诺之门》La Puerta Del Vino,
L.123-3
灵感得自作曲家法雅寄给德彪西的明信片,绘制的是西班牙阿布拉罕宫的葡萄酒之门(Puerta del
Vino),也成为曲名的来历。乐曲体现其建筑特质“具有极度猛烈和温柔优雅的鲜明对比”。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4 《善舞的仙女》Les Fées Sont D'Exquises Danseuses,
L.123-4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诗:白居易)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5 《欧石楠》Bruyères, L.123-5
一首清新柔丽的林地牧歌,仿佛树荫下阳光透过叶子缝隙投射出点点光斑,又仿佛晶莹剔透的露珠在灌木上闪烁着晨光。和谐质朴,正如欧石楠的细小花开,形成“山中薄雾”般的淡雅宁静。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6 《拉文将军,乖僻的木偶》Géneral Lavine, Eccentric,
L.123-6
拉文将军是“一个嘴如裂了缝的伤疤,裂口显出十分快乐的微笑”的老木偶,德彪西以键盘表现了机械式的僵硬刻板,一瘸一拐的步态笨拙怪异,曲带嘲弄,幽默谐谑。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7 《月色满庭台》La Terrasse Des Audiences Au Clair
De Lune, L.123-7
依稀可以听到贝加莫组曲中著名的月光旋律在七和弦上游走,充满夜色的浓郁芳香,德彪西又一支富有感官美的曲子,妩媚而古雅,双重调性的和声微妙精致。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8 《水仙女》Ondine, L.123-8
悬挂着黄梨长满野蔷薇的湖岸 映在湖里 可爱的天鹅你们吻醉了 把头浸入神圣冷静的水里 可悲啊 冬天到来
我到哪里去采花哪里去寻日光和地上的荫处四壁围墙冷酷而无言风信旗在风中瑟瑟作响(诗:荷尔德林)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9 《向匹克威克先生致敬》Hommage À Samuel Pickwick
Esquire, L.123-9
取材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喜剧性运用“上帝保佑吾王”,不过恐怕英国人也会承认少有比这更俏皮的音乐刻画,栩栩如生的讽刺漫画令人简直以为确有其人。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10 《骨壶》Canope, L.123-10
骨壶是古埃及制作木乃伊时盛放内脏的白色瓦罐,乐曲却带有爪哇加美兰音乐的影响,五声音阶渲染出浓郁的东方情调,安静而轻轻地忧伤着,仿佛无限温情的凝视,幽然思古如精神上的东方之旅。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11 《三度交替》Les Tierces Alternées,
L.123-11
二十四首前奏曲中唯一一支无具象标题的曲子,几乎一直延续的十六分音符的无穷动愉悦而感人,德彪西仿佛以此对古钢琴家们致敬。
德彪西 24首前奏曲 第2卷之12 《焰火》Feux D'Artifice,
L.123-12
全集的压轴最为华丽多彩,印象派风格中糅合李斯特式的浪漫。24首前奏曲是德彪西重要代表作,气质清新飘逸唯美,手法精巧多样,在音乐史上意义非凡,给予艺术感受力敏锐的听众以丰美飨宴。